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像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28 0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襲黑衣,配一頭白髮。這是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亮相時的標準造型,也絕佳地闡釋著他的設計風格:簡約樸素,蘊藏禪意。

  原研哉最為中國人熟知的身份,是作為日本家居品牌無印良品(MUJI)的藝術總監。憑藉極簡、清新和環保的風格,無印良品在中國都市年輕人中收穫了大量擁躉,讓去繁化簡、回歸自然成為一時風尚。

  住宅和家居一直是原研哉傾心的設計主題,而過去四五年中,他的思考不再局限於物品和功能,開始觸及「家」更深層次的意涵。他認為,家作為每個人的棲息之所,是技術革新與社會演進作用於個人的媒介。人類面對的各種機遇和問題——互聯網技術、全球化、老齡化、城市病、能源短缺、環境保護、文化傳承,都能折射於居住的空間和方式之上,家不再僅僅是磚瓦結構,更將上述所有問題凝聚於一點,叩問著居住者的生活態度。基於這個想法,2010年時他在日本發起「House Vision」項目,邀請建築設計師和企業一起設計面向未來的家居形態,並在去年把這個項目帶到了中國,起名「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

  幾周前,參加「理想家」項目的十多名中外設計師匯聚一堂,首次向原研哉展示了他們的設計草案,他們中包括張永和、梁井宇、王昀等中國設計界標杆人物。坐在首排正中的原研哉細細聆聽,認真筆記,時而沉思,逐一點評。這些設計方案已經醞釀數月,還將在未來一年時間裡不斷打磨、完善、成型,最終於2017年在中國公開大展。而在今年5月底開幕的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其中14個設計案例將在以「中國理想家」為年度主題的中國城市館平行展上亮相。

  「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項目希望讓設計師們直面怎樣的獨特的中國議題?又想向中國公眾傳遞怎樣的生活理念?原研哉坐在我們對面,輕聲細語侃侃而談。只在一個問題上他沉思了許久,那就是,這個項目希望在中國呈現出的生活願景,和在日本有何不同?

  他靜靜地想了一會兒,打了一個比方:已經過了發展鼎盛期的日本,就好像一個22歲的成人,正在走向成熟,而中國就像16歲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個16歲的孩子,可能更喜歡亮晶晶的奢侈品,不太能接受回歸簡樸與自然的生活方式,但這個階段總會過去,更不用說,簡約與樸素原本就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

  具體到家,他說:「也許有些住在破舊四合院的普通老百姓非常憧憬著有一天能搬進明亮、嶄新的高樓大廈裡面,我認為這種想法里存在某種誤區。實際上,擠在高樓大廈裡面並非那麼舒適,反過來是非常廉價的。真正的富足是住在一個平面的,就像現在四合院的環境當中,街坊四鄰都有非常親密的接觸和聯繫,這才是真正的財富。」

  

  原研哉:四合院式的家居最理想

  以下為與原研哉的訪談實錄。

  問:您現在致力於將在日本取得很大成功的House Vision項目帶到中國來。在中國這個項目的名字是「理想家」,可以理解為理想的家,或理想的家居。這個項目的起點在什麼地方?

  原研哉:日本的產業形式正在面臨巨大轉型。以前,日本的產業以電視、汽車、電器產品的製造和銷售為主。現在,產業形式正在走向一個新的階段。技術、工業基礎設施、甚至人們的交流方式、社會的年齡構成、家庭構成等都在不斷發展變化。設計師、建築師的使命也要與時俱進。不僅僅再局限於追求造型帥氣的建築、工業產品、或是奢侈品,而是要以一種新的具體的、可視化的形式,將隱藏的事物再現到普通民眾的面前,這是我所理解的設計師的新的使命,也是我發起這個項目的契機所在。

  

  (上圖:House Vision 2013 東京大展 LIXIL x 伊東豐雄 [未來住宅])

  問:您認為House Vision這個項目迄今取得的最大成績是什麼?

