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開戰,雙方怎麼看?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三)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7-2-28 1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2-24 戰略前沿技術
  
  

  本文由信息與電子前沿(ID:caeit-e)授權轉載

  我們推測

  中美之間的戰爭將是

  區域性的、傳統的以及高科技的

  戰爭會主要發動在

  海上和海底

  空中(飛機、無人機和導彈)

  太空和網路空間

  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地面戰鬥(例如朝鮮統一的衝突),我們仍然不把在亞洲發生大型陸地戰爭的可能性包括在內。我們假設戰鬥在東亞地區開始,並一直保持於此(潛在的衝突熱點),而且幾乎所有的中國軍隊都駐守於此。每一方日益增加的區域性的遠程快速派遣軍隊的能力、不斷增長的追蹤和攻擊對方部隊的能力,都可能把大部分的西太平洋變成「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核武器不太可能使用:即使是在一場非常傳統的激烈的暴力衝突中,雙方都可能將其損失看得非常嚴重,其前景如此可怕,或者風險如此致命以致於它將會冒著核報復的風險,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們還假設中國不會攻擊美國本土,除了通過網路空間進行攻擊外,考慮到中國至少能使用常規武器應戰。相比之下,美國打擊軍事目標的非核武器攻擊在中國可能範圍更廣。

  兩個變數將在很大程度上定義戰爭可能採取的路徑:強度(從輕微到嚴重)和持續時間(從幾天到一年或一年以上)。因此,我們提出了四種情況。決定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從一開始,美國和中國政治領導人授予或否決各自軍隊許可權來執行他們的毫不猶豫地攻擊敵方軍隊的計劃,這將會引發嚴重的激烈戰鬥。考慮到雙方的實力有可能打一場長期戰爭,那麼,決定持續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是,是否以及什麼時候任一方失去了戰鬥的願望或得出結論:繼續這樣做會適得其反。

  我們將每一種情況的影響分類為:軍事、經濟、國內政治和國際反應。

  軍事損失——即就是,軍事能力的下降——將主要包括武器平台和系統,以及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的損壞和禁用。沒有嘗試分析潛在的傷亡,儘管可以從平台的損失得出非常粗略的估計。

  經濟損失被定義為貿易損失、消費減少、海外投資收益減少造成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減少。能源供應的中斷在貿易收縮的影響下會被注意到。掠奪資產的代價、部隊摧毀,和基礎設施受損,雖然可能相當大,但都排除在外,因為它們不會立即影響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政治的反應可能包括支持、不耐煩、反對、不穩定,或儘力阻礙戰爭發生。

  國際反應可能傾向於一方或另一方,也可能達到干預的程度,可以打壓一方或打壓雙方從而終止戰鬥。

  我們的時間框架是2015年 – 2025年。當前軍事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的A2AD和雙方在網路戰爭和反衛星ASAT能力方面的發展,意味著未來十年有一個潛在的重大變化,這對調查2025年情況與2015年情況的差異有決定性影響。經濟條件也將從現在到2025年有所改變——中國經濟很有可能超越美國經濟,中國海外投資增長,兩國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電腦網路——儘管不足以定性地改變戰爭對經濟的影響。試圖說明從現在開始的十年中戰爭對國內政治和國際的影響將更加不確定。因此,僅從軍事層面上分析了2025年與2015年之間的不同。

  美國和中國對戰爭的思考

  美國和中國對戰爭的思考表明,雙方都期望衝突變得尖銳,中國計劃(或希望)衝突很快結束,而美國更有信心認為如果戰鬥持續他們將會獲勝。公共記錄顯示,雙方都沒有系統地分析長期戰爭的影響或抓住深思熟慮並互相限制暴力的要領(稍後討論)。中國的軍事思想,自早期的毛澤東主義思想的「人民戰爭」概念和「毀滅性戰爭」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識形態系統以來,已經有所發展。中國正在制定的作戰方案反映了中國日益增長的能力,以及為了附近有限的目的(例如,阻止台灣的獨立或強勢的海洋權力訴求)進行威懾或使用武力的傾向,但並不想與美國發生戰爭。然而與美國之戰不能被排除,可能涉及到攻擊中國、損失驚人和代價慘重,以及最終失敗。所以中國已經在其無法阻止美國干預的情況下,做好了避免失敗的準備。

  這種情況激起了中國對A2AD的興趣——本質上,傳統的打擊軍事力量——特別是通過增加中國定位目標的技術實力來使其起作用。A2AD增加了成本,因此美國介入涉及中國的衝突的閾值也提高了。通過減少美國對中國的威脅,A2AD可能會構建一個盾牌, 隱身其後中國可能會覺得使用武力更自由。此外,美國軍事優勢已經把中國引向主動思考作戰,獲取突然收益,使美國攻擊部隊降級,然後限制隨後的衝突的地理範圍、武器、投放範圍,以及持續時間。而中國把美國航空母艦和區域性的空軍基地作為主要目標,他們還將C4ISR視為美國唯一致命的弱點(傳說阿基里斯除腳踵外全身刀槍不入),因此中國已經擴大了自己的武器庫,其中包括網路戰爭和ASAT。

  然而,中國在試圖實現一個既成事實方面的風險是,美國將反擊(或首先攻擊)、擴大和延長衝突,使其作戰優勢能承受得住,使中國自己遭受破壞,切斷中國的海洋鏈接,並強加令人難受的和平。中國也應該擔心,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一個長期的戰爭可能導致其國內不穩定並鼓勵分裂主義。總之,中國已經計劃了早期打擊美軍並快速休戰,幾乎沒有犯錯的餘地。

