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罕見水星凌日奇觀發生 助人類測算行星位置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05-10 08:27: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賈元熙

  核心提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艾利克斯·楊說:「數百年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能夠通過凌日最終測出行星在太陽系中位置。就像是尺子一樣,它告訴我們行星的距離和大小。」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道 9日,太陽系發生了13年才發生一次的水星凌日現象,讓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水星和太陽。水星凌日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5月10日報道,水星直接從太陽前方經過,科學家們稱之為凌日。

  報道稱,水星是表面溫差最大的行星。白天的溫度最高達427攝氏度,而晚上最低會降到大約零下170攝氏度。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帕蒂·波爾德說:「水星離太陽太近,它的大氣層不斷外逸。行星太小,所以留不住大氣層。因此水星和地球很不一樣。」

  水星凌日非常罕見,每個世紀大約發生13次。

  帕蒂·波爾德說:「水星的軌道相對地球的軌道有傾斜角度,因此只有兩個行星成一條直線時,我們才能在地球上看到水星凌日,大約每10年發生一次。」

  報道稱,美國航空航天局天文俱樂部原本計劃了一個觀看水星凌日的望遠鏡派對。但是多雲和下雨的天氣導致活動取消,水星凌日只能在網上觀看。但是這仍然是天文界的大日子。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艾利克斯·楊說:「數百年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能夠通過凌日最終測出行星在太陽系中位置。就像是尺子一樣,它告訴我們行星的距離和大小。」

  所以,這個小斑點及其凌日過程可以讓人們計算測量太陽系的大小。科學家們說,通過研究太陽系的其他凌日現象,或許有一天能聽到他們說:「沒錯,那顆行星能夠維持生命繁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罕見「水星凌日」天象5月9日將上演。新華社發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1:26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水星凌日將上演,這些天象奇觀你見過幾個?(圖)

  中新網5月10日電 天文迷期盼的「水星凌日」9日現身,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其網站對這難得一遇的天象奇觀進行了直播。中國東部多地由於已經入夜,無法目睹這一奇景。不過別遺憾,除了「水星凌日」,「雙星伴月」、「五星連珠」等多個天象奇觀也會定期出現。雖然有的現身周期長達數十年,不過看了小編給您的「攻略」,保證今後不會錯過。

  【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原理相同:行星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連成直線,太陽投射的光線被行星擋住。從地球觀測,太陽上形成一個小黑點,即為「凌日」現象。9日的「水星凌日」,水星將緩慢地在地球右下方移動,整個過程約長達7.5個小時。

  水星凌日上一次出現於2006年,如果錯過這一次的水星凌日,就要等到2019年了。

  金星凌日則以兩次凌日為一組,間隔8年,但是兩組之間的間隔卻有100多年。上一次的金星凌日發生在2004年6月8日,這一組的另一次發生在2012年的6月。再下一次是2117年和2125年。

  【日食、月食】

  

  在天文現象中,日、月食可以被列為最著名的現象了。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從地球望向太陽,所見到的太陽的一部分光線被月球擋住,就是日食。

  月食,則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遠遠看去月球彷彿缺了一塊,也就是古人說的「天狗吃月亮」。

  

  僅2016年,地球上就可觀測到5次日食月食,它們分別是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此外,3月23日、8月18日和9月17日還將發生3次「半影月食」。

  【雙星伴月】

  

  湛藍的夜空中,一輪彎月半懸,兩顆閃亮的星星在其上方一左一右,兩星一月構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臉」——這便是雙星伴月的奇觀。

  出現「雙星伴月」,是由於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在運行中由西向東追趕木星。先是金星追上木星,兩者相距最近,然後月亮追上木星。當三者距離最近時,呈現出「雙星伴月」天象。

  

  2008年12月1日,中國民眾曾有幸看到這一百年罕見的美妙景色。南半球曾在1998年出現類似景色,不過有趣的是,當時兩星一月在天空中構成的是一個頭朝下的「悲傷」的面孔;而「夜空笑臉」將在2036年才能再次出現。

  【行星連珠】

  

