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幾天就搞出圓珠筆球座體,那為啥以前不造呢?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7-1-16 18:3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直以來,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說中國雖然在製造業領域一騎絕塵,卻連圓珠筆的筆頭都造不了。也有人藉此說中國遠遠稱不上是製造業強國。但是,現在,小編要說,中國可以造出圓珠筆頭了。並且從被質疑到造出來,總共也沒幾天時間。那麼既然這麼簡單,為啥以前中國人不造它呢?



看到這個新聞小編其實挺難過的,心疼那些一直在網上指責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噴子。一下子少了一個這麼好的指責祖國的理由,畢竟以他們的智商和知識,要找到一個這麼有噴點的借口,是挺難的。








其實,中國長期以來不去造圓珠筆頭,最重要的原因是效費比實在太低,國內鋼鐵企業實在對此缺乏興趣,這一點,廣大網友看得比較明白。


中國筆珠的產能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在國際上佔據大量份額

圓珠筆的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其中圓珠筆尖的球珠有很多種,低端的有鋼材質的,高端一些的有碳化鎢等材質的。在筆珠這一領域,無論是低端還是高端的,中國都能大量生產。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碳化鎢球珠的產能不僅能滿足國內製筆行業的需求,還有大量的充裕產能用於出口。

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在圓珠筆頭的球座體的生產從設備到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企業的手中。


小小的圓珠筆頭,加工工藝十分複雜


那中國為什麼長期以來造不了圓珠筆頭的球狀體呢?是不是真的沒有能力研發圓珠筆的球座體呢?其實根本不是這個樣子!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利潤太低太低,中國人根本瞧不上。


中國制筆業的發展規模在全球首屈一指

圓珠筆頭的生產對於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要求相當高,筆頭除了球珠之外,還有多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更是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


小小的圓珠筆頭,對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全球能真正自主生產的國家少之又少

筆頭加工的任何一個細節出現偏差,對於筆頭書寫的流暢度、使用壽命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生產圓珠筆頭的工序有二十餘道,傳統工藝則需要分開處理加工,對產量限制很大。出於保證出口,採用國外一體化生產設備,能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圓珠筆的生產看似簡單,但是其中墨水的研製需要化工業的支持,筆頭生產設備則涉及機械設計與製造能力,鋼材則取決於國家鋼鐵產業的科技水平。圓珠筆生產的一系列原材料和設備,國內的相關行業事實上還是有足夠的研發能力提供相關的產品的!

具體而言,中國的制筆行業的規模雖然在全球首屈一指,制筆行業每年對高品質鋼材的需求也很大,但是相較於中國鋼鐵業佔全球超過一半的產能而言,制筆行業的體量還是太小了。研發能力雄厚的國內鋼鐵廠對於研發專門適用於圓珠筆頭切削的特種鋼材實在是興趣缺缺。

形象一點說,一家大型鋼鐵廠幾天的產能,很可能就滿足制筆行業一整年的原材料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研發生產這一類的鋼材,利潤實在是太低了,也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發生產。


借著中國國內不能生產圓珠筆筆頭說中國製造業很弱,屬於典型的以偏概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然不會有鋼鐵企業會傻到去做這種預期利潤與研發難度完全不成正比的事情。要想解決此類問題,除非有國家介入。

國家有關部門於2011年啟動「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撥款近6000萬元支持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針對中心墨水製造、筆頭不鏽鋼線材、加工設備等開展科技攻關。項目於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驗收,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進口依賴」困局,開始被逐漸扭轉。

中國制筆協會名譽副理事長陳三元曾經舉例,在國內研發出易切削不鏽鋼線材之後,日本的鋼材供應商立刻將價格從每噸12.5萬元下調到9萬元。而在國產筆頭製造設備製造出來、並建成多條墨水、新型結構筆頭的示範生產線之後,進口墨水的價格和數量也都在下降。



從人類工業史上看,從沒有一個國家,像今日中國一樣在建國之初的短短几十年裡,取得如此成就


類似制筆行業的現象在中國製造業的其他行業也有體現。

在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藉助招商引資,國內各行業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外資多數還是集中於產業鏈低端的領域,對於高科技含量的研發領域,卻一直把持得很嚴。

長期以來,國內製造業長期位於產業鏈科技含量較低的生產環節,科技含量最高的研發被外資嚴格控制。一旦國內企業在研發領域取得突破,國外產業資本就會迅速放低對華出口精密設備的限制及價格,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擠垮中國國內初涉研發領域的相關產業。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但是很多時候,國內的相關生產企業出於一時貪便宜的心理,選擇了採購價格降低的國外產品,而不是支持國內產業、採購國內剛剛生產出的相關設備。這也就造成了稚嫩的國內研發企業很難競爭得過那些實力雄厚的外國產業資本。


格力總裁董明珠提出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萬千中國製造業從業者的共同心聲

中國工業起步很晚,有太多太多的功課需要補足,如果放任外資對國內企業的擠壓,那民族工業就會胎死腹中。不僅僅是需要國家意志的支撐,還需要國人對國內工業的支持。一味崇洋媚外,不利於中國工業發展。

拿科技含量較高的數控機床來說。機床對於高精度的材料加工有著重要意義。高精密機床在製造業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說艦船製造、機動車製造、航空航天領域等。


長期以來,中國數次接觸長期依賴進口,這給中國製造業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長期以來,國內數控機床大部分依賴於進口,為擺脫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政府將數控機床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國內數控機床產業出台大量扶持政策。

以往,外國對華銷售機床都是把軟體、單機分開出售,比如說利勃海爾數控系統的16個軟體包總價就相當於一台5軸聯動機床(進口價格在人民幣200~400萬元之間)。外國企業這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吸血。國外生產企業不僅僅是高價出售,還對買方採購數控機床的用途予以限制,買方必須接受「最終用戶訪問」條款,外方可藉此獲得數控機床的最終用途,極易造成商業機密泄露等重要問題。

而在中國高精密的數控機床產業逐步形成規模之後,外國才被迫大幅降低價格。可以說,由於國內製造業的努力,才真正把高科技產品做成了「白菜價」。甚至,國產的高精密數控機床還出口到了歐洲第一製造業強國——德國!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氛圍逐漸形成,在全球的競爭力也在快速提高。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在世界工業發展史中,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值得驕傲的。雖然並不是所有工業領域都是處於領先地位,但起碼也都在前五之列,也屬難能可貴。


網友表示,很心疼,中國的各個方面都要被拿來和同領域的世界第一名相比


中國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10億人口級的工業國,也將是唯一的一個10億人口的工業國

假如中國真能在所有領域都獨佔鰲頭,那還讓不讓其他國家活了?


連宇宙飛船、洲際導彈這些高大上的玩意都能造,還有什麼是中國不能造的?

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於中國的整體國力的提升是相當重要的,也是中國的立國之本。你想想,一個國家如果能覆蓋鋼鐵、冶金、化工、機床、紡織、電子、半導體、重型裝備製造、航空航天、造船等所有生產領域,這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兒!


在面對國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中國仍然發展起了自己的航母工業

中國能獨立建造航母、核潛艇、高精度衛星等等,相關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全部立足於國產。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都無力研發呢?無外乎是效費比太低罷了。畢竟,一個國家再強,也不可能在製造業的全部領域面面俱到!

223

主題

1233

帖子

264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5
沙發
胡言亂語 發表於 2017-1-16 19:53 | 只看該作者
為中國的製造業點贊,為中國製造加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303

帖子

14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9
3
雲端樹 發表於 2017-1-16 20:0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工業起步很晚,有太多太多的功課需要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