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進入親密關係,你不知道你有多惡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3 0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盧悅 心之助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文 | 盧悅 (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甘肅有個媽媽殺死了四個孩子,然後自殺。

  這種驚悚的新聞總是能刷屏。

  因為它似乎總是和我們的預期的親密關係有著巨大的反差。

  我們預設的世界是這樣的:既然是親密關係,我們就要相親相愛,這才是人間正道。

  看過《天線寶寶》嗎?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在節目快結束的時候,天線寶寶會無數次說「再見」。就在你覺得節目已經結束的時候,它會再次蹦出來說一次:「再見」。

  你會明白,什麼叫做難分難捨。

  人世間所有的幸福開始於這四個字,也結束於這四個字。

  

  先談兩個故事。

  一個姑娘,從小來自缺愛的家庭。

  如此厭棄彼此的兩個人為什麼非要湊合在一起?

  也許因為這個世界太無聊,唯一的消遣就是各種吐槽和惡毒,才讓他們覺得在活著吧。

  可是苦了這孩子。

  她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有一天能離開這樣的惡語之家。

  她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永遠不會像媽媽那樣不得不依附於男人,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她要好工作,也要好男人,她學了很多心理學的技巧,然後找了一個看上去最忠誠可靠的男人嫁掉了。很多人都說你們不般配,他好醜。

  她說,可是他有你們不懂的溫柔。

  然後就是十年讓人艷羨的婚姻。有沒有一個男人可以讓你把腿放在他身上整個晚上,可以讓你枕著他的胳膊睡整晚?

  他可以。

  他們幾乎是患難之交,在他的公司將近破產,遭人陷害的時候,她赴湯蹈火,想方設法;在他出車禍以後,她在ICU病房徹夜守候,悉心照料;她永遠都是那麼照顧他男人可憐的自尊心,從未對他說半個「不」字。她甚至可以做到對他生意場上的那些露水姻緣睜一眼閉一眼。

  

  可是就是這樣的感情,也可以在一夜之間傾覆。他眼都不眨地離開她,愛上了一個交際花,比她各個方面差了一個檔次。

  她深受羞辱,一個是出軌,一個是他選擇了這樣的出軌的對象。

  她不明白,十年的夫妻感情,不如十個月的偷情,那麼多年的患難之交,生死契闊,都不如一時歡愉的誘惑。

  一個人可以在前一晚說今生你是我的最愛,第二天就跟你說,這些年其實和你在一起,都是煎熬。

  然後呢?撕逼、離婚。

  然後她帶著兒子長大,她不再相信愛情,只相信血緣之愛。

  兒子曾抱著哭泣的她說:「沒關係,有我呢,媽媽,這輩子由我來照顧你吧!」

  一個9歲的孩子可以說這樣的話。

  但19歲的時候,他卻可以跟她這樣說:「你就是一個控制狂,我的人生這麼悲慘,都是因為你!」

  她的父母,拋棄了她。

  她的丈夫,拋棄了她。

  現在輪到她的兒子了。

  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公理?

  她還能指望些什麼呢?

  她覺得這輩子,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她努力用自己的成績試圖喚回父母臉上的笑容,可是失敗了,父母就是沉浸在他們的痛苦中,不介意把她當炮灰,甚至會遷怒於她。

  第二個階段,她努力經營一段婚姻,可是還是失敗了,她的丈夫可以瞬間撕毀了對她那麼珍貴的情感,把它扔到泔水桶里。

  第三個階段,她以為,唯一可信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還是白眼狼一樣的把她最後的希望撕碎了。

  

  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髒的?

  也許只有親密關係可堪比較。

  有兩種親密關係:

  一種親密關係是有出口的親密關係;

  

  另一種親密關係,沒有出口。

  這個女人的一生,都生活在沒有出口的親密關係中,於是她的世界就變成了一灘死水。

  死水,總是要發臭的。

  出口是什麼?

  出口就是你把人生所有的核心需要都放在一個人身上,還是自己承擔一部分,由不同的人來承擔其他的部分?