  「行星連珠」通常能見到的是五星連珠,是一種視覺現象。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處在一條直線上,即稱之為「行星連珠」。

  「五星」為太陽系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連珠」出現時,五顆行星在天空中由西向東一字排開,共同在蒼穹中閃爍。由於五顆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較高,人們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今年2月也出現了一次不太標準的「五星連珠」,部分歐洲及亞洲地區都能觀賞到此景象。根據天文運動計算,下一次「五星連珠」將在2040年9月9日出現。

  【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是指新月或滿月時期,月球與地球間距離較平常為近,肉眼能看到的最大最圓的月亮。這是因為,月亮沿橢圓形軌道圍繞地球轉動,最近約35萬公里,最遠約40萬公里,相差的 5萬公里讓月亮看上去有了大小的區別。

  「超級月亮」是較為常見的天文現象,僅今年就有3次「超級月亮」的出現:11月14日、10月17日和12月13日,只要天氣晴朗,中國民眾均可飽覽「超級月亮」勝景。

  (2016-05-10 00:46:02)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1:27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5月9日國內多地將現「水星凌日」罕見天象

  5月9日將現「水星凌日」罕見天象 全球多地可見

  中新社廣州5月5日電 (郭軍 李建基)據廣東天文學會5日透露,今年5月9日將出現罕見的「水星凌日」天象,時間長達7個多小時,時間長度從19時12分至次日2時42分。在巴西、委內瑞拉、古巴、美國東部、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都可觀測到「水星凌日」的全過程(凌始至凌終)。

  在中國,烏魯木齊、北京、拉薩、南寧、昆明和貴陽等地區也可觀測到「水星凌日」,而廣州、上海、香港、台北等地區則無法觀測到。烏魯木齊可連續觀測和拍攝兩個多小時。

  據了解,由於水星和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7度的傾角。兩者只有兩個交點:升交點與降交點。因此,只有水星處於軌道上的這兩個交點附近,而太陽、水星、地球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條直線時,在地球上則可觀察到太陽上有一個小黑斑在緩慢移動,這種現象稱為「水星凌日」。「水星凌日」平均100年才出現13.4次。上一次「水星凌日」出現在2006年11月9日,下一次將出現在2019年11月11日。這次「水星凌日」發生在5月,水星視直徑最大,比發生在11月的「水星凌日」的水星視直徑多2角秒。「水星凌日」在5月出現十分罕見,上一次出現在2003年5月7日,下一次將出現在2049年5月7日。

  專家提醒,觀測「水星凌日」要藉助天文望遠鏡,要在望遠鏡的物鏡前面安裝濾光片(巴德膜),要十分注意保護眼睛的安全。(完)

  (2016-05-05 20:34:01)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4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2:01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2016天象:日月食、水星凌日和連續三個月現超級月亮

  中新網南京1月4日電 (盛捷)1月4日,記者從紫金山天文台獲悉,2016年全球天象,可謂精彩紛呈。除了水星凌日、日食等重要天象外,10月至12月將連續三個月出現超級月亮,這樣的情況很罕見。

  天文預報顯示,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兩次半影月食,以及水星凌日。

  日食分別是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月食均屬於半影月食分別是3月23日和9月17日。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對於我國公眾而言,3月9日的這次日全食,印尼是最好的觀測點,而中國南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區可在當天上午看到日偏食,其中三亞的食分超過0.4。而9月1日的這次,因地理位置原因,幾乎整個亞洲公眾都無緣目睹。

  今年的水星凌日將在5月9日發生,水星凌日是由於太陽、水星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而出現的天象,其原理與日食相似,只是將月亮換成了水星。

  「水星凌日還是很罕見的,下一次見到水星凌日要到2019年,再下一次將會到2039年」。張暘介紹,這次水星凌日我國只有中西部地區有機會欣賞到部分過程。

  「今年10月16日、11月14日、12月14日都是超級月亮,這樣連續三個月均是超級月亮的機會很少。」張暘分析,今年的三次超級月亮中,11月14日那次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月地距離僅35.65萬公里,差不多接近月地最短距離。

