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回復」成為網路文字中一抹畫龍點睛的亮色,不少回答令網友拍案叫絕。百度有言解釋「神回復」的意思為:基於某個問題或者某種現象,給出的出人意料的解答或者解析。或是無心插柳、蜻蜓點水式的調侃,卻具有讓觀者會心一笑、回味無窮、大呼過癮的絕妙效果。在歷史的長河中,智慧的古人有才任性的「神回復」,讓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四射萬丈。 1、姜尚特別能裝的回復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子牙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再釣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姜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2、孔子著眼現實的回復 《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子路問鬼神之事,孔子淡淡地對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活人的事你還沒弄明白,怎麼先想著去侍奉死人?就是說,學習還是要先樸素一點,從眼前開始,別去考慮虛無玄遠的東西。孔子一直在教學生一種樸素的簡約的生活方式,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很多東西不該操心的不去操心。子路不甘心,說:「敢問死。」死亡是怎麼回事?孔夫子又淡淡地告訴他:「未知生,焉知死。」連生的道理還不明白,怎麼能夠懂得死?孔子這回復的態度就像他做人做事一樣的務實。 3、莊子逍遙人生的回復 話說有那麼一天,風和日麗,莊子河邊垂釣,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大臣滿懷自信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 4、曹操困境樂觀的回復 曹操在赤壁之戰打了敗仗,他自己心情也很低落,聽見有人在門外哭的很傷心,起身去門外一看是許褚,再看看自己手上的兵垂頭喪氣,奸雄曹操一番慷慨激昂:「勝敗」乃兵家常事,北方仍為我所據,幾十萬兵馬尚存,他日在重振旗鼓,來日再戰,必勝! 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萬兵馬,其實是三十萬兵馬,跟劉孫聯軍八萬兵馬PK過招,結果也打輸了,但曹操一笑了之。他這來日再戰,必勝。是活生生的心靈雞湯啊。想當初,你是怎麼告別往事的?曹公回答,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該放下就放下,且活且珍惜。當您遇到不開心時,您會怎麼化解呢?曹公回答:「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嘛!放在今天,這叫幸福達人! 5、諸葛亮霸氣辯駁的回復 諸葛亮舌戰群儒成為辯論界的一段佳話。他痛罵王朗,更加有才。且看精彩對決。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正是。王: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6、嵇康別具個性的回復 「何所聞而來? 何所見而去?」「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嵇康為魏晉名士領袖,其風神超妙玄心獨會處,亦冠絕群倫。鍾會也是當時著名的才辯之上,索仰嵇康風範。這是一個典故,晉朝司馬氏專權朝廷,竹林七賢不肯為伍。后七賢之一山濤入朝為官,遭到嵇康惡罵,並與之絕交;阮籍為避禍患,佯狂酗酒;嵇康躲避鄉野,以鍛鐵掩人耳目。鍾士季投靠司馬氏甘為鷹犬,為探嵇康虛實,專程來到竹林村,以討教文章為借口求見嵇康,卻吃了閉門羹。 嵇康對他視若不見,扔給他一個冷脊樑,旁若無人地揮錘鍛鐵,移時不交一言。 鍾士季起身要離去。嵇康問他:「何所聞而來? 何所見而去?」鍾士季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魏晉風度只是個任性! 7、李白傲骨自尊的回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太白的豪放心胸特別寬廣。他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雖然他壯志難酬,但瀟洒依舊。 8、解縉對聯智斗回復 明代文學家解縉(公元1369-1415年)。他出生在江西吉水,自幼家境貧寒,一家人省吃儉用,才得以勉強供解縉上學。解縉少年能詩善文,聰慧無比,名聲日漲。後來曹尚書也聽說了這事,他心想:區區一個毛頭小子,如何傳得如此神通,準是鄉下人少見多怪。我得親自考察一下。於是就派人把解縉叫來。他鄙夷地打量著解縉身上的粗布綠襖,惡意戲弄道: 出水蛤蟆穿綠襖;說完他得意地哈哈大笑,在座的官員民跟著鬨笑著以示討好。 解縉鎮定自若,他雙眼斜視曹尚書身上的紅袍,待眾人安靜下來后,從容答道:落湯螃蟹著紅袍。 此言一出,開尚書頓覺老臉無光 ,其他官員也大驚失色。這時,一個善於溜須拍馬的官員忙上前替曹尚書幫腔,出聯羞辱解縉:兩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反應極快: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這官員面紅耳赤,狼狽不堪;其他官員瞠目結舌,噤若寒蟬。曹尚書的詭計落空了,不但不能顯示自己的才學,反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了面子。雖惱羞成怒,也無可奈何,只是拂袖退堂。從此,解縉更是聲名遠播。 9、左宗棠爭鋒相對回復 清代洋務派中,有兩個顯赫的人物,一個是曾國藩,一個是左宗棠。左宗棠曾受過曾國藩的舉薦,但此時二人政見不同,因此曾國藩心懷忿惱,有一天擬了個上聯,差人送去給左宗棠應對:在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大相左;聯中嵌宗棠姓氏「左」和他的字「季高」,氣焰逼人。 左宗棠看后,從容回敬下聯道:藩臣徒誤國同,問伊經濟有何曾?下聯同樣嵌入「曾國藩」三個字,從國家大事著眼,直刺曾國藩媚外誤國要害。曾國藩看了,羞辱難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