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網友熱議「八項規定」:政府應向中國學習

[複製鏈接]

302

主題

302

帖子

192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ongjizhong 發表於 2016-5-8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打「老虎」、拍「蒼蠅」解決的是積累多年的「腐敗存量」,立規矩要解決的則是未來可能產生的「腐敗增量」。一個去腐,刮骨療毒;一個生肌,保持自身的活力與生機。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至一國,小至一家,沒有規矩,勢必一盤散沙。對於一個肩負重大歷史使命的政黨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中共之所以能從一個50多人的小黨,逐漸發展壯大,打敗基礎比它雄厚得多的國民黨,建立新中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有規矩,在於其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對於這一點,蔣介石體會最深,在敗逃台灣后他曾感嘆,國民黨敗就敗在組織渙散、紀律鬆弛。
  中共學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的精髓,建立了極為嚴整的組織,黨的政治綱領明確有力,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健全,黨的內部信息傳遞暢通無阻,黨的整體行動步調一致,黨絕不允許黨員的行為背離既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並對違紀者施以制裁。和老師蘇共相比,中共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畢竟,中共經歷了28年浴血奮戰才取得勝利,其間九死一生、千辛萬苦是蘇共所沒有體驗過的。當年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政權。在嚴酷的環境下,中共就是靠鐵的紀律才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不斷發展壯大。
  早在中共二大時,就提出要有「鐵似的紀律」;後來根據井岡山經驗提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更是成為中共革命成敗的關鍵;延安整風,用鐵的紀律使全黨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毛澤東曾形象地比喻:「孫行者頭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寧論共產黨的紀律說紀律是鐵的,比孫行者的金箍還厲害,還硬。」後來,毛澤東在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時,還將包括鐵的紀律在內的黨建工作作為中共的三大法寶之一。
  和美國的政黨相比,中共的這一特徵顯得尤為突出。在美國,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只是作為選舉的工具而存在的,大選期間顯形,大選過後休眠。即使和歐洲的政黨相比,美國政黨的紀律也是十分鬆弛的。在國會中,即使黨鞭一再督促,黨員也不見得和自己的政黨在政策偏好上保持一致。
  2013年7月,習近平來到西柏坡,他在當年中央政治局開會的屋子裡說:「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今天,一個擁有8700多萬黨員、面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執政大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在說這番話時,他的腦海里浮現的是64年前中共進京趕考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情形。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為了防止革命勝利后黨內可能出現的麻痹、鬆懈,中共制定了「六條規定」:
  一、不做祝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簡簡單單的六條,和20年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樣樸實無華,但非常管用。
  履新伊始的習近平和當年的毛澤東一樣,也面臨著一次新的趕考,而且這次趕考的壓力一點也不亞於當年的毛澤東。64年前,毛澤東為了應對進京趕考,在西柏坡立下了「六條規定」;如今,在當選為總書記僅僅20天後,習近平在北京立下了「八項規定」。當年,「六條規定」幫助中共克服了驕傲自滿、貪圖享樂的情緒,抵擋住了「糖衣炮彈」的攻擊,沒有在新的考驗面前敗下陣來;今天,習近平同樣也希望,「八項規定」能讓黨風政風煥然一新,讓中共能在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國際局勢錯綜複雜的形勢下肩負起人民的重託。
  和「六條規定」一樣,「八項規定」沒有大話、套話,實實在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八項規定:「沒想到這回動真格的」
