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克隆人 你到底是誰?

[複製鏈接]

30

主題

3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咨 發表於 2003-11-15 1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克隆人你到底是誰?倫理尷尬面對科技挑戰


克隆人研究面臨尷尬

  中新網1月2日電 科技發明,無論是一小步,還是一大步,都是改變人類的腳步。

  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凝結。火箭、人造衛星、原子彈、太空梭、計算機、網際網路……這些驚天動地的發明推動著人類文明的前進。當我們站在公元2003年的歷史坐標上,面對著克隆人、人造子宮、晶元植入等生物醫學技術成果的衝擊,人類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卻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與困惑。

  ――克隆人:我到底是誰?

  1997年2月22日世界上第一頭用體細胞克隆的綿羊「多利」在英國誕生。這一事件令全世界矚目。此後,科學家們又先後克隆出牛、老鼠、山羊、豬、兔子和貓等6種動物。2002年12月27日,邪教組織雷爾教派成員、法國女科學家布瓦瑟利耶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宣布世界首個克隆嬰兒――名叫「夏娃」的克隆女嬰已經於26日降臨人世。這一驚人消息傳出后,國際科學界、宗教界和各國政要、輿論紛紛表示質疑、強烈指責和憂慮。

  目前克隆女嬰的真實性尚無有關的科學證據,但克隆人儼然已經來到的現實,讓各國政府無法忽視採取應對措施的緊迫性。最近將克隆話題評為2002年最重要100條科技新聞榜首的美國著名科普雜誌《發現》估計,目前全球可能有數十個實驗室擁有克隆人的知識、設備和技能,雖然世界不想要克隆人,但名利的驅使將使更多的克隆人陸續出現。

  事實上,從克隆技術問世之日起,克隆人就一直是人們爭論激烈的話題。克隆技術固然可以在搶救瀕危珍稀物種、利用相同基因背景的動物進行醫學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克隆人對社會倫理道德的衝擊,克隆技術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克隆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問題,都是人類以前從未面對的生物技術挑戰。克隆技術一旦被濫用所導致的生態混亂,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從技術安全形度看,目前的克隆技術還存在許多缺陷,成功率很低,被克隆的後代常常出現死亡或畸形、癌症、早衰等多種身體異常狀況。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克隆鼠和其它動物證明,克隆動物存在著大量異常現象,如肥胖、肺炎、肝臟衰弱和夭折等。此外,由於與體細胞提供者的遺傳基因完全相同,克隆人必然會繼承前者的遺傳病史。

  從倫理道德角度看,克隆人將對現有的家庭、婚姻、情感等社會基本準則帶來根本性的衝擊。即便克隆人發育正常,他們與被複制者能否算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還是擁有相同的身份定位,分享生活、榮譽、財產或共同承擔犯罪過錯?克隆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會被看作異類而遭受歧視?由於克隆導致人的非唯一性,生命的神聖感是否會消失?人類的倫理是否回陷入「感情的黑洞」?

  假如有一天,不等我們想清楚如此多的問題,克隆人已經湧入街頭的人流,不知不覺地生活在你我身邊,不知道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人造子宮:生命從哪裡來?

  2002年初,美國研究人員宣稱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子宮,為人體胚胎在母體外生長發育創造了可能。繼克隆技術后,人類的自然繁殖功能面臨又一次重大挑戰。

  這一試驗將子宮內膜細胞置入一個由生物分解原料製成的模擬子宮內部形狀的框架內。框架隨著細胞的繁殖衍化而形成組織,在注入荷爾蒙等養分后形成「人造子宮」。由於美國體外授精條例的限制,胚胎植入「人造子宮」6天後不得不終止試驗。

  英國媒體報道說,此項科研受到一些無兒女家庭的熱烈歡迎,甚至有一些男人狂呼:「我們不需要女人來生孩子啦!」但這項技術同樣也遭遇到傳統倫理的尷尬。人造子宮可以使人類繁衍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導致性與生殖從根本上分離,男女兩性結合目的何在?家庭的基礎會不會動搖?

  如果說克隆人的誕生仍需要母親十月懷胎,而「人造子宮」技術將打破人類繁殖後代的男女性別分工,省略母親親自孕育生命的過程。人們擔心,在人造子宮裡生長起來的嬰兒無法象正常嬰兒一樣與母親進行感情交流並形成親密的關係,這可能會對其心理、智力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

  更有甚者,如果將人造子宮與克隆技術相結合,那麼,人類生殖的全過程將大為簡化。只要從任何男人或女人身上取下一個體細胞克隆成人類胚胎,再放到人造子宮裡孕育就可以了。母親居然變得可有可無,嬰兒的孕育誕生會像訂購商品一樣簡單輕鬆!真不知道到那時人類社會將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再把轉基因技術與人造子宮技術結合,會不會設計製造出各種各樣奇特的人類?

  目前,科學家們對人造子宮技術的研究剛剛取得初步成果。在人造子宮技術成熟之前,人們也許有時間想出應對問題的辦法。

  ――晶元人:半人半機器?

  2002年5月10日,電影《黑客帝國》中的科幻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庭3名成員,雅各布斯夫婦和他們14歲的兒子分別在體內植入包含著身份認證和藥物治療史信息的米粒大小的計算機晶元,成為首批「晶元人」。晶元上的信息可由掃描儀讀出,不僅便於監控病情,還可以通過定位系統防止攜帶者走失。

  儘管設計生產該晶元的美國公司稱,人體內植入晶元在急診和安全認證等領域將會非常有用,晶元中包含的醫療資料,對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等無法自己提供有關信息的人,將尤其具有價值。但這一消息仍引發了人們對隱私的擔心。如果人人體內都有這種晶元,那麼人類還有什麼隱私可言?這種晶元一旦被犯罪集團利用來對晶元攜帶者的行蹤進行監控,後果不堪設想。

  有人質疑,如果高科技繼續向這樣的方向發展下去,也許有一天,人的記憶也將可以用晶元儲存的數據來代替,那麼人類固有的能力恐怕就只剩下「思考能力」了。

  雖然醫生在晶元植入試驗中採用了抗生素,但晶元長期植入人體后是否會導致感染,引起生理上的排異反應,對健康產生損害,目前仍是一個謎。

  儘管遭到如此之多的質疑,但希望植入晶元的人依然不少。有報道說,目前排隊等候接受移植晶元手術的人已達5000人。

  在焦慮和夢想中,人們期盼著科學技術的每一項進步;在欣喜與探索中,人們體驗著科技發展的每一級台階。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是否會打碎人類對生命的敬畏?今天,當生命科學日益走近「改造人類自身」這一敏感領域,科技的「雙刃劍」效應已經寒光閃現。

  從克隆到晶元植入,一個個時髦的科技術語正蘊藏著最危險的挑戰。「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也許會越來越讓人無從作答。有人說,某一歷史階段人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某一層面,今天的倫理可以戰勝科學,明天的科學則可能證明昨天的倫理存在謬誤。縱觀歷史,面對現實,我們也許有理由相信,在科技浪潮的衝擊中,人類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念、法律等等都會不斷地更新版本,發展出新的規範,適應並修正時代前進的方向與步伐。來源:新華網 作者:丁智勇 常燁

5

主題

1026

帖子

20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9
沙發
人約黃昏后 發表於 2006-5-24 10:17 | 只看該作者
有點恐怖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16: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