  原研哉:其實這個項目也才剛剛起步。四五年前我開始思考這個項目,但並不是作為一個大公司的項目運行,而是出於我作為一個設計師的個人意願,向社會發起的號召。基於這個想法,2013年的時候,在東京做了一個巨大的展覽,這也算是第一次,接下來在2016年8月份,會在日本舉行第二次展覽。第二次展覽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和企業,像Airbnb、豐田、日本大和運輸公司、三越、伊勢丹百貨、松下等一些著名企業以及世界知名的建築師都參與進來。同時還有一點必須要提到,很多中國企業,如萬科,及中國設計師,也會參與到第二次展覽當中。基於個人這樣一個想法展開活動,雖然沒有很強大的資本背景,但卻一步步紮實推進著,這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可以算是一個業績吧。我會找到一些社長,直接上門敲門說「我是原研哉,我想把我的想法跟您說一下,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從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不是以實現多少利潤為目的,而是大家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共同來參與。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單純」的項目。從這一點來講,我覺得意義重大。

  

  (上圖:House Vision 2013 東京大展 HONDA x 藤本壯介 [移動與能源之家])

  問:您提到了日本的一些社會問題,包括老齡化。中國有著獨特的社會問題。把這個項目移植到中國后,您希望中國的設計師們直面和討論什麼樣的中國社會議題?

  原研哉:House Vision的目的並不僅僅局限於反映老齡化、環境污染,獨生子女等社會問題。「家」這樣一個概念,蘊含著很多的理念和可能性。比如民眾對自己生活空間的思考,還有剛才提到的老齡化的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教育問題、國際化問題,文化問題,還有中國的文化如何與世界文化聯繫的問題等等。通過「家」這個概念,將這些獨立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作為一個複雜的、關聯性極強的問題來面對,打造一個問題整合的平台。很多問題原本是獨立存在的。例如,老齡化就是地域應該考慮的問題,能源問題就是發電站、水壩的問題、汽車就是汽車廠商、道路建設考慮的問題,而所有這些問題都通過「家」聯繫到一起,這就是House Vision的意義所在。

  問: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您希望傳遞給中國公眾一種怎樣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原研哉:如果說給出幾個關鍵詞的話,很難概括理想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態度、自己喜歡的東西、適合自己的時間分配等等,做出的料理也口味各異。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中國的民眾應該也不例外。當我們自身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會思考:到底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理想之家。這點非常重要。如果說,你給我什麼樣的家居,我就隨遇而安,什麼都不去想,那麼就不會有積極的慾望和希望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動力。所以我認為,理想家就是一種主動性,一種自主性,積極去思考到底家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適合自己的。

  

  問: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中國人生活的環境節奏、心態,都和日本有很大的不一樣。您認為「理想家」項目在中國所呈現出來的生活願景,和在日本呈現出來的會有什麼不同之處?

  原研哉:總的來說就是並不去追求奢侈奢華的家居。如果說到中日的共通點,那就是兩者都處在亞洲的大環境當中。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我們都是脫了鞋再進屋,而西方還保留著穿鞋進屋的習慣。我們將亞洲人的生活習慣與新的技術、新的建築樣式相結合,也許就會在世界範圍內創造出一種新的家居建造形式。說到近代文明,很多新的技術都是源自西方,日本和中國都從西方學到很多技術和知識,然後結合自身國情把學到的東西發揮運用出來。而在技術更加發達的今天,我們希望藉助亞洲的生活方式,衍生出新的住宅樣式。這樣也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貢獻。

  其次,中國和日本都盛行平民文化,人們非常憧憬所謂貴族化的生活,但我們在憧憬的同時又非常現實的認識到,我們擁有的就是普通的非常窄小的家居。我們的功夫應該下在這種小的家居當中,如何讓它變得更加舒適才是重點。而不是單純複製所謂的豪宅。這一點日本和中國是非常貼近的。現在日本也正迎來新的轉型,很多遺留下來的古舊的公寓或者傳統建築正在進行新的改裝、改建,讓它呈現出新的面貌。中國也有很多高樓,我們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外形外觀,而對其內部進行新的改裝,呈現出新面貌,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這一點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和日本是相通的。

  

  (上圖:House Vision 2013 東京大展 未來生活研究會 x 山本理顯·末光弘和·仲俊治 [地域社會圈])

  如果說到日中不同的話。日本已經過了發展的鼎盛期,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拿人做比方,日本相當於一個22歲的成人,22歲的話身高各方面可能不會再成長。但是中國現在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就像16歲左右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儘管存在很多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眾多驚喜,蘊含著很多潛能。日本經歷了成長,現在正面向成熟,走向成熟的階段,這是日中之間存在的差異。

  問:非常好的回答。您已經看過十多個中國設計師第一次比較完整呈現出來的「理想家」設計方案,我也在場。我們看到有特別回歸傳統的、比如回歸到農耕的生活理念,也有運用非常尖端的人類智能技術來製作的一些家居產品,有討論人和人之間關係的項目,也有討論人和物的關係。這些項目當中,哪些讓您印象最為深刻?