  如果是前者,那麼你的世界就沒有出口;如果是後者,你的人生就是有出口的。

  有沒有出口,就決定了你的親密關係的總結局。

  

  我們對愛的認識,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嬰兒層次:我沒有愛,愛是別人給我的。

  

  第二個層次是成人層次:我有愛的一半,另一半是可以通過和別人一起創造而完成的。

  如果你內在是嬰兒,那麼你的所有重要資源都是由父母供給,那麼如果你被拋棄,你會拚命去尋找下一個供養者。

  所以這個姑娘的一生,可以叫做「尋找供養者」的一生。

  換句話就是寄生蟲尋找宿主的一生。

  她的人生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找一個可以永遠喂她奶吃的人。

  但她自己沒有能力自己捕獵。

  於是她的出口是封閉的,她找到一個人,就拚命地吸吮對方,或者讓對方吸吮自己,主要就是一句話:你和我,都是彼此的唯一,就是全世界。

  這是她努力解決過去創傷的方法:自創一個「天線寶寶」的世界,一個伊甸園,一個大乳房,這樣,她就可以拒絕外面的可怕的世界了。

  這時候,這個姑娘會反駁說:「我才沒有向這些人索取呢!都是我的父母、我的前夫和我的兒子拚命向我索取!他們才是寄生蟲呢。」

  

  那麼為什麼你要任由他們吸你的血呢?

  我記得在地鐵上曾聽過最可怕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女生跟另外一個女生傳授操控術:我要照顧他到連拉冰箱門的力氣都沒有,這樣他就沒法離開我了。

  我們任由對方這樣使用我們,其目的只有一個:你不許離開我。

  但是,一切都像是《魔戒》這樣的美國大片一樣。如果你想創建一個完美的純凈的世界,那麼邪惡總會降臨。

  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由兩種力量組成的。一種是生的力量,就如我們的白天萬物生長;一種是死的力量,如夜晚,萬物肅殺。一種是讓我們從無機物變成有機物,一種是讓我們從有機物變成無機物。

  愛,有滿足,也有虧空;恨,有釋放,也有壓抑。

  而人如果不想服從這樣的生生滅滅的規律,就會試圖創造一個非自然的世界。

  什麼樣的人試圖和天道對抗呢?

  一個受過太多創傷,而生活在井底的人。

  

  

  

  這個姑娘就是一個例子。她過去生活的環境,讓她早早就得出了一個三觀:這個世界是邪惡的;我是無法抵禦這些邪惡的;如果找不到供養者,我不如去死。

  在這個三觀的指導下,她走入了「自我驗證」的體系當中。

  舉目望去,到處都是出軌的男人;

  身邊的姐妹們都是重災區;

  她如何相信這個世界不是可怕的?

  一次次的情感創傷,又怎樣不會真實地提醒她,有希望才是一種愚蠢和傻天真。

  而如果用上各種情感操控,會多麼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強大?

  但事實上,她只是看到了自己只能看到的世界,就像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有她能看到的天空而已。

  當她想把所有的醜惡都鎖在外面的時候,她的世界就成為最髒的地方。

  為了永遠擁有這個男人,她總是要小心設防,步步為營,讓這個男人不斷依附於她,一開始這個男人會感覺到在一個如此強大的「媽媽」面前,是如何的幸福;但隨著他享受了這一切的時候,他開始想另外一件事:我的自我呢?這一切都來自我的老婆,我作為一個男人的事業、成就和自尊心在哪裡?

  同樣,她的兒子也會想,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也想要變成強大的男人。

  

  

  融合和分化,就像生和死一樣,都是我們生命中兩大需要。

  如果我們在融合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我們就會非常害怕分化,就像是這個姑娘,她一生中最害怕的就是分離,因為她從未從分離中獲益過。

  而如果我們在分化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我們就會非常害怕融合,就像是她身邊的這兩個無能的男人,他們可以在融合中獲益,但在面對外在世界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孱弱如螳臂當車。

  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本能地把所有的受挫都扔在這個「萬能的媽媽」這裡。

  因為在融合的世界里,在天堂里,是不允許有任何攻擊,有任何邪惡存在的,所以所有在這個封閉中存在的生物,都已經無法真正適應充滿細菌的外界了。

  融合的世界無法容納日益分離的需要了,於是所有的原始的恨都會由此誕生。

  這個姑娘,因為無法消化對父母的恨意,所以她試圖用愛來撲滅恨的火苗,試圖生活在遠離恨意的世界,來逃避恨意對她的糾纏,但最終她發現,恨意就像是死神一樣無法逃避。

  就像是她身邊的這兩個男人,因為無法消化過多的愛,因為過多的愛,會讓他們無法找到自我,於是他們就用恨來拒絕愛,用最惡毒的方式逼退對方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能喘一口氣。

