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太宗是如何說服來自內部的反對者

[複製鏈接]

26

主題

26

帖子

201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的一天,即位不久的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召開表彰大會,以當面確定各位功臣的封爵等級,「面定勛臣長孫無忌等爵邑」。第一等功臣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資治通鑒》記載,當宰相陳叔達把功臣等第當眾唱示之後,唐太宗說:「朕給各位愛卿排定的勛賞,也許還有不妥當之處,有什麼不同意見都可以講出來。」話音未落,「於是諸將爭功,紛紜不已」,場面近乎失控。其中,有一個聲音特別刺耳,李世民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當眾叫嚷:「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挑戰,新即位的皇帝毫不示弱地數落起來:「當年義旗初起,叔父雖然首唱舉兵,在關中響應,那大概也是出於無奈的自救之舉吧。

  後來被派往河北山東與竇建德作戰,叔父是全軍覆沒;又後來跟朕去鎮壓劉黑闥,叔父還是望風而逃。」如此這般的刻薄挖苦之後,李世民擺出了房玄齡、杜如晦的功勞,「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為朕出謀劃策,最終安定了社稷,有如漢之蕭何,論功行賞,自然要在叔父之前了。儘管叔父是朕的至親,但不可以因為私恩,而濫與勛臣同賞!」一番較量,會場上的氣氛終於緩和下來,那些爭功的將領們都表示心悅誠服,他們說:「陛下至公,雖淮安王尚無所私,吾儕何敢不安其分!

      李神通為什麼偏偏針對房玄齡、杜如晦這兩個唐太宗最信任的謀士?最關鍵的,李神通和唐太宗在政治立場上是否一致?

  《資治通鑒》記載,「(李)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並引來唐高祖李淵的親臨問候。在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關鍵時刻,李神通是站在李世民一邊的。李神通無疑是來自內部的一位反對者。至於他是真的不服,還是配合皇帝在用人方面樹立權威,不好輕下結論。

  他有資格不服,但他更應該知道,皇帝要重用房、杜是不可改變的,而且反對房、杜被如此重用的還大有人在,包括參加太原起義和統一戰爭的眾多功臣武將,也包括一些高祖時期的老臣如裴寂、蕭瑀、封德彝等人,甚至也包括剛剛宣布封賞名次的陳叔達。有些話要挑明是需要找到話頭的。李神通率先發難,就給李世民提供了一個旗幟鮮明地宣布自己用人立場的突破口。論功行賞,無論私恩,提拔重用房、杜是毋庸置疑的人事決策。

  李神通在受到唐太宗尖刻數落之後的表現已經無從知曉了,《舊唐書》的列傳中記完此事緊接著就是四年之後李神通的去世,「(貞觀)四年薨,太宗為之廢朝,贈司空,謚曰靖」。根據謚法,寬樂令終曰靖。李神通最後幾年的心態是平和快樂的,至少唐太宗心裡是這麼認為的。他們這對君臣和侄叔之間更多的是理解和默契,而沒有對抗和怨恨。即便當初李神通確實是不服,是真心反對那樣的人事安排,經過李世民一番義正辭嚴的批評,也聽出了話外之音,理解了皇帝的苦衷。重大決策往往最先遇到來自內部的強烈反對,而能夠成功說服來自內部的反對者,達成一致,是落實決策的關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