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林彪對德蘇戰爭料事如神和宣昶瑋對中國經濟事件料事如神

[複製鏈接]

206

主題

260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揭秘:林彪的預言到底有多准?》
文章寫道:「1939年9月,據《林彪日記》記載:「蘇軍統帥部召集軍事會議,邀請林彪參加。蘇聯元帥大都認為德國將先攻佔最富饒的烏克蘭」。但林彪認為:「希特勒如果攻打蘇聯,不是要掠奪蘇聯的財富,而是要消滅蘇聯,所以他不會從烏克蘭打,他將從西線高加索方向進攻,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全線進攻,佔領莫斯科。與會者都搖頭,蘇聯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烏克蘭,但不幸被林彪言中。」
劉亞樓後來告訴羅瑞卿,說蘇聯方面對林彪能如此準確預見到德國的動向非常重視,所以對林彪刮目相看。
文章又介紹說林彪性格內向,在晚年經常處於自我封閉狀態。但他在青年時代卻關心時局,具有寬闊的視野,同晚年形成強烈的反差。
文章又說林彪「在山溝里「妄言」,準確預測到「中日戰爭可能發展為世界大戰」」:
1937年12月22日深夜,林彪在趙城一個小山村的窯洞里踱來踱去,對蘇、美、英、法、日、德、意等國掂量來掂量去,終於坐到桌旁,在如豆的燈光下,給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寫信。他寫道:
任主任:
我對時局很想了解全般情況,但苦無材料,同時自己分析力量更缺乏。我近來在抽象設想中也得到一些感想,故以姑妄言之的方式向你陳述如下……
林彪「抽象設想」了一些什麼「感想」呢?他對可能或已經是中國的朋友的蘇、美、英、法如何對中國進行援助逐一進行了估量。鑒於德、意、日已經聯手,他認為:「蘇聯單獨出兵打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單獨太平洋戰爭也是少有可能的。」「英法出兵到中國與太平洋上打日本是不可能的,因過不得地中海和紅海,路也太遠。德意一動則英法陷於腹背受敵。英法對日進行經濟制裁是可能的。」
但是,林彪認為這些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是會聯合起來對付德、意、日軸心的,而這就是世界大戰。他說:
中日戰爭可能發展為世界大戰。中國應堅持打到底的方針,使此戰蔓延成為世界大戰。成為世界大戰時,中國才更能勝利,世界革命也乘機發展與勝利。
後來的事實如何呢?文章說:
「果然,一年零九個月後,即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又過了一年零九個月,即1941年6月,德國突然進攻蘇聯。半年後,即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至此,世界所有主要國家都捲入了這場大戰。用1937年12月以後世界形勢的發展來檢驗林彪的話,可見其非但不是「妄言」,甚至可以說,他的預見相當準確。」
林彪在給任弼時的信中還預見到了其他的事情,文章介紹:
「在此信中,林彪還預測了日本的動向。他說:「日本在中國的戰爭不是一舉滅亡全華的,而是逐步鯨吞的。蓋如此才便消化與對付國際上的嫉妒。在日本適可而止的時候,它甚至將已佔領的地區一部退還中國,以誘惑中國的分化。那時將是國內時局的緊要關頭。我們應該準備對付那種關頭,反對公開妥協投降,反對錶面上雖不和但實則不戰的局面,而應主張反攻敵人。在目前的階段中,國民黨是會繼續抗戰的,但局部的降敵仍可發生。」
文章又說:
「對日本的動向,林彪的預測也是八九不離十。一年後,日本陸軍省制定的「對華處理方略」即規定,佔領武漢、廣州后,「應以恢復治安為根本」。從1938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即加緊對國民黨政府實行分化、誘降。1938年12月29日,也就是林彪寫完此信后的一年零一周,汪精衛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
青年時代的林彪這個樣子,不愧為一代良將,智謀之臣。林彪有戰略眼光和戰略頭腦,有謀臣之能力,棟樑之才幹。可惜到了晚年林彪就把心思用在了別的地方,一心一意揣摩毛澤東的心理,亦步亦趨的對毛澤東極盡拍馬之逢迎,結果也「江郎才盡」了。
