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寫錯字,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2 2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寫錯字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在我國許多著名景區的牌匾上都看到過"錯別字"。但是這樣的字背後都有它的歷史典故,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

  1天津薊縣 獨樂寺疑似錯字:"院"字中"元"上的一橫沒了

  

  原來是這樣:當年咸豐駕臨獨樂寺,為寺內四合院題寫院名,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寫好后,最後一個"院"少寫了一橫。咸豐開口說人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2陝西西安碑林疑似錯字:"碑"字少一撇

  

  原來是這樣:此匾出自清代著名愛國將領、禁煙英雄林則徐之手。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則徐在赴伊犁、途經西安時,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就在寫下這詩句前,林則徐來到碑林,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並認真寫下了"碑林"二字。3河北 秦皇島天下第一關疑似錯字:"第"字納寫成"苐"

  

  原來是這樣:此匾乃明代著名書法家簫顯所書。每個字都是1米有餘;它從東向西逐漸增大,在筆劃的處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寫成草字頭的"苐",使筆劃減少,視覺上的分量減輕。字為楷體,筆力道勁雄厚,與城樓規格渾然一體,給人以大關雄壯平穩感,堪稱古今巨作。4江蘇南京明孝陵疑似錯字:

  "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

  

  原來是這樣:

  在清代把"明"寫成"眀"的現象很多。 清代文字獄很厲害,當時文人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但又不能繞過此字,於是 把"日"易為"目"。另一種說法則相反,用"目"代替"日"是種智慧,代表一雙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5

  山東曲阜孔府疑似錯字:上聯中的"富"少上面一點,下聯中的"章" 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原來是這樣:"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后反而連連叫絕。6江蘇楊州大明寺平山堂疑似錯字:

  "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

  

  原來是這樣:

  "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7

  浙江杭州西湖

  疑似錯字:

  "魚"字少一點

  

  原來是這樣:

  "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魚"字少一點是"有意寫錯"。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 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於是有意少寫了 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洒地活了。

  8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疑似錯字:

  "避"右邊的"辛"多了一橫

  

  原來是這樣:

  之所以說它是天下第一錯字,因為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且懸於國家重要場所的門前。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