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夫讓你三招:民主實現的充要條件

[複製鏈接]

9

主題

10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sadhagfuy 發表於 2017-1-18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中若未特殊說明,則單獨出現的「民主」均指理想狀態下的「民主」。
網際網路大概是被創造出來以後最大的「反噬」惡魔吧?這麼多年來,為了「利用網際網路扳倒中國」,西方敵對政治勢力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在2015年以前的幾十年間,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國(概念上的,實際上並不僅僅美國,而且還包括那些跟它抱有一樣態度的其他國家)在用網際網路這個巨大的放大鏡觀察中國,並把一切他認為是毛病的地方進行持續放大,得出他們其實早已在心中預訂好的目的——可是他們卻忘記了,放大鏡並不是單向的,當你用它來看到我鼻尖上的雀斑加以嘲笑我沒有一張完美的臉的時候,我也同樣看到了你眼角的魚尾紋,甚至因為你眼睛貼得更近的緣故,那魚尾紋甚至更加突出……比如,美國長期以來宣傳的民主,在這個網際網路開啟雲智慧的大時代,益發顯得荒誕起來,比如,2016年這場選舉……
【政治選舉VS娛樂選秀】
應該說,在中國吃瓜群眾眼裡,2016年的美國大選是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按照常理說,競選,當然是要把政治綱領、施政策略公布出來,然後讓民眾根據理性作出判斷,集合起廣大國民的共同意願,選舉出能夠帶領國家前進、增進人民福祉的新一屆領導人……可是2016年的美國大選,古稀老頭與古稀老太的世紀大戰,文學愛好者領略了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的精髓,美劇迷暢享了《權利的遊戲》、《紙牌屋》的精彩番外,甚至很多人在圍觀的過程中感到了智商上的巨大成就感……
我們曾經看過公知給我們做的美國大選賣家秀:一人一票,神聖不可侵犯,當選者順應民意實至名歸,總統為每一個選民(納稅人)負責……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2016年的美國大選的買家秀,卻讓人直呼「什麼鬼」!——透過網際網路這個放大鏡,似乎有什麼東西不太對勁啊,什麼民意調查造假,互相潑髒水,投票器作弊,殭屍選民等等都已經夠勁爆了,沒想到還有一系列的民主黨滅口事件、維基解密大爆發、郵件門等狗血情節接連上映,甚至就在這兩天,已經完全輸掉選舉的民主黨現任總統奧巴馬又驅趕了俄羅斯35名外交人員,而罪名竟然是——因為俄羅斯外交官是間諜,他們操控了美國大選……好吧,一個還剩下20天政治生命的總統突然祭起質疑選舉合法性的大寶劍,不禁令人懷疑明天他是不是要突然發動戰爭,然後緊急宣布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以此全面掌控國家權力,拒不下台……輸不起的人總有理由,就像今年的選美一樣。
這樣的一場選舉,這麼跌宕起伏的劇情,說書人隱隱約約在當年李宇春、張靚穎時代遭遇過,想不到,美國人民真有娛樂精神,把快男超女搬到了花生屯大舞台,期待在最後川普登上冠軍寶座的時候,能夠出現新的高潮!
【政治正確VS公平正義】近年來,政治正確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辭彙,從字面看起來,正確被冠以「政治」就註定了這是一個悲劇性的名詞。
什麼是政治正確?通俗一點說,百科上的解釋是廣義指在言論、行為上,不顧客觀事實,迎合主流價值觀、道德和輿論導向。也可以指那些無視事實,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全力支持主流價值觀的人。在西方價值觀中的政治正確,是指在政治立場上違心的隱瞞真實想法與客觀事實,在言語、政策、行為上不能「冒犯」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極其照顧」(特權),無視強勢群體的正常需求,一味要求其忍讓、包容、退讓、付出等。說的很詳細,甚至我已經覺得不需要再進一步說明了。是的,這就是希拉里在競選中堅持的「政治正確」的主要含義,我曾經在以前的博文《庶民的勝利》中提到川普是因為擊敗希拉里政治正確而獲勝的,但是其實仔細想一想,川普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政治正確呢?在長期以來西方的政治正確的高壓下,人們的真實心裡意圖是無法表達的,或者說,不符合政治正確的言論時無法通過媒體、政黨政治正確的審核而廣泛傳播的。漸漸地,這種政治正確本身就成了「強勢群體」,相對於他們,普通民眾正常的呼聲實際上變成了少數派,變成了雖然擁有龐大體型但是在發聲方面卻蒼白無力的「弱勢群體」。要知道,主流價值觀若本身是畸形的,那麼時間一長必然就會被社會進行自我調整,希拉里的失敗其實恰恰在於她堅持了一個已經過時的「政治正確」。川普的「大炮」行為,打破了希拉里及其掌控的媒體在舊有的政治正確方面形成的壟斷,用新的政治正確去取代舊的政治正確。