我看過關於德蘇戰爭的紀錄片,看出了蘇聯人在戰爭期間的一些笨拙,蘇聯人在籌劃戰爭的時候,有些方面簡直就是不及格的水平。
當年林彪對德蘇戰爭的預測蘇聯並沒有採用。現在設想一下:如果當年蘇聯人採納了林彪的意見,甚至蘇聯戰爭中讓林彪積极參与相關決策和謀划,那麼德蘇戰爭一定會是另外一種模式了:蘇聯會早早打敗希特勒,沒有必要拖延那麼多年了。
二戰期間蘇聯人如此笨拙,現在想起來也許是斯大林根本不會領導國家和根本不會使用人才造成的,倒不是真的是蘇聯人這麼笨。俗話說「將熊熊一窩」嗎!斯大林作為最高領導人你不會用人才,那麼二戰中蘇聯的表現當然就有許多問題了。
由此我得出了象林彪這樣的有頭腦和才幹的智謀人物,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場國家戰爭是多麼的具有重大價值啊!同時一個國家能很好的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多麼的重要啊!簡直就是和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都有關係的大事。
打仗是這樣其實和平建設國家的時期也是這樣:天才對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青年時代的林彪,絕對是個國家需要之「踱方步的」的坯子,即是一個「搖羽毛扇」式謀臣人物。
宣昶瑋非常理解林彪的這種「料事如神」;而且正是因為宣昶瑋對智慧和洞見以及預見非常了解奧妙,所以才在看了《夜與晝》之後斷定柯雲路的智慧能力超過毛澤東的嗎!因為宣昶瑋早就是理論家和哲學家,早就有了自己的智慧洞見理論基礎,所以一看到柯雲路的路數就知道柯雲路智慧了得!宣昶瑋先有自己的獨到理論與見解,因此一看柯雲路便知道他的有關能力了。宣昶瑋對於柯雲路的觀察是「看門道」而萬萬不是「看熱鬧」啊!可是即使到現在許多人對柯雲路還只能是「看熱鬧」而根本不會「看門道」。而對於林彪這樣的料事如神之類,宣昶瑋也知道相關的原因和路數了。
同時宣昶瑋也和林彪一樣,有過「料事如神」的經歷:且聽下面慢慢道來。
第一次顯示出宣昶瑋洞見能力的是中國第一次股災。因為宣昶瑋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參與社會上的學術活動並屢屢有重大理論發現,結果我的家人看我「不把聰明用在掙錢上」就說:「你既然善於研究你炒股不好么?正好用上你的聰明才智。」當時是1991年。我就對家人說:中國股市馬上就要出現危機:股市會大崩盤。現在誰去炒股誰就是傻子!結果1992年5月中國首次股災發生!問題是在宣昶瑋看到中國股市問題的時候,社會上並無一人認為中國股市會崩盤啊!這就顯示出這次預見的先知先覺性了。
宣昶瑋先前還在發表的文章中介紹許多宣昶瑋料事如神的例子:
「1992年以後的時候,我因為自己的《元哲學導論》著作稿已經寫完,其中把發現柯雲路是天才的情況也寫進去了,於是覺得自己的寫作可以暫時告一段落,應該尋找其他的機會了,於是便注意起全國的經濟起來。而這個時候卻正趕上把海南島宣布為特區,要大幹一番:於是海南島一窩蜂開發房地產,便轟轟烈烈的鬧騰起來了。
當時的報紙上海南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招聘技術人才的廣告是鋪天蓋地的,於是我便和三亞的一家什麼很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聯繫,聲稱自己是工程師,可以從事土建技術工作。由於當時的慣例是要求介紹自己還有什麼別的特長,於是我就把自己的善於分析宏觀社會演化和經濟前景的才能介紹了,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就分析指出「你們海南島的黃金經濟時期不長久,很快海南島房地產開發行業將遭遇重大挫折,必將崩潰」,接著筆者告訴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結果:因為海南島現在的一窩蜂開發房地產是受到國家政策的誘導發生的,根子是人們的不合理的經濟期望,結果導致全國的資金蜂擁而進海南島;而由於海南島缺乏消費巨量房屋建設數量的社會經濟基礎,因此這股房地產開發熱必將崩潰:因為各種基礎社會經濟條件都不允許如此大量的開發房地產,因此你們海南島房地產開發行業將遭遇重大挫折,必將崩潰。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宣昶瑋的這番分析和忠告幾乎是字字璣珠、條條在理的:可謂不可多得之大見識吧?
