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學生專業課的學習經驗

[複製鏈接]

173

主題

183

帖子

18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na7788 發表於 2003-11-19 0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留學生通過了一段時間的英語或預科的學習后,即進入正式的專業學習了。面對一個全言的語言環境,學習環境,人際圈子,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所要遇見的新事物呢?作為一個「老三屆」,以切身經歷談一談將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大體是從語言、課程、小組作業、考試、演講幾方面分析。

語言:
首先,面對的將是一堆堆的「鳥語」人士在耳邊。也許你在國內的時候就和外教學過相應的外語,也許你在國外也進行了相應外語的進修,但從我個人觀點來看,你一定會再遇到語言問題的挑戰。
原因有二:一,你在國內的時候,單一的和一個外教學習,但除此外再無專業的應用,即使應用,相信也很少。仍處於漢語的世界,外語再好,聽說能力還是很欠缺的(中國人的通病);二,在國外進修的時候,單純的和自己的老師交流,而老師的學生也大多和自己一樣,屬於學習者,外語的水平和自己是相當的。所以,整體看來,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單一的學習環境中,即使平時生活中應用多些,但也只是生活習語罷了,涉及你將要學的專業的辭彙相信不會很多。

最初這段日子該怎麼度過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

1,如果班裡有其他中國同學的話,最好能盡量多認識些,這樣可以把課堂上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以求儘可能多的理解老師和專業。
之後,儘可能主動的去和當地外語同學交流,打到一起。這個過程可能比較艱辛,但還是有不少突破口的。我個人的經驗是這樣的:
A,主動進攻。不要害羞,大部分當地同學應該是年齡相仿的,他們的想法,行為和你是相似的,且他們的經歷未必有你豐富(到過不只一個國家,自己單獨生活的能力,生活交際方面能力梢強)。所以,大膽和他們談天,聊一些你可以說的來的,且對方亦有興趣的東西:如籃球、足球、實事、電影、歌曲等。
B,守株待兔。這要求你有一定的能力或特長。比如,專業(一般理性方面的課程中國人稍強,數學、計算機等)的特長,只要你能考試拿好成績,課上儘可能多的回答老師的問題,讓他們知道你的能力,會有人主動送上門的。當然,你要付出一些,為他們解決一些不懂的問題等等。
C,朋友介紹。通過一些中國或外國朋友的介紹,可以認識一些洋人朋友,但同樣要求有能談的來的東西才可以延續相互的交流。
如果班裡沒有或很少中國同學的話,那麼直接向當地同學進攻就好了。

課程:
其次,專業課程不象外語學習時,不是單一的學習外語,學習外語成了學習專業的一個輔助或者說是一個中間步驟。最初的一段時間(通常在兩個月到四個月之間,視個人能力而定。)都是很辛苦的。老師講課的時候聽不懂,老師留作業也因為聽不懂而沒法做,也會因此而失去一些交朋友的機會。這些問題不是只有你自己才遇到的,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會經過的一個過程,所以不必擔心,不必自卑。
怎麼去做呢?
1,儘力去聽。要絕對的做到聚精會神,不丟掉老師的每一句話(有些人提倡把老師講的錄下來,回頭反覆聽,也是很好的方法);
2,記好筆記。絕對的做好筆記,課下重學,溫習,考試必備的第一手資料;
3,不懂就問。這點對於新人來說是比較難作到的,但儘力吧。這點做到的越好,你的進步就越快;
4,課下重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能說是溫習,只能是重學。一般要把書讀上一兩遍甚至更多才能真正理解書本的東西,再回味課上的內容,相信會收益不小的;
5,做好作業。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這點中國人要比老外做的好的多。你不必擔心答案是否正確(老師一般不是最看重這點),只要你嘗試了,理解了題的意思,按你的理解做了,就是好的;
6,相互交流。與中國同學,也包括與洋人同學的交流。國外的電話一般很便宜(很多地方市內電話不限時),用電話交流很方便。與中國同學的交流,不僅可以解決一些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增進友誼;與外國同學的交流,不僅可以解決實際需要的問題,也可以練習英語,增進友誼等。
7,提前預習。在開學的時候,一般每科老師都會給一份課程簡介,從這裡你可以大概了解老師講課的進度,所以,有可能的話,提前預習對上課聽講是很有幫助的,最起碼一些新鮮單詞你能知道是什麼意思。
8,聯絡老師。交際能力強的最好能儘可能多的和老師侃,聯繫多了,老師會對你有好感,(當然也要看老師的脾氣)你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高,還可以為將來考試做個準備:)