  據悉,超級月亮並非專業名詞,天文學上也無明確定義。月亮處於近地點又是望月(即滿月)時,就被叫作超級月亮,這時的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圓。(完)

  (2016-01-04 20:12:02)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2:02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岩石行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經過色彩強化處理的水星全球圖像,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地表成分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26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 網站報道,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親自造訪水星的機會非常渺茫,或者說根本就是零。這可真是遺憾之至,因為如果能夠親臨水星,我們將有機會目睹獨特的風 景。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行星,從水星上看去,太陽的大小將是從地球上看到太陽大小的三倍。當然如果你真的身處水星,你是不會讚賞這「太陽之美」的,因 為如果那樣做,你已經被燒成灰了。

  在水星上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溫度非常高,白天可以達到驚人的430攝氏度左右。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在水星極地的黑暗隕坑內,這裡的溫度卻可以低到零下180攝氏度以下,處於永久冰凍之中。

  從宇宙視角而言,水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之一,但我們對它稍有了解還是最近5年內的事。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信使號探測器,它花費4年時間對水星開展考察並在2015年5月順利結束考察使命。

   從「水手10號」到「信使號」

  此前水星基本被認為是一個乏味而高溫的岩石星球,但信使號探測器的考察結果卻表明這是一個有著狂暴歷史的怪異行星。一些最新取得的發現正逐漸讓我們接近了解 為何這顆行星如此怪異。在這一過程中它還將幫助我們理解為何我們的地球是它現在這個樣子,並進一步推斷銀河系中其他行星的一些情況。

  從地球上幾乎無法開展對水星的研究。儘管用裸眼就能看到它,但由於水星非常接近太陽,它只會在日出和日落前後才會出現在天空中,並且地平高度都非常低,非常不利於觀察。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對於人們而言,水星只不過是一顆在天空中不太常見到的移動的亮點。

  在20世紀70年代,這樣的觀念被改變了——美國宇航局的水手-10號飛船成為首個造訪水星的人類探測器。在1974~1975年間它成功進行了3次水星飛掠,然而由於飛船必須保護自己免受水星附近高溫的影響,它只獲得了水星大約一半面積(45%)的地表圖像。

  觀測的結果顯示水星與我們的月球非常相像,它看上去呈現灰暗的色彩,滿目荒蕪。整個水星地表遍布隕坑,這是地質歷史時期大量小行星與彗星撞擊水星表面留下的痕迹。

  水星擁有一個極其稀薄的大氣層,這就可以解釋其表面極端的環境溫差。極度稀薄的大氣無法保存太陽光的熱量,也無法調節水星赤道與兩極區域之間的熱量平衡。

  水手-10號飛船的考察還發現水星曾經擁有過火山活躍的歷史,另外,探測器還檢測到了水星磁場的存在。

  但儘管有了所有這些發現和進展,水星在科學家們的眼中仍然是一個謎團。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怎麼會有磁場——要知道水星這樣大小的天體很多都是沒有磁場的。在它45億年的歷史中究竟曾經經歷了些什麼?

  大約20年前,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們開始研製新一代的水星探測器——「信使號」(Messenger)。按照計劃,這台新型探測器的運行軌道將更加接近水星並拍攝其整個地表區域的圖像。最終,信使號飛船在2011年順利進入水星軌道。

  西恩·所羅門(SeanSolomon)是信使號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現在他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主任職位。他表示:「我們看到第一幀來自水星的圖像被下載下來,意識到自己正在看的是水星地表此前從未有人目睹過的區域。」

  按照最初的設計,信使號項目的持續時間只有1年,但最終這艘飛船運行了4年時間並向地球傳回超過28萬幅圖像。2015年5月, 由於星上燃料耗盡,信使號飛船才不得不結束自己的偉大使命。由於沒有足夠的燃料以保持穩定軌道姿態,加上強大太陽引力場的不斷擾動,信使號最終墜毀在了水 星地表。在所有信使號獲取的數據中,最為明顯的當然就是對水星地表形貌的觀測。當然這裡是沒有一絲生機的,但卻仍然存在著一些令人意外的發現。

