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鳴:刁民中國的悲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8 0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鳴  原題:也說刁民

  好幾個偏僻的山鄉,當地人都告訴我,我們這個地方,乾隆皇帝曾經給過批語:窮山惡水,潑婦刁民。顯然,乾隆皇帝即使討厭這些個地方,也斷然不會這樣直截了當,更何況,此老愛好遊山玩水不假,但去的都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裡會有這個心情往窮山溝里鑽?

  但是,刁民這個概念,在清朝乃至此前王朝的官方文書里,卻屢見不鮮。在地方官和皇帝眼裡,的確存在著刁民。儘管他們都認為天下百姓都是他們的子民,他們要愛民如子。可是,一提到刁民,卻切齒之聲可聞。如果說那個時代有什麼地方治理的話,多半就是懲治刁民。清朝各個州縣,向有四個字的治理評語:沖、繁、疲、難。沖是指地據要衝,繁是說事務繁忙,疲則是當地錢糧難征,難意味著犯罪率高,民風刁蠻。其實,哪個州縣只要佔了疲和難字,官場上就認為那裡刁民比較多,地方官分到這些個地方,麻煩事少不了。

  當年整治刁民,多靠高壓,打板子,蹲班房,三日一比,五日一較,比較這個詞,在那個時代,就是整人的意思。但有刁民拖欠錢糧的,抓來在衙役休息的班房裡關著,每日折磨,三日上一個等級,五日再上一個等級。直到家屬受不了,借錢也得把官家的錢糧交上。如果地方盜風較盛,或者有匪患,那就需要調軍隊了,殺人是免不了的。用不著等著朝廷秋審,抓來的疑犯,直接關在站籠里,一排排在裡面站也不是,坐也坐不下,幾天就死掉了。晚清酷吏毓賢治理曹州,每天站籠里都不斷人。當然,據說也用軟的一手的,藉助鄉里紳老,感化教育。或者借宗族的力量,讓宗族出面管教。只是這樣做過於麻煩啰嗦,其實地方官用得並不多。

  歷朝歷代,地方上不樂意服管的人當然是有的。從秦漢的俠客,到清代的幫會土匪私鹽販子,都是遊離於官方治理體系之外的人。但是,個別人不論,只要哪個地方這樣的刁民多了,而且結成團伙,多半是這個地方的政治出了問題。反了的民不見得都是好人,但官逼民反,卻是一個近乎永恆的中國主題。也可以這麼說,一般都是先有刁官或者貪官,後有刁民。

  只是,刁民一旦結成團伙,抑或揭竿而起,倒不見得像他們自己標榜的那樣,僅僅跟為富不仁的土豪和貪贓枉法的官吏過不去。他們戕害的,往往是比他們更弱的民眾。殺起人來,有時比橫暴的官府和官兵還要過分。出自士紳之手的記載,不見得都是對他們的污衊。

  近世把歷史顛倒過來之後,以往由刁民發展而成的農民造反,都有了正面的價值。歷史的敘述,從污衊刁民,變成了謳歌刁民。以往向這邊一邊倒,現在轉過來往那邊一邊倒。然而,時間是把殺豬刀,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官員嘴裡,刁民這個詞,又復活了。凡是不服管的,不肯乖乖聽話的,都是刁民。按說,農業稅取消之後,不交稅的刁民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在官員嘴裡,刁民不僅沒有少,而且越來越多。顯然,刑事犯罪的,不在其列。現在的所謂刁民,跟從前動輒造反的前輩,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無非就是上訪,無非就是在網上發發牢騷。就這兒,也是不行的。凡是刁民,一定要整治。就算你在微信朋友圈裡說句話,也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就這樣,一個謳歌刁民的體制,悄然變成了整治刁民的大棒。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沙發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6-10-19 23:06 | 只看該作者
量變到質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