考試:
然後是考試。洋人的考試很多,經常是一兩個星期一小考,然後就是期中期末。如果選幾門課的話,更是辛苦,經常是一個星期會有幾門考試。不過,話說回來了,中國高中的大風大浪都經過來了,還在乎這點小意思!?但仍然有一點,中國的考試是難,是多,是緊湊,但畢竟是少,一般就一期中,一期末,真正頂事,起決定作用的也就是這倆;但在國外,大部分的考試都是要是最後這門課總成績的一部分,無論哪一次你馬虎了,都將影響最後,反之,你一次做的不好,也同樣有機會挽救回來。
言歸正傳,對待考試,要象對待敵人一樣充滿熱情去解決他。其實,這些小測驗,包括大考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你平時上課,做作業,理解老師的東西,考試前,把要考的內容溫習一兩遍,一般拿個B以上的成績不是大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考試,國外老師很少給專門的複習時間的,經常是上節課講課,這節課就考試。這也不是大問題,按老師的進度走,臨陣再把槍磨亮些,上好子彈,結果都不會次的。所以,這裡沒什麼絕招可言。即使有,也是國內的老一套,互相幫助。洋人也在考試的時候互相幫助,但膽子小的多了,中國人很多還是沿襲了這個優良傳統,團結就是力量,一群人做在一起,一起答題,一起過關,也幾乎拿一樣的成績。(不提倡,有損中國人形象,非急需不使)

小組作業:
接著是小組作業。小組作業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比較新鮮的一個形式。總是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一起做一個題目。小組的組成一般是學生自行結組,也有老師定好小組的。題目一般是課本上的大CASE,或者是報紙上的文章,實事新聞等,圍繞這些出的題目。如果老師定組,一般是小中國人洋人混編;如果是自己選同學,希望不要選全成是國人。外文報告,寫作對於國人來說是個小問題,如果國人的語法能加上洋人的一些習語那麼報告將會比較嚴密,所以提倡中外彙編。同洋人作小組,也是對自己綜合能力的一個提高。
對待小組作業,一般是兩種形式選其一:一種是每個人做一部分,然後綜合;一種是一起一步一步的做,最後得出的是大家的東西。洋人比較喜歡第一種,相信國人也是。大多情況下,任務會公平的分配,洋人不會分太多語言分析的東西給國人,因為這是他們的強項;往往國人得到的是分析計算類,這又是國人的強項,所以,一般任務是公平的,只要儘力作好你的一份,就好了。你的任務一般就是相當於一個小練習,在書上,筆記,或者相關的資料上可以找到答案,不必擔心答案正確與否,老師對答案同樣不是最在乎的,通常老師也沒有正確答案。上交的時候,洋人一般會做的比較好的表面,夾子之類,他們期待著這些表面文章來得到老師的認可,你不必太擔心這塊。只要記得別忘了把你的名字和學號寫在最後的作業上,還得注意要用你的正式名字,別用臨時起的洋名。

演講:
最後是演講(Presentation)。這點我個人感覺是新生最大的障礙。語言問題,主題把握不準,表達能力欠缺,資料收集不全,往往是一個演講失敗的原因。演講也分兩種,一種是個人的,一種是小組的。無論哪一樣,首先你要理解老師的要求,然後尋找相關的資料,接著寫出你的演講稿,因為是剛接觸的東西,所以最後最好能把要說的東西生背下來。這樣演講也就成了背誦。沒辦法,開始都是這樣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也就會慢慢的脫離這個套路,去真正的「演講」。臨場發揮是關鍵。可以隨手拿一份自己的演講稿(一般是讓拿的)如果把自己的東西忘了,可以看幾眼,找回自己的思路,但不要過多的看。小組合作也大概相仿,最後能把自己的部分記下來,最後背好就行。當然對於能力強的高手而言,背誦的意義就不大了,主要是理解和臨場發揮了。

呼~~累!差不多就是這些了。語言環境適應,課程學習問題,考試應對,小組作業、演講,基本就這些,如果再想起其他的,再加。
Life needs colorful spot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