  水星地表——隕坑與水冰

  儘管水星地表溫度很高,但在水星極區的一些隕坑內卻存在著水冰。信使號在2012年探測到這些神秘的暗色區域。這些區域終年照射不到陽光,在月球上可能也存在著相似的情況。

  還不止於此。水星極區隕坑內的水冰沉積物在一些區域還被某種神秘的暗色物質覆蓋。這種物質的溫度似乎比水冰稍高一些,厚度約20~30厘米,並且比水星上的任何其他物質都更黑。或許這是某種有機物。但這並不意味著與生命有關係——水星的環境條件對於生命而言太過嚴酷了,這些很可能只是某種含碳的化學物質而已。

  許多距離太陽較遠的天體,如彗星和一些富含水冰成分的小行星上都含有有機物。這些小天體中可能會有一部分撞擊了水星並將其攜帶的有機物帶到了水星上。

  所羅門表示:「如果這一理論正確,那麼也就是說這些物質是由曾經將水冰物質帶到地球上來的同一批小天體通過撞擊作用帶到水星上去的。」

  彗星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直接撞擊水星就能將物質播撒到這顆行星的表面。觀測顯示水星地表的大部分區域都比月球表面更暗,而2015年就有一項研究指出這很有可能是經過的彗星將其含碳物質播撒到水星表面所造成的結果。

  水星的形成

  除此之外,信使號探測器對水星地表的詳細觀測也更新了我們對於水星歷史的觀點。天文學家此前或多或少的認為水星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是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的,而只是在接近太陽的軌道上靜靜地接受著高溫的炙烤。而現在我們了解到,這顆行星曾經經歷過狂暴的歷史。

  保羅·拜恩(PaulByrne)是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月球與行星研究所(LPI)的一名信使號項目組成員。他指出:「水星早期歷史上可能曾經存在過劇烈的火山活動。」

  水星上過去曾經存在火山活動的證據是顯而易見的。水星地表有許多線性構造,這是水星地表曾經發生開裂的證據。信使號還觀測到長達25公里的火山岩漿管道,這是當年流動的岩漿在水星地表留下的痕迹。

  這樣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到大約10億年前才逐漸平息下來——持續時間之久,結束時間之晚出乎意料!拜恩表示:「我們原先以為水星上所有的地質活動基本在40億年前就已經完全停止了。」

  甚至還有證據顯示水星上存在溢流型岩漿噴發。大量岩漿湧出地表,覆蓋了廣泛的區域,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水星的北半球極地區域附近,該區域現在被稱作「北部火山平原」(NorthernVolcanicPlain)。這一巨大的岩漿平原佔據了水星地表總面積的大約6%。

  湧出地面的大量岩漿掩蓋了此前存在的大量撞擊坑,其中一些被熔岩覆蓋的隕坑現在仍然能夠隱約看得到,但也只能大致分辨出其外部邊緣,因而它們被稱作「幽靈隕坑」(ghostcraters)。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大部分的水星平原區域的年齡都非常接近,這就意味著它們都是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形成的。

  拜恩表示:「最後一次大型岩漿平原形成過程是一次性完成的。這就意味著巨大的熱量,只有這樣才能導致如此巨量的岩漿一次性湧上地表。」

  今天的水星上已經不存在火山活動。這是因為曾經驅動了水星火山活動的內部熱量已經逐漸冷卻下來了。

  而由於這一冷卻過程,水星整體會發生收縮。大約40億年前,當水星地殼最初形成之時,水星的半徑要比今天大7公里左右。水手10號飛船拍攝的圖像上已經可以識別出這一現象的最初跡象,但信使號飛船傳回的數據表明這樣的冷卻收縮程度要比科學家們原先想象的更加嚴重。

  然而儘管存在這樣的冷卻和收縮,水星的內部卻並未完全冷卻下來,其仍然保有著足夠的熱量能夠產生其他類似大小的天體不敢奢望的東西:磁場。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6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2:06 | 只看該作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朝陽的一面,水星的地表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430攝氏度

  水星磁場

  在太陽系中水星是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個擁有全球性磁場的岩石行星——儘管它的磁場強度還不到地球磁場強度的1/100。有證據顯示火星在過去也曾經擁有過一個全球性的磁場,但隨著行星的整體冷卻,火星磁場已經消失了。

