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誤判」特朗普,中國如何理性反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21 0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波:對於大量中國人支持特朗普,國際輿論一直感到大惑不解。其實,到現在才意識到「誤判」,這才令人吃驚。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還沒有上任,就向中國發起了強硬挑戰。繼打破數十年的美國外交慣例與中美外交默契、與台灣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后,特朗普近期又在接受採訪時暗示,美國不必受「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可以將此作為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的這些言論、舉動震動了全世界,而也許在所有人中受震動最大的,是那些原本以為特朗普上台會對中國有利的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中國人開始呼籲,不應再「誤判」特朗普,應該認識到特朗普構成的重大威脅,否則將會給中國帶來沉重代價。

  但問題是,「誤判」特朗普,究竟是誰之過,誰最應該反省?在今年的整個美國選舉過程中,對於大量中國人(既包括精英也包括普通網民)熱烈支持特朗普,國際輿論一直感到大惑不解,因為特朗普一直在競選中對中國發出各種威脅,既有經貿方面,也有地緣政治方面,而且沒有理由認為他的這些威脅只是說說而已,不會付諸實施。如果說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的輕率行動令人驚奇的話,許多中國人這麼晚才恍然大悟地意識到「原來特朗普上台對中國不利」,才更令人驚奇。

  事實上,在中國,對特朗普的支持曾經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跨越了「左」、「右」兩派。很多從「右」的方向支持特朗普的人,是受到了美國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他們反感美國的自由派(中國網路上俗稱「白左」),認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進步主義」和「政治正確」過頭了,應該由保守主義來糾正。

  當然,這中間也存在一定的情感誤置,因為特朗普並不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保守主義者,比如他的經濟政策反國際自由貿易,並帶有一定的國家統制主義色彩。只是這並未妨礙這部分人喜歡特朗普。不過,這部分特朗普支持者相對比較「小眾」,以知識分子為主。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信奉自由主義的中國「右派」,對特朗普持鮮明的反對態度。而且,那些「右派」的特朗普支持者,通常對中國的體制也持批判態度,所以特朗普向中國發難的舉動,並沒有震動他們。

  受特朗普最新言行衝擊最大的是中國的「左派」特朗普支持者,主要是民族主義者和官方意識形態的擁護者。他們曾經認為特朗普的上台有利於中國,並為此而歡呼,而特朗普的對華強硬舉動打碎了這一幻景。當然,這些「左派」也會與「右派」共用一些話語,如也對「白左」、「聖母」百般嘲諷等,但他們支持特朗普的最主要動機不是反感美國自由派,而是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有利,或者特朗普符合他們的「口味」。他們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或者說喜愛特朗普的原因,至少可以概括為七點。而這七點,每一點都值得推敲。

  第一,特朗普是一個「商人」,其潛意思是,商人不受條條框框限制,可以接受各種討價還價,而中國一向善於和這樣的「務實主義者」打交道,所以,特朗普對中國有利。但問題是,用「商人」來概括特朗普的個性和習慣很不準確,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特朗普在整個選戰中極其頑固,一意孤行,並未表現出「商人」的靈活性和樂於妥協的傾向,而且,他很可能因最終出人意料的競選成功,而變得更加頑固。同時,特朗普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信念,可謂是一個狂熱的美國民族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好鬥、甚至好戰的人。即使從「商人」的角度看,特朗普似乎也更喜歡冒險性的交易,願意冒著兩敗俱傷的風險「恫嚇」對方,迫使其支付沉重代價。鑒於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擁有的轉圜空間遠較中國為大,特朗普的這種策略將令中國很難受。

  第二,特朗普不重視民主、人權等價值觀,無意推廣西方制度與價值觀,所以,有利於中國。的確,特朗普並不尊重美國的民主制度,也對在世界各地推廣民主缺乏興趣,但是這並不會妨礙他在與中國博弈時利用價值觀話語,將其作為向中國施壓的武器。同時,也很難說以往的美國政府,利用價值觀對中國施加了多麼巨大的壓力,例如,奧巴馬政府對中國構成的壓力,主要表現為戰略方面的「亞太再平衡」,和經貿方面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不在價值觀方面。

  第三,特朗普是一個孤立主義者,可能退出東亞,從而給中國留下更大的戰略空間。然而,人們根本無從判斷,特朗普在上台後一定會採取孤立主義政策。其實,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更像是利益維度上的「美國至上主義」,並不在空間維度上放棄戰略空間。特朗普只是想更加強調美國作為單個國家的利益,減少國際公共品提供,減少對國際義務的承擔,而要求盟友自己負擔起更大責任,繳納更多「保護費」。這並不代表美國力量的收縮,相反,美國仍以維持全球主宰地位為目標,並可能在局部地區,如東亞,演變為更加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

  第四,一些中國「左派」不喜歡美國的民主制度,在他們看來,特朗普的崛起意味著美國民主制的墮落和衰敗,因此是喜聞樂見的。的確,特朗普的上台意味著美國民主制度面臨一定的危機。但第一,特朗普上台也「打醒」了美國自由派,迫使他們思考如何與特朗普更好地博弈,同時回應更深的社會訴求,美國民主仍有在「試錯」中修復、鞏固的機會。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出錯,尤其是權力制衡機制的失靈,對中國未必是好事。美國總統受到的約束主要體現在國內方面,其在外交和軍事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也有更大的濫用權力(「亂來」)的空間。現在,即使是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也會承認,美國國內民主機制及相關政治、社會力量,是制衡特朗普,迫使他不要在台灣問題上「亂來」的重要因素。