可是結果卻怎麼樣呢?                                       
當宣昶瑋把上述的應聘介紹和簡歷郵寄給海南島的那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后,他們卻回信說「你的分析完全不合乎我們這裡的實際。我們的今後計劃是馬上要投資幾百億,還要建設國際旅遊度假區」云云,而且還郵寄給我一大些宣揚海南島經濟將起飛的報道和介紹資料等等。
而後來的事實是怎樣的呢?果然不錯:宣昶瑋很早以前的預見幾乎全部應驗:海南島的經濟果然崩潰了,而且根子就在房地產開發方面,一切都如宣昶瑋先前預見的那樣。
於是後來再見到的海南島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招聘人才的廣告上的時候,幾乎都一律的寫上要求人才具有「超前的宏觀經濟分析頭腦」、「能分析經濟遠景」云云。這說明他們吃了大虧后長見識了。」(參見《為什麼宣昶瑋要把許多人包括世界著名學者和知識分子都視為愚民?》一文)
「二是上一次的中國股市的大行情中,我的愛人買了一些股票基金。因為已經多年沒有這樣的大行情了,我的一個朋友、股票理財專家某某,當滬市指數達到三千點的時候他就全部清倉了;而我則依據各種我能看到的跡象綜合分析,認為行情遠遠沒有到頂,因此我告訴愛人可以繼續持倉;直到有一天滬市指數達到六千多點,本人依據各種跡象綜合觀察之後,認為時機已經來臨:這次行情馬上就要結束了。於是告訴愛人:你趕快把基金全部賣掉,就在今或明天,股市要暴跌了。可是由於我的愛人根本不信我的觀察,於是她就無動於衷;結果第三天股市暴跌;我告訴愛人趕快賣,可是她卻說等待反彈再賣。我說不會反彈了,會一直連續跌下去的:結果也果然如此。 後來愛人懊悔不迭。
三是一次在江蘇某地房地產公司的經歷:當時全國的房地產都在經歷危機,各個房地產公司都紛紛破產,而我恰在此時到了這家公司。由於在和該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初次交談的時候我無意間告訴他說自己對整個國家的經濟變化情況有研究,結果引起該公司老闆的注意:而恰逢該公司正遇到資金困難隨時有倒閉可能的時刻。老闆組織手下正在醞釀一大的決策,並分析認為國家銀行貸款政策的鬆動時刻應該在什麼什麼時候紜紜。並在得出結論後來和我交談。我一聽就說你們的分析是錯誤的;依據我的估計是什麼什麼,應該怎樣怎樣紜紜:完全把他們的分析給否定了。而那個老闆也確實相信我的分析,於是立刻調整公司資金使用計劃,結果第二年的情況果然如我分析:真的在我預計的季節銀行貸款鬆動了。而該公司由於採納了我的預測而提前作了度過難關的重大準備,因此使公司得以死裡逃生而生存下去。
四是一家公司,老闆和我偶然認識了。當時這個公司正在上一大房地產項目:我一看該項目就發現他們非常得想當然,老闆根據他們自己請來顧問的分析認為該項目將怎樣怎樣前景良好、效益可觀紜紜。而我一看卻儘是疑問。於是略微研究了一番,根據我掌握的實際情況,得到該項目非常具有規劃和可行性分析大缺陷;但因為項目已經實施,基礎都已經施工完畢了,所以更改項目的希望已無;於是就打算在此基礎上給予某些調整。可是呢,這個老闆完全不聽我的勸告,並一意孤行。而後來的情況果然如我所料:市場的預測完全不合乎實際,結果是該項目後來效益很差。
