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世界經濟均衡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6-8-28 1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推動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福本智之

  中國既是G20成員當中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又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有能力在突破G20的局限、推動G20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上發揮關鍵作用。中國推進的新一輪改革開放將促進G20在經濟政策上形成共識,在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G20已經成為主要國家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有效平台。隨著新興經濟體佔世界經濟份額的大幅度上升,像七國集團(G7)那種僅由發達經濟體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平台已經難以發揮有效作用。與之相對比,G20的重要性則日益增強。尤其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G20為穩定世界經濟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都同意儘快出台經濟刺激政策,有效避免了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其中,中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在世界上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後,G20被視為最有效的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平台之一。有學者對參加過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人士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3的人認為G20是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有效平台。

  雖然大家承認G20是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重要平台,但它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看法分歧比較大,達成經濟共識比較困難。比如,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如美國、歐盟、日本都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擔憂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鬆政策及其退出會導致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入流出的較大波動,從而給自身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發達經濟體則批評新興經濟體的國內經濟金融體制有問題。在G20會議上,各國本來應該尋找「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的政策組合,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各執己見,對有些關鍵性問題難以達成共識。二是在未發生世界性經濟危機時,G20的作用有限。在發生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那種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時,各國為了避免危機加劇而願意共同行動。而在非危機時期,各國關心的往往是國內經濟問題,缺乏達成共識的動力。但應看到,在未發生經濟危機期間,世界經濟也可能會積累經濟金融上的不均衡與風險,只有提前應對,才能避免新的危機發生。上述兩大局限表明,G20隻有儘快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各國達成共識,儘早應對問題,並督促各國提前採取行動。

  在突破G20的局限方面,中國可以發揮關鍵作用。首先,中國是G20成員中經濟與人口規模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同時,中國近些年一直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尤其是近5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接近30%。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中期經濟增長預測,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考慮到中國在G20中的這種獨特位置,中國可以在突破G20的局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次,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有利於促進G20在經濟政策上達成共識,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世界經濟未發生危機時期,G20的焦點應放在解決妨礙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問題上,如緩解世界經濟金融不均衡、促進世界貿易增長等。中國推動的改革將激發這些討論。如果中國成功完成新一輪改革,將實現經濟增長的再均衡,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緩解世界經濟不均衡作出巨大貢獻。這會加大中國在G20的影響力,推動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為日本銀行北京代表處原代表)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