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金錢喚醒孝道自覺未嘗不可

[複製鏈接]

204

主題

345

帖子

1478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為激勵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江蘇蘇州市一家護理院別出心裁地推出了「獎孝金」管理制度。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30次,給予200元「獎孝金」;累計超過20次,給予100元「獎孝金」;累計超過10次,給予50元「獎孝金」。將盡孝和金錢激勵掛在一起,「獎孝金」制度一時引發了網民的熱議,褒貶不一。

  伴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既考驗著人們的孝道,也呼喚著養老模式的「與時俱進」。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以及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和空巢化,讓不少子女和父母處於一種分散居住的狀態;這種物理上的距離,不可避免會帶來心理上的距離感和隔閡感。

  西方家庭的養老則是一種單向循環的「接力」模式,父母撫養子女,子女長大以後繼續撫養下一代,老人則被推向社會。與之不同,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里,父母撫養子女,子女長大之後再「反哺」;這樣的雙向循環養老,體現了父母與子女之間雙向義務的倫理實質。這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在當代社會,將我國傳統的「反哺」和「接力」有機結合起來,不僅需要市場化、社會化養老機構朝著專業化、規範化的道路前行,也離不開子女多一些陪伴和親情互動。

  居家養老實質上是一種親情養老,市場化、社會化養老儘管將老人託付給護理院或養老院,子女的精神慰藉同樣必不可少。子女將父母送到護理院並支付了相關費用,並不意味著父母的老年生活有品質;「老有所養」的基礎上,老人孤獨、寂寞的精神世界需要子女更多的關愛與呵護。然而,在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中,子女卻長時間、經常性地角色缺席。

  「獎孝金」的初衷,在於激勵和引導子女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探望父母長輩;「獎孝金」不僅可以讓那些經常看望父母長輩的人們得到實惠,也能夠提升公眾對看望老人的價值認同。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時代里,「獎孝金」對看望老人進行物質回報和精神激勵,有助於喚醒一些人的孝道自覺——看望老人本來就是一種情感義務和道德責任,「獎孝金」卻上升到獎勵的高度;這樣的「謬賞」,何嘗不是一種溫馨的提醒和柔和的敦促?

  「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如何更好地夢想照進現實?遵循規範的美德如果沒有遵循規範的利益的支持,其道德價值通常是脆弱的。「獎孝金」提供了物質回報和精神激勵,能夠提升子女看望老人的積極性。儘管「獎孝金」在道德上看上去不夠美好,卻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了作用。許多子女前來看望老人的頻率明顯增加,證明了「獎孝金」沒有淪為「稻草人」。

  養老院制定「獎孝獎」的行為值得肯定。對於護理院來說,「獎孝金」會增加運營成本,並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理性,但卻推出「獎孝金」,喚醒兒女孝道自覺,既體現了其專業性,也體現了其厚重的社會責任感。

  讓老人的世界多些色彩,多些活力,多些光亮和溫暖,離不開子女養老觀念的轉變、價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關懷的提振。作為一種「柔軟的力量」,「獎孝金」有助於孝道回歸,未嘗不可。

204

主題

345

帖子

1478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78
沙發
 樓主| 小貓愛釣魚 發表於 2016-12-5 11:05 | 只看該作者
看望老人本來就是一種情感義務和道德責任,「獎孝金」卻上升到獎勵的高度;這樣的「謬賞」,何嘗不是一種溫馨的提醒和柔和的敦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