  原研哉:如果說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有好幾位設計師都針對北京的衚衕、四合院做了新的嘗試。拋除必須保護傳統文化這種倫理認識,我覺得,如果要真正展現北京這座古城的魅力,古舊的、傳統的東西才是最可貴的珍寶。日本就曾燒毀拆除掉很多古老建築,而最後是非常後悔的。別看四合院髒兮兮的,住的好像都是窮人,但如果把它拆毀,將來肯定會後悔。希望中國不要走日本的老路。而如何將其作為未來的資源合理開發,這是中國城市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希望能夠提出一些具體解決措施。

  也許有些住在破舊四合院的普通老百姓非常憧憬著有一天能搬進明亮、嶄新的高樓大廈裡面,我認為這種想法里存在某種誤區。實際上,擠在高樓大廈裡面並非那麼舒適,反過來應該是非常廉價的。真正的富足是住在一個平面的,就像現在四合院的環境當中,街坊四鄰都有非常親密的接觸和聯繫,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希望大家能夠重新審視什麼叫真正的財富,什麼叫真正的舒適,什麼叫真正的幸福。

  

  (上圖: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設計方案:張軻 [衚衕MINI家])

  問:我想接著這個問題問一下您對幸福的理解。理想的家、理想的家居,都是圍繞幸福感,怎麼能夠生活的更幸福。您心目當中的幸福感源於什麼地方?

  原研哉: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建築師也好,設計師也好,他們真正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給人帶來幸福,如何讓大家感受到這種幸福感。幸福有很多種,比如說眼前有一個煮熟的雞蛋,我們把它剝開吃到肚裡,可能就會涌生出一種幸福。比如面前有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咖啡杯,也許就會涌生出一種幸福感。當然,自己住的地方正好跟自己的希望、對生活方式的要求相吻合,這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說幸福在不同的瞬間、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闡釋。建築師也好,設計師也好,就是要提出不同樣的幸福定義,思考幸福是什麼,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創作出新的作品,由此讓不同的人產生出更多的新的幸福感,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設計和建築存在的意義。

  問:在設計界,還是西方的設計理念在引領世界風潮。但您說過一句話,東方的很多社會理念在逐漸影響世界,而中國對目前所面臨問題的解決,可能會影響整個世界住宅史。您為什麼會這樣說?

  

  原研哉: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才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在過去的幾千年當中,中國有著不同的朝代,而每個朝代又都有著非常燦爛的文化。這些燦爛的文化並不是說在現代已經結束,已經完全消失了,它只是沉睡在很多的文化底蘊當中。所謂智慧,就是喚醒這些沉睡的古老歷史,並將其轉化為文化的一種能力。這些歷史也許存在於文獻中,也許存在於博物館中,應該將他們作為未來的寶貴資源,並結合新的技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設計理念重新挖掘出來,由此它們就會在未來變為豐富的寶藏。

  

  (上圖: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設計方案:MAD [微園林])

  問:中國正處在重新積聚財富、重新追趕一些富裕國家的階段當中。您提到的保留傳統,以及您的一些設計理念,包括簡約、空、白,可能是目前中國包括決策者都很難意識到的。中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仍然在追逐更多、更好、更快、更高。您是否覺得您的設計理念當中的精髓,要等到一個社會經濟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被更多的人去欣賞?

  原研哉:中國本身的傳統文化中就存在簡約、簡潔的理念,我也對中國的道教思想、禪的思想有一些感觸。其實我認為,中國本身就具有追求簡約的這樣一種傾向。在中國可能有一些奢侈品的擁躉者,但也有大部分人不是這樣。剛才提到,我們把中國當做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就算我們對十六歲的少年說:你不要追求奢侈品,他也很難做到,因為畢竟這是他必經的一個階段,但是他也一定會在之後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些奢侈品到底有什麼價值。所以說很多事,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總之,中國這種簡約、樸素、簡潔的理念在長久的歷史當中已經根深蒂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