  河北省退休工人老鍾是位老黨員,剛從電視上看到中共出台八項規定時,逢人便說這是「走過場」,「不會有太大效果」。但老鍾是個有心人,他十分注意整理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中央和各地方查處的典型案例,還將身邊黨員幹部的作風變化、社會風氣的變化記在日記里。一年下來,老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黨風政風的變化,感受到了中共落實八項規定的決心。現在,老鍾逢人便說:「八項規定順民心、解民意,關鍵是『動真格』!」
  可能絕大多數人都像老鍾一樣,沒有想到這回是「動真格」的。畢竟,在過去20年中,類似的規定出台不少,效果卻並不理想,變相公款旅遊、公車私用、濫建樓堂館所等現象不僅沒有管住,而且有的還愈演愈烈。這次,習近平沒有讓中國的老百姓失望。八項規定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變化讓很多人都像老鍾一樣,從懷疑、觀望,轉變為滿意、振奮。2013年年底,新華網報道了「2013年網友『點贊』的十大紀檢熱詞」,「八項規定」排名第一,向來挑剔的網民也為八項規定點了贊。
  路透社記者本布·蘭查德在微軟在線(MSN)上撰文,介紹中紀委在「反四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文章提到:「在過去的一年裡,約有20000名各級官員因違反關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規定而受到行政或黨內處分。其中,5000人涉及違規使用公車,903人涉及違規大操大辦慶祝活動,其他人則因為工作『庸』、『懶』。」這篇文章引發了美國網民熱議。有網民評論:「這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良好開端。」「他們處決過腐敗官員,看來並不像有人說的『裝樣子』那麼簡單。」還有網民由此反思美國自身:「美國政府只會指責中國,其實他們真的應該從中國學些東西。」
  在八項規定出台之後,中共又連下禁令,覆蓋教育培訓、公務卡、辦公用房、文藝演出、幹部任用等各個方面,監管之細前所未有。我們可以以2013年為例來觀察這個越扎越緊的籠子(見圖表)。
  這些規定不僅出台的頻率越來越快,而且具體、細密和剛性的程度是以往所沒有的。以往的黨內法規中常見的「一般」「原則上」等字眼少了,大量使用的是「禁止」「全部」「一律」等剛性用語;模糊的措辭不見了,大量出現的是具體的量化標準,如《黨政機關國內接待管理規定》明確規定:「確因工作需要,接待單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並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1/3。」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77606起,處理10216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1338人。
  從中央政治局做起
  話好說,落實難。習近平這樣表明落實八項規定的決心:「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言必信、行必果」。八項規定出台後,習近平一再強調要從中央政治局開始,從自己做起。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赴廣東考察。這是習近平任總書記后第一次到地方考察,也是八項規定出台後第一次到地方考察。在考察期間,全程沒有封閉任何道路,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與車隊并行。網友「@陸亞明」在網上發布微博,提到他與習近平車隊的巧遇:「巧遇習總書記車隊。警用摩托有閃燈無警笛。中巴未拉窗帘,透明玻璃,車速約60公里/小時。深南大道交通如常,僅見一輛清障車。看來,風氣真變了,看來,不封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致敬!習總有空常來喲!」
  2013年7月21日12點38分,新華網發布的一張照片感動了網友,照片上是習近平打著雨傘考察的畫面。這天上午,習近平來到武漢新港考察,沒有鮮花,沒掛歡迎橫幅。11點50分,大雨滂沱,習近平捲起褲腿,打著雨傘,冒雨考察,由於雨太大,身上的襯衣全都淋濕了。網友「圓規畫方」評論道:卷褲腿打雨傘,贊!希望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像習總這樣求真務實。
  2013年12月28日,一則微博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慶豐包子鋪」這家北京的老字號。當天13時20分,網友「四海微傳播」發布微博:「親們,我沒看錯吧?!習大大來慶豐吃包子啦!果斷上圖。」一分鐘后,該網友再次發布微博:「習大大排隊買包子,還自己買單、端盤子、取包子。以後慶豐可以出『習總套餐』啦。」據包子鋪經理賀媛麗回憶,在習近平排隊等候的三四分鐘里,周圍的群眾紛紛過來和他握手、合影,習近平坐下后,一邊吃飯,一邊和周圍的人聊天。
  「習大大」,這是習近平的粉絲送給他的昵稱。
  「八項規定,總書記帶頭踐行,其他哪個領導都不應該做不到。」這是各級官員內心真實的感受。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新一屆領導集體帶領下,中共各級官員的作風有了明顯好轉。
  人們欣喜地看到:
  會少了短了,但更有效了;會風變了,變得更加簡樸了。文件少了短了,但更實在了;文件的風格也變了,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了。黨員幹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了。
  公車私用的現象少了,「車輪上的鋪張」真的被管住了。
  公款大吃大喝的現象不見了,「舌尖上的腐敗」得到了有效遏制。
  一些坐落在風景名勝、旅遊景區的會所關了,吃喝玩樂、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會所中的歪風」被剎住了,曾經的高檔會所變身為面向普通民眾的「開心茶館」。
  節假日中跑部進京送禮的現象不見了,高檔煙酒「價量齊跌」,回歸理性,節日也因而返璞歸真。
  這些真真切切的變化,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共高層落實八項規定的決心,也見證了中共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於細微處見精神的踏實作風。
  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
  規矩真要落到實處,光有高層的示範作用是不夠的。十八大以來,中共立規矩、樹紀律最重要的創新是在細節上下功夫,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2013年9月19日,八項規定出台後的第一個中秋節。提前半個月,中紀委就下發了《關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剎住中秋節國慶節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這個中秋節也因此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中秋節。以往滿天飛的高價月餅、公款購買的購物卡、陽澄湖的大閘蟹比往年少多了,以往滿載各種禮物到處送禮的小車也少多了,北京的交通都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上海浦東,某五星級酒店1988元或2988元一盒的月餅往年要找關係才能買到,這個中秋節賣不動了。相反,物美價廉的散裝月餅、瘦身禮盒大受歡迎。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單位違規發放福利、節禮。據江蘇省紀委通報,崑山市千燈城管中隊公款購買58張價值199元的月餅券發給城管隊員,購買總價值10000元的購物卡發給部分城管隊員和相關協作單位,隊長祝曉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並退賠10000元卡費,月餅費由領取人個人承擔。在這個中秋節,祝曉斌不是唯一 一個因月餅受到處罰的。海南省衛生學校校長符史干,南寧市中心血站站長龔祖康、血站黨總支部書記何寧宇,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國金,大連市沙河口區城建局副局長李長青等均因月餅受到黨紀處分。
  2013年10月31日和11月21日,中紀委又在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之際,連續發出《關於嚴禁公款購買印製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和《關於嚴禁元旦春節期間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的通知》。有了中秋節的經驗,2014年的元旦和春節真的清凈了許多,成為一個清廉、安靜的節日。
  有人說,一盒月餅、一張賀卡真的那麼重要嗎?對此,中共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態度非常堅決:「要橫下一條心糾正『四風』,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事實證明,中共在這個問題上的錙銖必較,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確實抓出了成效。「逢節必令」,抓早抓小,讓「官員的敬畏之心開始復甦了」,一些幹部「什麼飯都敢吃、什麼人都敢交、什麼事都敢做受到了節制」。
  抓落實,有想法,還得有辦法。很多時候,是技術和細節決定成敗,解決「車輪上的鋪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3年1月,北京市海淀區二里溝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欒松巍提出建議,讓公車掛紅色牌照,以便於統一管理和群眾監督,從而遏制「公車私用」。這名小學生的建議很快在一些地方變成了現實。2013年5月16日,河南省濟源市率先要求公務用車佩戴「公務用車」標識。在標識上,還要註明公務用車編號、單位、車牌號和監督電話。此後不久,山西臨汾市、雲南曲靖市、浙江溫州市、新疆沙雅縣等地也紛紛出台類似措施。在這些地方,違規使用公車的現象明顯減少。以新疆沙雅縣為例,貼上「公務用車」標識后的第一個季度,公車油耗比往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
  有的地方為公務用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GPS),用「天眼」來監管公車。2013年9月起,安徽泗縣的420輛公務用車都安裝了衛星定位器,從此這些公車的一舉一動都被電子監察系統記錄在案。泗縣的公車私用現象得到遏制。