  在中國思考如何去打、牽制,以及結束與美國的一場戰爭的同時,中國軍事戰略家已經對 「控制戰爭」 的想法深感興趣。這個概念試圖解決的問題是,當符合中國的利益時,如何避免慘敗,而無需放棄使用武力的選擇。中國關於戰爭控制的思想是這樣的:國家穩定和發展是高於一切的目標,同樣適用於戰爭時期和和平時期,硬性規定如果發生戰爭,中國能夠控制和限制戰爭。軍事行動應該用於構想出戰爭的規模、範圍,和過程,也應該用於誘導敵人以中國的條件結束該軍事行動。不僅有必要防止擴張、升級、延長時期,還很有必要指導作戰朝向對中國有利的解決方案,而且損失最少。因此,軍隊和作戰需要由那些關注中國卓越目標的政治領導人進行控制。在整個戰鬥過程中,中國需要評估進展,並抓住機會以一個穩定的、保護中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制度保障、和經濟生命線的結果結束戰爭。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與一個更強大的國家發生的衝突中。中國人意識到這個挑戰,他們頻繁地討論他們之前雖然能力低人一等,但還是擊敗優越的軍事力量的成功。儘管中國強調戰爭控制並不新鮮,中國可能對其可行性的信心不斷增長,由於中國A2AD的增強,而且也有證據表明美國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並不能保證控制衝突:「無論一個國家多麼強大,其軍事力量多麼強大,完全控制整個局面都是不可能的。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仍困於其中。」

  增強對中國主動管理危機和戰爭的能力的理解,而不是對抗中國或者絕不讓步地開啟戰爭,可以鼓勵中國在和平時期與危機時期的行為表現。它也可能影響到中美戰爭可能採取的路徑。雖然符合儘早襲擊美國攻擊力量的理念,控制戰爭預期 「衝突全部受控」,包括戰後中國、亞洲和世界。這表明中國是需要考慮平衡戰爭目標與戰爭即將發生的成本。更具體地說,假定控制戰爭的規模、範圍和持續時間,可能意味著中國至關重要地意識到激烈的傳統的打擊軍事力量交流以外的可能性。其中一種可能性是,中國文職領導人將盡量保持有限的敵對行動,希望美國的厭戰情緒提供一個有利於中國的決心。在任何情況下,習近平主席都努力加強對解放軍的政治控制,就戰爭控制的關鍵先決條件發表意見。

  美國關於戰爭的思考也在不斷變化。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相信,其大規模的優越的打擊軍事實力能夠馬上摧毀中國的軍隊。當然,即使中國海軍和空軍全部粉碎, 如果它對中國領土進行陸地戰爭,美國知道自己將會倍感掙扎並付出慘重的代價,(一個想法——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曾表明戰爭將——對美國領導人進行咆哮心理治療)。隨著中國A2AD功能的改善,美國已經開始考慮在失去其打擊力量之前發動對中國的攻擊。儘管從作戰方面來考慮這是合理的,但是,事實上,中國的A2AD系統主要部署在國內,這增加了戰爭升級的風險和危機失控的風險,因為中國可能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除了反映中國學說和美國學說,戰爭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可能取決於雙方的指揮和控制(C2)的原則以及實踐。儘管在政治的指導下,美國C2仍然越來越強調靈活性、下屬主動性、對境況的響應性、水平(「聯合」)合作,和委派授權。儘管總體趨勢是軍事C2越來越分散,美國政治領導人也被預計到將對中美敵對行動的最細微的細節感到有強烈興趣,不管他們是否會控制作戰。

  與新興的美國C2哲學相比,中國C2傳統上強調等級制度、尊重領導、依賴中央方向、臃腫的組織機構,不願授權,並堅持原計劃。儘管為了面對不確定性的戰爭時具有敏捷性,中國意識到需要放鬆C2,戰爭控制重申需要自上而下的指示。

  在局勢緊張的情況下,雙方緊密地進行中央控制,軍事計劃和能力傾向於一個快速的、激烈的打擊軍事力量交流,如上所述。雙方都反對長期戰爭:中國因為他們的前景下降,如果美國帶來越來越多的攻擊部隊;美國人因為他們不願意但越來越尊重中國的A2AD能力;雙方都擔憂長期戰鬥的潛在的軍事損失和經濟損失。然而歷史表明,戰爭規劃者往往聲稱,而且領導人傾向於接受,戰爭只會比實際上更早結束。我們會看到,戰場的級別越高,中美戰爭可能持續的時間越長。

  儘管高強度衝突有軍事壓力,決策者懷疑結果和對成本的擔憂可能使他們試圖限制戰爭。雖然軍事作戰的政治控制在中國分等級體系的C2模式中比在美國分散式模式中更多,兩國領導人還是可以抵制「使用或失去」強有力但易受攻擊的軍隊的吸引。而受到限制的戰爭可能隨時會很容易地結束掉,因為領導人決心減少損失,避免升級,但如果損失是可以忍受的而且很難讓步,這樣的戰爭也有可能會延期。

  交戰國衝突的原因和結果越不重要,領導人越可能更傾向於避免激烈的打擊軍事力量交流。但是戰爭可以擾亂政治,扭曲心理,改變利害關係,併產生新的預測。就像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的路徑很難規劃,也很難預測。出於這個原因,本研究不進行預測和對各種情況進行詳細分析,而是分析引發戰爭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可能引發的衝突以及這些衝突的後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