  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內部的高溫液態金屬內核轉動產生電流所驅動的。而信使號的考察結果認為水星磁場的產生機制也應當與此類似。

  但這裡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地方——水星的磁場並非以水星的核心為中心,而是存在大約相當於其半徑20%的偏離。

  據所羅門博士的說法,這一現象時此前所有的模型模擬中從未預料到的情況。他說:「我們此前認為水星磁場可能就是縮小版本的地球磁場。」

  但現在看來,我們此前的想法出錯了,水星的磁場是獨特的。從某些角度上來講,這一小插曲只能證明我們對於行星磁場形成機制的無知。我們事實上並不清楚行星究竟如何產生出磁場,我們也不知道早期地球的磁場是何種模樣。

  今天的地球磁場是以地球內核為中心的,於是物理學家們便據此認為所有的行星磁場都應該是這樣的。但或許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正如所羅門所言:或許早期的地球也曾經擁有一個與水星相類似的磁場。

  在2015年,信使號項目團隊發現水星的磁場非常古老,它已經持續存在長達約40億年之久。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凱瑟琳·約翰遜(CatherineJohnson)和同事們檢查了水星表面帶有磁性的岩石,這些岩石記錄了水星磁場變化的歷史。

  結果顯示水星的古代磁場強度要比現在強得多。其強度甚至可以與今天地球的磁場強度接近。約翰遜表示產生這一磁場的內在機制在行星歷史的早期可能與今天稍有差異,因而才能允許產生強度如此之高的磁場。

  其他行星世界

  與地球相似的,水星同樣大致形成於45億年前。然而這兩顆行星之間卻仍存在重大差異。而我們的鄰居金星和火星則在向我們訴說著完全不同的故事。

  所羅門表示,天文學家們如此迫切想要了解水星的各項性質,他們的著眼點並非僅僅局限於水星本身。對於水星的考察將幫助我們了解各類行星作為一個整體的一些性質。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就需要了解形成太陽系內所有其他行星的機制和過程。所羅門表示:「僅僅在我們的太陽系內部,形成類地行星的相同過程卻會產生出如此不同的結果。」

  而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超過2000顆系外行星,另外還有數以千計的目標等待被確認。如果我們能夠搞清楚行星形成的機制和過程,那麼我們就能夠更有把握的估算出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將會形成何種類型的行星。

  舉例來說,地球表面岩石圈擁有不同的板塊結構,但水星卻只有一整塊的岩石圈。

  造 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相比水星,地球擁有更多的內部熱量能夠用於驅動板塊的移動。因此,到今天,地球上仍然存在著火山與地震現象,地球是一顆充滿活力的 生機勃勃的星球。如果一顆系外行星擁有足夠的內部熱量能夠形成板塊構造,那麼它將更有可能產生類似地球的面貌。而如果它沒有足夠的內部熱量,那麼它的面貌 或許就會跟水星更為接近。

  拜恩表示:「水星可以被作為開展系外行星研究時『單板塊』行星類型的原型代表,以便我們能夠基於今天對水星情況的觀察和了解,更容易地理解那些遙遠行星的地質學歷史。」

  換句話說,我們並非僅僅在研究水星。我們可能實際上正在對數以千計的行星體開展研究,而其中的大部分我們還從未曾目睹,但通過對水星的考察和研究,我們將能夠了解有關這些未知世界的許多信息。(晨風)

  (2015-06-26 08:47:00)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7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6-5-10 22:07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 揭開水星面紗 人類首個水星探測器即將「壽終」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美國宇航局(NASA)28日在官網發布的水星畫面。「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搭載有水星大氣與表面成分光譜儀(MASCS),可以協助科學家研究水星的外逸層和表面。

  美國宇航局此前宣布,「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燃料即將耗盡,或於30日以撞擊水星的方式結束使命。「信使號」於2011年3月進入繞水星運行軌道,搭載有7件精密的科學儀器,是人類的首個水星探測器。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官網

  (2015-04-29 09:33:01)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