  或者說他們能隱約感覺到來自這個女人的愛的背後,有一種惡意,有一種恨意。

  這種恨意就是:為什麼你們不能像我愛你們一樣,來愛我?或者是:當我這麼愛你們以後,你們就必須愛我。你們不能離開我,不能拋棄我,你們必須也像我一樣沒有自我地那麼愛我!

  這後面是一個小姑娘在曠野里,痛苦的哭喊聲,他們聽到了,他們絕望了,他們遠離了。他們被絕望擊敗了,就像這個姑娘很早以前就已經放棄了這個世界一樣。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三場愛,才能真正體驗到真愛。

  第一場愛的劇目叫做幻想:我們會對自己說,缺哪兒補哪,找個愛我的人,我就可以痊癒了。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是,我打不過你,我先折服,等我將來找到好人,我就可以打敗你了。我們都以為我們是童話里的灰姑娘,我會遇到貴人,幫我打敗命運這個後娘的。

  第二場愛的劇目叫做幻滅:原來找不到人來給我補償啊。所以我先忍著,以後找人給我補虧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是,沒天理啊,所謂的貴人,其實也是老巫婆啊!這時候,我們有兩個選擇,是繼續找一個人給我整個世界,還是我要進入一個現實的世界,自己學會捕獵的能力。

  第三場愛的劇目叫做重生:那麼我要找個對的人,來幫我提升消化痛苦的能力。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是,我開始完成對世界的哀悼,開始學會如何在現實的世界生存,而非繼續創建自己的幻想之塔。

  我們需要幻想,因為我們需要生命這粒苦藥的糖衣;

  

  我們也需要幻滅,因為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才是天道。

  

  我們也需要重生,就是真正地尋找一個可以幫我消化痛苦的容器來幫我痊癒,幫我跳出方寸天地,看到更大的世界。

  往往在第三階段,很多人才會尋求心理諮詢。

  這個時候,我會讓他(她)們看看自己的內在小孩。

  很多人會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子。

  她在曠野里流浪了很多年,可卻無人理睬。

  我問來訪者:你看到你的內在小孩了,什麼感覺?

  很多人都會這樣告訴我:我很厭惡,我想遠離她,我很討厭他……

  這就是生命的真相。

  為什麼所有人都會離開你?

  因為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麼討厭自己。

  在當年,你必須討厭那樣的自己,才能活下來,因為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功夫抱著那樣的你,你必須忘掉如此可憐的自己,披上各種華麗的外衣,才能活下去。

  最終你變成了你最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就像他們對待你一樣,對待你自己。

  

  圖注 :每一個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我們會用一次次人生的葬禮,埋葬我們自己,來告訴父母,我忠誠於你。

  有人回復說,這讓人心驚。

  如果你感覺到心驚,說明你可能也是一個「自我拋棄者」。

  為了和父母在一起,一個孩子什麼都可以幹得出來,包括拋棄和厭棄他自己。

  如果我們都無法靠近我們自己,都如此驅逐我們內在的自我,那麼我們在外在如何尋求他人靠近,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難怪你的人生就會變成一場場騙局,因為真正的真相是:你拒絕愛自己。

  我們的心理諮詢,個人成長,就是靠近那個「被侮辱和被損壞的自己」。

  當真正有那麼一瞬間,我們可以毫無障礙地擁抱我們內在的小孩的時候,我能看到一個人的光輝在那一刻的綻放。

  一個人的改變,就從那一瞬間開始。

  所以,我們的一生,是說服我們自己愛自己的一生,而不是說服別人愛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是愛的傳教士,你首先要相信你傳播的東西,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讓他人相信呢?

  而在那一刻,我們才能開始欣賞人生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惡毒,所有的恨意,這些都是人性中自然的東西,我們會明白,所有的善意都來自滿足,所有的惡意,都來自無法滿足的需要的扭曲;我們會接收更多的審美,融合之美和分化之美,生生不息之美,和最終歸於寂滅之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