而歸根到底,政治正確就是政治正確,它本身是虛偽的,都是為了滿足主流民意「心安理得」的麻醉劑——打個比方,面對一個實際上通過乞討收穫頗豐的健康年輕人,「希拉里政治正確集團」選擇的是滿足自己在布施的時候獲得的那種滿足感,甚至「因為這個乞丐太可憐了,所以他殺人放火搶了我的錢包我怎麼能報警呢」;而「川普政治正確集團」追求的是讓自己冷酷心安理得的理由,是「他乞討結束后換一身衣服比我吃得穿的還好,所以我應該把這個人一腳踢開」。當然我更覺得川普的想法比較跟我平時的觀點相近,但是其實想一想,真正公平正義的做法應該是不允許健康的青年人乞討,斬斷讓健康年輕人不勞而獲的根源,再丟給他一個工作崗位讓他養活自己。而顯然的,在諸如對待難民、對待非法移民、對待美國的很多內政外交政策上,無論是希拉里還是川普,都只是在討好那些原本就擁護他們的人,不斷強化那種支持率而已,這也就造成了那些原本支持他們的人更加支持,原本就反對的人更有了反對的理由——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造成社會的撕裂。
【西方民主VS討好選民】
通過圍觀2016年的美國大選,不難發現,一直被公知們宣揚的所謂西方民主,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民主,說白了其實是「討好選民」而已,這裡面就包含了把民主當作手段還是目的的根本原因。如果民主是目的,那麼應該通過證明不同選擇的不同後果,讓人民群眾自發地去選擇正確的途徑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是拘泥於眼前的一塊錢卻去損失將來的一百塊錢;如果民主是手段,那麼討好一個人就足夠了。
討好一個人,其實很簡單——我們生活中總能遇到很多的例子,那些討好你的人,並不是真正能給你帶來利益的人,甚至還是要從你那裡獲取利益。你的父母可能為了你疲於奔命給你做了無數的事情,但是你會因為他一次給你做飯不及時就不開心,甚至對他們惡語相向;而一個跟你毫無關係的娛樂明星,只要在電視里唱一首歌你就會如痴如醉覺得他是你的一切——我可以肯定你的父母一定比那個明星更愛你、更願意你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在你的眼中,你早已習以為常,甚至不容許他們有任何的差錯,否則就是不可饒恕的過錯,而那些明星呢?他們只是說了一句你愛聽的話、唱了一首你愛聽的歌——如果討好選民就是民主,那麼只要說選民愛聽的話,做出一些華而不實的承諾就足夠了,問題是——你能靠著聽幾首明星的歌生存生活下去嗎?一切的現實問題都需要真的去做,而美國的選舉制度,恰恰注重的是在競選前說了些什麼,怎麼樣討好選民以求當選,至於真正該做的時候,做成什麼樣,就只有呵呵了,畢竟說得天花亂墜以後,做成滿地牛糞也什麼大不了的——美利堅合眾國自從開國以來,就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說話不算數」的總統有過任何追究問責不是嗎?不過是每隔幾年出現一會「他們爛透了,選我吧,我能給你……」好吧,你跟我說這種嘴炮叫做民主?我買一張德雲社門票比這便宜多了!
【真正的民主是什麼?】
如果西方的選舉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那麼真正的民主是什麼呢?至少在我看來,真正的民主應該如前文所說,是一種目的——讓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最優選擇。在非洲有一種行軍蟻,他們在遭遇到洪水或者大火威脅,可能全體族群覆滅的時候,會出現一種自發的抱團行為,所有的螞蟻抱在一起團成一個巨大的球體滾向洪水或者火牆。自然,外面抱團的螞蟻會被淹死或者燒死,但處於核心的那些螞蟻卻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沒有一個螞蟻在計較是不是應該自己活下去,他們考慮的是整個種群的延續,這種在面臨災難時做出的理性選擇,才是民主的。人類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然會,一個存在於過去,一個存在於未來——在原始社會存在過簡單的民主,人與人沒有身份高低的區分,為了延續種族的繁衍,靠大多數人基於整個族群的利益做出選擇,而由於私有制的出現,人類本身基於「人性自私」做出的判斷,都必然會帶有巨大的利己性,這種利己性整合為全社會思維判斷的時候,就變成了巨大的盲目性——未來可能出現真正民主的情況,需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在未來社會物質極大豐富,消除了階級、層次、貧富、政治等附加在人類社會上的一切條件后,每個人的那一票都含金量相同。二是每個人的素質和理性思考能力達到一個極高的程度,做出判斷和表決的時候不考慮單個人、小圈子的得失,而基於「對全體人類種族的未來負責」的高度做出判斷。概括起來,或許可以稱為【只有當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為了整個人類社會的更有利而犧牲自己的層次,民主才會真正到來】——除此之外,任何目前所討論的民主,都只能是帶有各種各樣定語的民主。那個時代有很多名字,西方人願意稱之為「民主」,中國古人習慣稱之為「大同社會」,而今天的中國人把那個遙遠而光輝的時代成為「共產主義社會」。
而在那個偉大的時代到來之前,任何能夠盡量適應並且趨近於上面兩個條件的政治體制,才是社會發展的方向,而西方所謂的民主,所謂的民主選舉制度,恰恰不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