  第五,一些人認為(並希望)特朗普會把美國「搞亂」,加劇美國的衰落,從而對中國有利。但是,美國現在並沒有在絕對意義上衰落,只是別國與美國的差距相對縮小了,美國的軍事、經濟、科技實力仍然遠超其他國家。特朗普上台有可能加劇美國社會矛盾和族群裂痕,但並不一定會導致美國經濟下滑,或者軍事力量削弱。退一步講,即使美國衰落,歷史經驗表明,處於衰落過程中的大國更喜歡對外用武,以嚇阻它所認為的潛在競爭對手發起挑戰。

  第六,一些人認為特朗普會把美國戰略重點放在中東地區,甚至在中東恢復「反恐戰爭」,從而延續9·11后中國獲得的所謂「戰略機遇期」。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針對穆斯林的言辭或許造成了這種印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真的會這麼做。事實上,特朗普競選中的涉穆斯林言論主要集中於兩點——恐怖襲擊威脅與移民,而這恰好是在呼應美國國內民眾關心的「身邊」議題。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受伊拉克戰爭等事件影響,美國民眾不願再貿然介入「遙遠」的中東地區的衝突,特朗普也向選民一再強調,他從一開始就反對伊拉克戰爭。執政后,特朗普可能加大美國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力度,或者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但不一定會把戰略重點放在中東。更何況,特朗普表現出強烈的親俄傾向,而俄羅斯在敘利亞、伊朗等中東國家都有戰略利益,這為美俄合作重塑中東秩序,而非美國單邊激烈干預中東,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第七,特朗普在選戰中表達的族群歧視、族群威脅話語,引起了一些中國大民族主義者、種族主義者、排外主義者的共鳴。他們或者是在情感上認同特朗普,或者真的想效法特朗普,鼓動族群歧視,加劇族群對立(儘管特朗普在美國正式執政后未必真會這麼做)。但是,美國的族群政策,和中國的族群政策,完全是兩回事。特朗普即使在美國國內挑動族群對立,這也不意味著他就會更容忍、鼓勵其他國家實施這種行為。相反,如果他選擇和中國對峙的話,更可能利用族群議題向中國施壓,而面對來自特朗普的挑戰,中國也應當會更強調國內的族群團結。

  基於以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中國國內出現了大量的特朗普支持者(俗稱「川粉」)。有的人達到了荒謬的程度,不僅自己喜愛特朗普,而且會猛烈攻擊那些基於合理理由批評特朗普的人。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國際嚴肅媒體基於公心而非私意,一直在提醒特朗普對國際秩序與全球公共利益可能造成的危害,但在這些「川粉」眼中,這些媒體是「背離了客觀公正原則」,是在蓄意、吹毛求疵地「黑」特朗普,或者是「不識時務」的「小清新」、「白左」、「公知」。但弔詭的是,國際主流媒體所提醒的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與危險性,最終卻以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挑釁表現了出來。這在印證了國際主流媒體警告合理性的同時,也造成了「川粉」的分裂,以及相當大一部分「川粉」的啞然失聲。

  由以上分析可見,很多中國人支持特朗普,是因為他們與特朗普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民族主義者,都以零和博弈思維看待中美關係,都不認同民主、包容等現代價值觀,都有族群歧視傾向,都有反智傾向,更願意依賴直覺和情緒,而非綜合權衡的理性認知。這解釋了「非理性」的特朗普在中國的巨大吸引力。但問題在於,國際主義者會聯合在一起,而民族主義者卻往往互為對手,非理性的、民族主義的、以零和思維看待兩國關係的人,更容易爆發衝突而不是合作。特朗普並不是他在中國的許多民族主義「粉絲」的「同道」,而是先行一步,走上了與中國對抗的道路,而且根據以往經驗判斷,他不會輕易後退。

  特朗普的舉動已經令中美關係處於險境,可以說構成了中國近些年來遇到的最大的國際政治挑戰。然而,特朗普在西方仍有一定的孤立性,美國的自由派試圖從一開始就制約特朗普,包括在外交政策方面,歐洲也對特朗普深懷疑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也存在著對特朗普的憂慮。因此,在約束特朗普、迫使他尊重外交慣例和已有國際秩序方面,中國不僅與許多其他國家,甚至與西方的內部力量,都有著共同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面對「特朗普挑戰」,訴諸一種主要植根於民族主義的策略,乃至以「特朗普式」的激烈言辭回敬特朗普,這將使世界將此視為中國與美國的民族主義的衝突,從而使中國難以贏得國際性支持,甚至可能給特朗普一定的機會來孤立中國。中國合理的做法是不囿於本國利益的視野,而是既強調中美關係的合作共贏性,反對特朗普的零和博弈思維,又強調維護國際秩序,反對特朗普顛覆已有國際秩序的企圖。中國更多展示自身維護國際自由貿易、國際法、全球秩序的意願,從維護「全球公益」的角度來定義自身與特朗普的博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爭取更多的支持。這也是針對此前對特朗普的「誤判」,中國應該進行的正確反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