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宮大內侍衛的隱秘生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30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支軍隊,都有它不為人知的隱秘歷史。作為清軍中最為精銳也最為神秘的一支——扈衛皇帝的「大內侍衛」,就更是如此。這支萬里挑一的軍隊,有著怎樣嚴密苛刻的篩選條件?其成員又能享受怎樣的優待、特權?成為大內侍衛,只是負責安保工作嗎,一條特工不歸路在等著你……話不多說,讓我們來八一八大內侍衛的隱秘生活!

  

  貼身扈衛皇帝安全的大內侍衛,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最忠心的部隊是怎麼煉成的?

  大內侍衛是清朝皇帝最為近衛的部隊,當然也是是清軍的精英。但不是說只要孔武有力、武藝高強,就有資格擔任侍衛。侍衛作為「離皇帝最近的男人」,不僅要「強」,更要「忠」。滿清統治者最初是怎樣建立起這支忠心不二的近衛部隊呢?

  這事要追述到努爾哈赤時代,當時他只是建州女真的一個酋長。努爾哈赤累積了很多家丁、奴僕,在創業初期,戰事連連,這些「家裡人」就在戰爭中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就形成了後來的「侍衛」,滿語稱作Hiya,漢譯作「蝦」。

  

  

  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宮的侍衛,就是由他親信的家丁、奴僕演化來的。

  這群隨努爾哈赤出生入死的「蝦」,到皇太極的時期,開始形成較為完整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組成了專管大內侍衛的機構——侍衛處,這個機構的領導為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六人)、內大臣(從一品,六人)、散秩大臣(從二品,不定額)。

  追隨汗王的「蝦」,能夠確保赤膽忠心;可隨著局勢的穩定、侍衛隊伍的擴大,皇帝怎麼保證他們效忠自己呢?還得是從最親信的人裡面選拔。滿清實行八旗制度,不過這八旗並不都直屬皇帝。順治初期,皇帝手裡只有正黃、鑲黃兩旗;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才把他手中的正白旗收入麾下。皇帝擁有的這三旗,稱為「上三旗」。大內侍衛的主力,就是來自這「上三旗」。雍正以後,皇帝逐漸掌握了全部八旗,並建立蒙、漢八旗,侍衛的選拔範圍才有所擴大。但最接近皇帝的「侍衛親軍」,仍然全部選自上三旗,叫「親軍」真是名副其實。

  

  

  自順治起,正黃、鑲黃、正白「上三旗」直接由皇帝統領,清宮侍衛主要就來自「上三旗」。

  

  飛黃騰達之路,自侍衛始!

  大內侍衛只有皇帝親信的人才有資格擔任,而反過來說,這些人對於當侍衛,也是爭先恐後呢。您可能要問了,當兵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表面上看,侍衛只是軍人而已。但實際上,大內侍衛的地位比一般軍人高得可不是一點點。

  侍衛處的領導,都是一二品大員;一至四等侍衛戰士,也是三到六品的「高官」!不僅如此,大內侍衛有些特殊的恩寵,是其他人都無法享受到的。

  大家知道,清朝時候誰如果有件黃馬褂,便是牛得不得了;要是帽子後面能帶上花翎,更是無比的榮耀。不過您可能不知道,清朝初期,花翎和黃馬褂,是宮中侍衛專用的,其他人縱如親王貝勒般尊貴,也不能獲得。直至乾隆時期,很多人以兼任侍衛內大臣的手段攫取這一殊榮,之後花翎和黃馬褂的授予才逐漸泛化。

  

  花翎和黃馬褂,都是清代宮廷極高的榮譽與地位象徵,清初只有侍衛才能獲得如此殊榮。

  當大內侍衛,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名利雙收的美差!在清代,侍衛是一條加官進爵、平步青雲的「高速路」。不少位極人臣的高官都是侍衛出身,像擁立雍正即位的隆科多、乾隆朝的大將阿桂、乾隆最寵愛的武將福康安等等,都是從侍衛開始,迅速高升。不過。當中最為有名的,還是要數和珅啦。

  和珅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宮擔任侍衛,三年後升為三等侍衛,此後他躥紅的速度猶如坐上火箭!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先後升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第二年正月,和珅就出任戶部右侍郎。這一年,他再授軍機大臣、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十一月他已經是一品大員,總管上三旗官兵事務。到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珅已經兼任十一項職務,真正是權傾一時。

  

  

  乾隆最寵愛的權臣和珅,就是以侍衛為起點,開啟了他的官運亨通之路。

  大內侍衛?大內密探!

  大內侍衛既是皇帝最為信任的心腹,皇帝自然有些不便公開,或者不放心旁人做的工作要交給他們,其中一件便是……當特務!

  明朝有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它們沒有延續到清代。清朝皇帝集權意識極強,天下事無所不總,怎麼會沒有耳目到各部門各地方監視呢?其實,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大內侍衛身上。

  

  

  大內侍衛通常以這樣威武光輝的形象示人,但同時他們也擔任著秘密特務的「地下」工作。

  趣味鏈接「十三衙門」和「粘桿處」是特務機構嗎?明代的特務機構沒有被滿清沿用。有人根據《清史稿》中的蛛絲馬跡和各種野史傳聞,給短暫存在的「十三衙門」和「粘桿處」打上了特務機構的標籤。「十三衙門」是滿清入關后重用漢人宦官吳良輔設立的內廷機構。不過它的主要職責,其實是在宮中侍奉皇室。順治皇帝死後,孝庄太后處死了干涉朝政的吳良輔,把十三衙門的職能轉移到了內務府中。「粘桿處」被民間傳得更為玄乎,傳言它起源於雍正當皇子的時期,每逢盛夏,雍正派家丁操桿捕蟬;登基后雍正延續冷血作風,視政敵為害蟲,「粘桿處」是雍正特意組織一批特務殺手實行暗殺活動的機構。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誤解,粘桿處在雍正即位以前,就已經在內務府的編製之中,職級不高,往往由內務府包衣出任,主要工作不過是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而已。所以,這兩個傳說中的「特務機構」,真實功能不過是服侍皇室而已。

  要說用侍衛實行特務統治,玩得最大的要數雍正帝。眾所周知,雍正在康熙末年腥風血雨的皇位爭奪戰中取得大清江山,關於他繼位合法性的爭議也是不絕於耳。雍正登基以後,反對勢力仍然強大,尤其是頗有聲望的八阿哥胤禩,使他感到如鯁在喉。於是,雍正派出侍衛,秘密監視胤禩等人的集團,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胤禩政治集團被徹底根除。

  

  

  慘烈鬥爭中獲得皇位的雍正帝,多用侍衛秘密監視他的政敵。

  雍正對他的大臣也不放心,多派侍衛跟隨監視。雍正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周人驥,以禮部主事之職出任地方,擔任四川學政。他出京前,他的頂頭上司禮部尚書給他推薦了一名僕人,周人驥不便推辭,就帶他去了四川。等到周人驥在地方上任滿,準備回京時,那名僕人卻向他提出要先行出發。周人驥對僕人說:「我這就要回京復命,一道出發便是。」沒想到僕人竟說:「大人,我也要回京復命去了。」周人驥自然十分吃驚,追問之下,那名「僕人」才自報家門:「我其實是皇帝特派到您身邊觀察的侍衛。您在四川主持考試公道,廉潔奉公。我此去便是先行如實稟報皇上。」周人驥回到京城,果然受到嘉獎。

  侍衛作為皇帝的「耳目」,秘密監視百官,不僅在雍正朝,整個清代都不鮮見。這「大內侍衛」,其實也是「大內密探」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