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謂五停心觀 ?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6-8-23 0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何謂五停心觀 ?

對於三寶已長養了信根,也想進一步修學的佛弟子,一定要找個讓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息下來的方法;平常的心隨著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緣散亂,隨著煩惱妄想而起起落落,這樣的散亂心沒有能力可以止息下來,如理思惟觀察內法而生起解脫智慧;心若不能止息下來,各個佛弟子其實都有別別不同的因緣,有的是因為貪慾特重而散亂,有的是因為瞋恚特重而散亂,有的是因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為驕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為過度於世俗法中尋思而心散亂,不能如理思惟有這五種現象;根據個人的煩惱因緣有這五種,可以於相稱緣安住其心的方法,這五種方法就稱為五停心觀。哪五種呢?第一種:若貪慾重,應於不凈緣安住其心;若瞋心重,應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痴重,應於緣住緣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應於界差別安住其心;若尋思重,應於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於這五種相稱緣安住其心,就稱為五停心觀。

那麽接下來,我們就一一來解說這五種 :

第一種是不凈觀,它對治貪慾,面對著有情色身毀壞以後,經過腫脹爛壞等朽穢不凈為所緣,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觸所產生的淫慾相應貪,能夠因為安住於不凈觀,而將男女身根交合所領受細滑觸樂受當作清凈想,所生的種種希望丶欲愛與味著都能滅除,這就是這個功德;那麽因此觀待不凈所緣,並且能夠將心安住於此不凈所緣,使得身色相應的欲愛淫貪的心能夠得到清凈,那是五停心觀中的不凈觀功德。

第二種說的是,以慈愍觀來對治瞋,若是有人於有苦有情,或者於有樂的有情,不管是親人丶怨家,或者是非親非怨三種類別,以平等心而無怨丶無敵對丶無損害,生起想要利益他們的意樂,這稱為慈愍所緣;若瞋心特重者,常熱惱不能止息,應於諸有情修習慈愍令瞋微薄,應這樣思惟安住其心;若作意要讓自己的親人得到世俗快樂與法樂並不困難,而進一步作意要讓非親非怨者得到世俗快樂與法樂也不困難,而要作意讓怨家得到世俗快樂與法樂是最困難的,而對於怨家尚且要作意願意讓他們得到世俗樂與法樂,更何況說是親人與非親非怨的人,而不給予他們世俗樂以及法樂,為什麽呢?因為無論是親怨或者非親非怨都有五蘊身,都是無常無我的。從實相來說無我丶無人丶無眾生,哪有能瞋丶所瞋可說呢?接著還要再這樣思惟,又一切有情都有生老病死等法,本性都是苦的,不應在本性是苦的有情身上更增加其苦,而不給予世俗樂與法樂,也不應當說你不想當怨家的善知識而不去攝受怨家,那這樣就不是菩薩;接著再進一步思惟,怨親其實是沒有決定性真實可得,這一世是親人,未來世也可能成為怨家;這一世是怨家,未來世也可能成為親人,一切其實沒有決定性的,所以應該於一切有情發起平等心,如是緣於慈愍觀安住其心,對治瞋心的熱惱散動。

第三種以緣起觀來對治愚痴,它是怎麽樣呢?藉由聽聞正法,受持正法的增上力,正確了知有生才有老病死諸法,因為前一世造作愛丶取丶有身口意諸行,所以才會有這一世的出生;而這一世也是一樣持續地造作愛丶取丶有身口意行,所以一定會有未來世的出生;而有識丶名色丶六入丶觸丶受才會造作愛丶取丶有身口意諸業,因為有無明所以才會造作身口意行而產生了識丶名色丶六入丶觸丶受未來世苦果的苦芽;識丶名色丶六入丶觸丶受都是本無今有,有已散壞不自在丶無常丶無我的;能夠正確了知名色五蘊,既然本無今有,有已散壞丶不自在,是無常丶無我的虛妄法,那麽於自己親自經歷因緣所生五蘊諸法緣起性空的境界後能安住其心,就能夠如理思惟對治不知五蘊是生死法丶不知五蘊是緣起性空而寶愛五蘊我見丶我執的愚痴。

第四種,界差別觀對治憍慢,指的是什麽?就是藉由聽聞正法,了知眾生是由地丶水丶火丶風丶空丶識等六界和合所成,對這六界能正確解了丶正確尋思,地它是堅硬相,水是濕潤相,火它是暖相,風是輕動相,識是了別相,空界是虛空相;又能夠正確地尋思,這一切界都是無常丶無我丶無男相丶無女相;若能夠於此一合相中的界差別性,若是說在這個一合相中的界差別性,不能了知有這些種種性的差別,那由這個界差別的和合五蘊身來發起高慢,由界差別所合成的五蘊身發起什麽高慢呢?人我比較丶男女相比較丶身分地位尊卑比較丶證量高下比較丶在家丶出家比較而生高慢,這就是顛倒,因為一切有情五蘊身都同樣是地水火風空識所合成,各別界都是無常丶無我丶無男女相,合成之法如何能常住不壞,而有我及男女之相呢?

接著我們再來看第五種,以阿那波那念對治尋思;這阿那波那一般人有的翻譯成安那般那,或者直接講安般,其實都是同樣從梵文直接翻譯過來的;有佛弟子心多在世俗事務上尋思而散動,應該於阿那波那念正勤修學愛樂來駕馭其心,尋思散動若能夠消除,那麽心就能於所緣正法能夠快速安住,專註於應該正思惟丶應該正觀察的清凈解脫法來發起止觀的功德用。而這個阿那波那念它有五種應該修習的次第,這五種應該修習的次第,我們來舉《瑜伽師地論》中,彌勒菩薩的開示為大家解說,論中這麽講:「又此阿那波那念,應知略有五種修習。何等為五?一丶算數修習,二丶悟入諸蘊修習,三丶悟入緣起修習,四丶悟入聖諦修習,五丶十六勝行修習。」(《瑜伽師地論》卷27)在這個論中 彌勒菩薩說:「這樣的阿那波那念有這五種修習的次第,第一種就是算數修習,也就是依於一般所說的數息;接著還要進入第二種層次,就是要悟入諸蘊修習;接著還要進入第三種層次,要悟入緣起修習;接著還要進入第四種,悟入聖諦修習;那接著就是第五種,要入於十六勝行修習,這整個完成才叫作所謂的阿那波那念的修習次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