  技術能為落實提供手段,但不能解決人們思想上的麻痹。很多人雖然在中紀委的三令五申之下,再也不敢觸碰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壓線,但是有些人長期以來養成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習氣卻很難一下子根除。例如,上班請人簽到,讓人代開會,開會遲到、早退等,在一些人看來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問題。2014年1月25日,南京市召開全市城建城管環保工作動員大會,溧水區城管局副局長在未履行任何請假手續的情況下,因家事私自臨時安排他人代開會,而這名代開會的人遲到了10分鐘,進場后被市長繆瑞林抓住現行。第二天,溧水區委決定給予該副局長免職、通報批評的處分。
  此輪中共的「立規矩」,恰恰是通過在細節上下功夫,從細微處著眼,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步跟著一步趕,才得以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讓黨員幹部們從「不敢」「不能」到「不想」,真的將「規矩」立起來了。湖北一位幹部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現在每天的應酬少了,多了時間陪家人;過年過節的禮尚往來少了,多了機會交到真朋友;和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心裡踏實多了。」
  從官員的輕車簡從到百姓的「光碟行動」
  官員的輕車簡從、官場的政風轉變很快在社會上引發了連鎖反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間的「光碟行動」。
  「今天,你吃光了盤中的食物了嗎?」2013年1月初,一個以「光碟」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引發關注。「光碟行動」的發起者並非公益組織,而是北京一群因參加某培訓而結緣的中青年人,這個團隊有將近30個成員。「光碟行動」從發起人的幾條微博開始,短短一周在微博上被轉發約5000萬次。
  除了發布微博,他們還在北京實地發放宣傳單6萬份,在大街小巷的餐廳張貼海報5000餘張。「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飢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這是「光碟行動」宣傳單上的話,相信任何人看到這樣觸目驚心的數字,都無法再忍心倒掉盤中的食物。
  新華社非常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動態,通過《國內動態清樣》將其反映到高層。1月17日,習近平對這一期《清樣》做出批示,要求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高層與民間相互呼應,以「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為主題的活動在社會上自發開展起來。合理點菜、飯後打包,成為絕大多數消費者響應「光碟行動」的主要方式。以往,人們在外吃飯,總覺得菜點少了臉上無光,結果往往是很多菜都吃不完。吃不完的菜人們也不好意思打包,原因同樣是要面子。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統計,為了這個面子,中國餐飲業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2億人。現在,人們和習近平一樣:「聯想到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各種浪費現象的嚴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在「光碟行動」的帶動下,少點一份菜,飯後打包,成為一些人在外就餐的新時尚。
  2013年2月,煙台大學學工處、團委、後勤管理處向全校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師生積极參与「光碟行動」。62歲的煙台大學食堂保潔員吳明華和其他6名同事,以吃學生們剩下的饅頭和米飯來響應「光碟行動」的號召。說起浪費食物的現象,吳明華頗有點無奈:「我們那一代是節約型的,他們這一代是消費型的。」保潔員們的行動像一面鏡子,讓同學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多同學都加入到「光碟行動」中來。保潔員尹善龍深有感觸:「以前剩菜剩飯都能倒好幾桶,現在也就是那麼一兩桶,都是些湯湯水水的。」 煙台大學飲食服務中心主任張金龍告訴媒體,學校開展「光碟行動」后,餐廳每天的泔水量比過去減少2/3,「光碟」率達到98%以上。
  2014年下半年,中國農業大學對各類集體食堂、餐館、家庭及農貿市場的經營管理者和消費者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光碟行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估算,至少在集體食堂、餐館等消費環節較2013年之前減少了約一半左右的食物浪費。(稿件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鄭漢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