五是一個大型國營企業的廠長,因為和一個高級官員認識;而這個官員的兒子則跑到深圳經商。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們的這個工廠的廠長在為深圳的那位官員兒子的經商籌集資金,並說利潤很高:年底即可給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潤,如果效益好的話,利潤可以更高,當時是3月份的時間。我一聽便作出判斷:第一,他們說效益如此高,那麼這次籌資肯定是炒房地產,否則其他的行業沒有如此高的利潤;第二,這次房地產馬上要發生崩潰,參與的投資者許多人要傾家蕩產;第三,高官的兒子其實是沒有經商頭腦的,因此這次籌資做生意必然失敗;第四,既然會失敗那麼你們的藉資給他就是一種巨大的風險,而且國家法律不保護這種方式的集資;第五,高官的兒子生意失敗后,因為出面集資的是大工廠的廠長,因此你們借出去的錢會想辦法還給你們的;但是你們這個工廠的職工分配的福利如獎金等,會大大減少:因為廠長要把經他的手借出去的錢還給你們職工。而實際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吃虧的還是你們職工;第六,因為這件事情一些官員要受到牽連。
後來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非常神奇的是:上述我事先預料的情況,後來幾乎是絲毫無爽的發生了:神奇的狠。在別人看來我好象是早就知道的一樣。」(參見宣昶瑋發表的啟示《民間思想家宣昶瑋承攬房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文)
其他的在日常生活中顯示出宣昶瑋具有非同一般洞見能力的事件還有很多:這些事情都證明了宣昶瑋確實在一些事情上有「料事如神」的本領。
正因為宣昶瑋在一些大事件上有料事如神的本領;又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哲學智慧等的理論;又有超乎尋常的視野與思考範圍:這樣就不是林彪和毛澤東那樣的完全憑藉經驗毫無套路章法的戰略家所能比擬的了。所以宣昶瑋曾經在文章中「大言不慚」聲稱毛澤東和宣昶瑋相比只能是草莽軍師的水平:這樣的大話可不是隨便就能說啊!一些毛派群眾看了宣昶瑋把毛澤東說成是「草莽軍師」就認為宣昶瑋狂妄無知,其實是他們根本就不了解真實情況的緣故:真實的情形是宣昶瑋自己心中有數一點也沒有誇張!
現在人們有「三種諸葛亮」的說法了,我來給個新的說法。今天我要說的第一種諸葛亮是事前諸葛亮,即林彪那樣的未卜先知式的諸葛亮;第二種是「事後諸葛亮」:這種人雖然不能象事前諸葛亮那樣未卜先知,但卻能在事情發生后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總結個水落石出乾淨利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能分析得頭頭是道,使人們能完全看清楚事情的真實的來龍去脈:因此「事後諸葛亮」其實也是能人:是善於總結、分析、發現事物背後原因與結果之人;第三種是「事中諸葛亮」,即在事情已經開始發生,並且尚未結束之前的時候「恍然大悟」般的做出了對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的透徹的分析,並且有對今後事件後果與結局的具體的預見與分析。
應該說上述三種諸葛亮都是不一般的人物,都是具有非凡的分析與觀察、總結才能的人。
今天我們的許多的專家、教授、學者和研究員之類的,能達到「事後諸葛亮」的水平的,已經是上上中人了;而能象林彪和毛澤東那樣的「未卜先知」的「事前諸葛亮」,則在現實社會中是少之又少,幾乎是鳳毛麟角。「事前諸葛亮」則只有那些堪稱「人中豪傑」如林彪毛澤東之輩者,方能為之。
林彪正是人中豪傑,所以他才能屢屢料事如神嗎!
中華思想家 宣昶瑋 2016年10月6日草於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信箱:xchwei84@gmail.comx-ch-w@hotmail.com
微信號: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