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朗普時代」的中美新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17 0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浩:美國在經濟上強勢可能帶來外交上相對弱勢,美國可能給予中國在亞太更大的主動權,以為經濟發展蓄勢。

  

  特朗普強勢當選美國總統,給全市場留下了一個費解的難題:到底這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白人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而未來世界格局中,中美兩大經濟體又將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互動。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通過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的講話,部分了解未來美國政策的走向。比如說,特朗普反對TPP,認為目前的全球化策略並沒有能夠解決美國企業的困境,並表示要對中國商品徵收45%的關稅,同時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造「長城」來防止非法移民。特朗普也反對美國目前的世界警察角色,認為這給美國普通家庭帶來了負擔和悲痛,這意味著美國在全球戰略布局中將更多採取收縮策略。此外,特朗普認為美國的能源政策和醫療保險制度是個災難,認為政府插手太多,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從這些細節中,市場給予了特朗普當選不同的解讀。從外部來看,特朗普的政策似乎更加接近於二戰之前的「孤立主義」,但伴隨著美國的自身發展和納粹勢力的崛起,美國最終放棄「孤立主義」,並逐步成為超級霸權。而從本輪金融危機開始,美國自身的力量被削弱,同時其主導的金融體系也開始被質疑,這也是特朗普政府最為重要的時代背景之一。

  儘管美國經濟在「量化寬鬆」的推動下相對復甦較快,但從普通民眾來說,似乎並沒有從中受益很多。這導致了對全球化的質疑,理論上來說,美國的人工成本太高,應該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上游」角色,提供服務但將基礎生產外包給發展中國家,這樣可以帶來全球性的效率提高。但在現實中,包括美國在內,很多國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和產業空心化,高端產業的聚集效應也導致了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而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比在電視上天天鼓吹全球化重要得多。從這樣的角度出發,特朗普提出的讓製造業重回美國以及美國成為能源凈出口國的政策,代表了這樣的一種思潮。因此,這樣的一種看似反全球化的「孤立主義」政策,實際上是對中下層民眾積累的怨懟的一種反饋。

  為了重振製造業,特朗普最重要的經濟改革策略就是「小政府」,他表示將採取里根總統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並提出要廢除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的奧巴馬醫改法案。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稅負和保險支出是影響其生產的重要成本,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美國企業的積極性,特朗普意在創造更多的穩定就業崗位。

  從時代背景上來看,里根在1981年接任美國總統,當時美國經濟陷入蕭條,蘇聯的日益崛起,也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由主義經濟能否指引美國的前進道路。這樣的狀況與特朗普崛起的國際形勢有類似之處。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與里根有些許相似之處,比如說里根曾經在好萊塢闖蕩,是一個半紅不紫的演員,最終登上美國總統之位頗有戲劇性,但最終里根給全球政治經濟帶來的影響之大,遠超過很多科班出身的政治家。

  里根當年的減稅計劃,其根本目標是通過提升企業的活力來改善經濟,里根認為企業而不是政府為普通民眾創造工作機會,因此政府不應該「越俎代庖」,因此政府需要通過減輕企業的負擔來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這樣的一套想法固然是有道理的,但特朗普的這套自由經濟體系仍將面臨考驗,其中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從「世界工廠」中國手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加關稅、指控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是可能的舉措,但問題是中國市場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梯度,美國希望獲得產品競爭力,必須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投入,並重建很多已經消失的基礎產業。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因為短期之內難以看到實際收益,政府難以通過鼓勵私人部門實現這些投資,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政府通過政府主導的方式來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這又不完全符合其「小政府」的經濟主張。美國長期存在經常項目逆差,如果既減稅,又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的債務問題則又會浮出水面。所以,這樣的一套仍然自相矛盾的體系,需要進一步的梳理。但無論如何,在經濟議題上,美國更傾向於把中國看作是對手,而非是可以互相配合的夥伴。

  美國在經濟上的強勢卻可能帶來外交上的相對弱勢——美國可能給予中國在亞太地區更大的主動權,以為經濟發展蓄勢。說到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保證自身的經濟增長,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必須是政策的核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