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德,中國武術文化的核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6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廣和武道 四川廣和武道俱樂部

  

  在外國,中國的武術被稱作「功夫」。長久以來,作為功夫的武術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有很多人因為愛上了功夫,最終愛上了中國。

  我們都知道,中國功夫並不是電影上華麗的拳腳與特技,也不是銀幕上漫天飛舞的劍仙。真正的中國武術,是清晨老人們的打太極拳,行如流水,意似閑雲。是如游龍般瀟洒自如的劍舞,是如猛虎般威風八面的刀術。中國的武術,發於防身,立於健身,搏於賽場,習於日常,載於武藝,歸於武德。從來無需證明自己,只是通過刻苦的鍛煉不斷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種接近自然的完美。擁有強大力量卻不用來戰勝別人,而只是以武會友,互通有無。從不炫耀武力,只是堅守著心中仁義禮智信勇的情操。中國的武術,中國的武者正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中國的文化,傳承著中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武德,中國武術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以後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過去,大多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決」等作為武德的標準。今天,也有不少學者對武德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一種美德」,也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武者體現的道德」。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規範概括為「尚武崇德,修身養性」。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對武德進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實上是一種倫理觀,所以我們應該從論理學的角度去定義武德。

  我們認為,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則或規範;「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道」主要指一種外在的要求,「德」則指內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是隸屬於體育道德的範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共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範。由於武術有著區別於其它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範------武德。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自從有了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從未與法律發生過衝突。和道德一樣,武德的實用範圍也比國家法律更廣泛。我們提倡武德,應在國家法律前提下,和國家憲法及其相應的一切規章制度相統一,相一致。

  今天,傳統的武德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漢、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以及帶有三綱五常思想的「唯師命是從」的行為等,所以應對傳統武德進行分析,繼承傳統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過時的舊武德,樹立新的武德觀。

  繼承傳統武德中的精華,要把習武同發揚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祖國聯繫起來,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有寬廣的心胸,對人民要以禮待人,不恃武傷人,不以強凌弱;對危害祖國、人民利益的壞人壞事要敢說敢管,見義勇為,疾惡如仇,協助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盜名、不奪利、不保守,熱於助人的美德;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對前人和長輩的著作和經驗要虛心學習,認真專研,努力學習技術,刻苦練功,磨練出慈、勇、智、恆的堅強意志,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文武雙全,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習武者還應努力克服傳統武德中的種種陋習:

  首先克服傳統武德中的武術傳承的封閉行和保守性,具體表現在血緣化傾向和區域性兩個方面。

  其次是在尊祖師習俗上濃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規戒律和續家譜、立牌位等歪風及恪守祖訓、祖道的風氣。它壓抑了武德思想的進步發展,扼殺了創造能力。

  第三是唯我獨尊的「宗派之爭」的封建意識侵蝕武林,為爭正守而相互諷刺、排斥、訕罵,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在於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狹隘、落後的生產力制約下形成的封建性的社會思維,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作用下的產物,是這種歷史劣根性的反映,帶有極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文以德彰,武以德顯,武術的真諦在於重德。

  武德作為習武者所應具備的一種美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指導人們共同的武術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範,並滲透在習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術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社會所需的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建設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

  武之道

  從事武道的終極目的:

  不只在於習武強身,更絕非以擊倒對手為目標.

  而是通過艱苦卓越的訓練與磨礪,

  在不斷超越體能極限,克服自我,

  戰勝對手的過程中,去感悟人生之真諦。

  充分而全面地完善人體與人格,

  使武與道完美的結合,使人之精神達到至高境界。

  此乃武之正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