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曆法的故事

[複製鏈接]

7

主題

9

帖子

619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erry77 發表於 2016-12-21 1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曆法包括對年、月、日的明確定義,天和月都比較好定義,難點在於年,也就是四季變化的周期。用周期性來定義時間,這件事情容易想到,但不容易落實做到,特別是在歷史早期人類,他們還認識不到「時間周期」這個概念。
   曆法是文明社會從一開始都要建立的,它直接探到了「時間」這個概念的本質,直接「抓住」了時間。
   曆法出現前對年的定義無非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月乘以某個係數,比如12,就是一年。伊斯蘭的陰曆就是這樣。這種曆法的最大問題是12個月的周期只有354天多,並不是地球的公轉周期365.25天,兩者差了11天,用陰曆的結果就會出現同一個月份在不同的年裡會對應春夏秋冬的任意一種。
   另一種對年的定義就是按日晷測定的冬至或夏至日作為時間節點。因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日晷長度最明確,作為節點很容易想到。這就是陽曆的辦法。但這種方法也未必準確,特別是在古代天文觀測的手段並不靠譜的情況下,冬至日和夏至日可能會經常發生變化。所以中國在春秋時期,一年究竟幾個月還是不明確的,有時一年12月,有時一年13月,甚至有出現一年14月的情況。於是,人們想必需要有一種周期能夠更加規範對年的標準。利用月相的變化,月相變化識別簡單,但周期不匹配,利用日晷的變化,周期匹配,就是確定起來有些困難。那麼很簡單,把兩者結合起來不就行了嗎?這就是中國夏曆採用陰陽合曆的原因所在。夏曆中已經有了陰陽合曆的基本設定,有了閏月的概念,但是如何確定閏月周期卻相當模糊,因為當時先民觀測條件非常有限。
   中國的農曆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太初之前就統稱為夏曆,太初曆之後就是農曆。然而智慧的華夏兒女並沒有停滯不前,確定曆法這個重要任務就留給了歷史上國強民富,繁榮蒼盛的漢武帝。漢武帝聚集了下閎、鄧平、唐都、壺遂、司馬遷等當時最頂級的曆法人才聚集長安,開始了鑽研曆法的路程,這就是著名的元封造歷。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其法規定一回歸年為一年,一朔望月為一月,所以又稱八十一分律歷。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三統曆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還首次記錄了五星運行的周期。曆法是長時間的紀時系統。具體地說,就是對年、月、日、時的安排。因為農事活動和四季變化密切相關,所以曆法最初是由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創製的。   
   太初曆的第一個重要工作就是19閏7法,每逢無中氣的那個月份就閏一月。這個周期說起來很簡單,但以先民的觀測條件要能想到卻相當不容易。因為當時製作周期厲的人,必須要認知地球是橢圓形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