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前美駐華大使:習近平錯誤政策致美中緊張

[複製鏈接]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6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法道濟 發表於 2016-3-31 0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美參加核安全峰會並與奧巴馬總統會晤之際,前美國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接受美國之音專訪,他指出,習近平對內鎮壓、對外冒險挑釁的政策,已經使美中關係陷於暗淡和緊張。他表示,這並非只是他個人的看法,而是已經成為美國的中國事務專家學者的共識。
  為應對習近平當局將人權侵犯擴張到海外和對美在華記者、學者的嚴重騷擾,洛德建議美國政府採取反制措施:加強對華廣播,有選擇地拒絕中共宣傳部門和傳媒負責人赴美簽證,考慮關閉在美的中共喉舌機構,審查孔子學院。
  美國前駐華大使、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溫斯頓·洛德日前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對美中關係現狀以「三點基本看法」加以概括:
  習近平推行對內鎮壓對外冒險挑釁的政策
  「第一,美中關係正越來越暗淡和緊張;第二,關於這一傾向,很多因素正在發生作用,其中主要因素是習近平的國內鎮壓政策和國際上的冒險、挑釁政策。第三,因此我認為,美國政府,不僅現在的,也包括明年的新政府,在繼續尋求兩國關係積極發展時,在對華政策上必然會有很多艱難因素。」
  洛德是尼克松總統打開中國大門的團隊成員,1971年隨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也是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代表團成員。他於1985至1989年裡根總統時期任美國駐中國大使;1993至1997年柯林頓總統時期任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洛德說,美中關係目前處於困難期的主要責任在習近平,「首先,他在國內進行鎮壓,他發動反西方運動,繼續對外國記者和學者進行騷擾,所有這些都削弱了兩國間的非政府組織交流;他鎮壓中國公民,封鎖信息等等。與此同時,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南中國海,形勢很危險。」
  據媒體報道,中國當局最近對「促習近平辭職信」的調查已經導致刊登這封信的「無界新聞」網站6名工作人員被帶走調查,媒體人賈葭失蹤(現已回家),事態並進一步擴大到旅居紐約的網路異見人士溫雲超在國內的父母弟弟失聯,以及旅居德國的專欄作家長平家人被警方拘押。
  洛德向美國政府提出了詳盡建議(見專訪實錄),包括加強美國自身力量,繼續亞洲再平衡政策。但他表示,眼下可以做的、能使情況得到改善的唯一辦法就是採取一些反制措施,
  只有反制才能改善關係
  洛德說,美國應該增加對外廣播、促進公民自由的其它項目的預算和資源,包括那些有利於公民社會的非敏感領域和其它領域,如法治、民主等,比如,那些由民主基金會贊助的組織。
  他認為,應該在雙邊關係中引入對等原則,「我確實認為,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有選擇地拒絕一些人的簽證的時候了,不是那些無辜的記者,而是中國媒體行業或宣傳部門,以及那些控制簽證的高管和高官。」
  鑒於習近平已經宣布中國媒體必須姓黨,洛德指出,「如果我們(媒體)不能到中國去運作,為什麼我們要讓中央電視台和其它媒體在美國運作?我們起碼應該正視現實,看是否應該考慮關閉某些中國媒體?不僅因為中國騷擾我們的媒體、不讓它們在中國運作,導致我們必須尋求對等,而且也因為這些媒體已經不是真正的新聞媒體,而是中共的宣傳工具。」
  他認為對引起爭議的、遍布美國校園的孔子學院也應有所審視,「它們表面上看似乎在積極教中文、促進中國文化,而它們中的很多卻在介入信息審查和宣傳。這要由各大學作出決定,但我希望他們關閉那些實際上不是真的在做文化交流的運作。」
  加州眾議員羅拉巴克曾與2011年提出了《中國媒體對等法案》,針對美中兩國給予對方官方媒體人員簽證數量的巨大懸殊(當年中國向美派出811人,美國只有2人),提出雙方政府互派官媒人員數量相等,否則予以驅逐。但法案遭批評,認為不應以限制新聞自由的方式糾正對新聞自由的限制。該法案未進入下一會期而胎死腹中。
  洛德的上述評估和建議大部分在最近於紐約舉行的一個討論會上,當著中國國防大學一名強硬派將軍的面公開提出。這位與會的將軍是10年前發表中國準備犧牲西安以東所有中國城市,以核戰爭與美國決一雌雄的朱成虎將軍。
  朱將軍:美軍挑起了南中國海緊張
  朱將軍在會上表示不同意洛德的大部分意見。但他只挑了南中國海問題予以反擊。他指出,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軍方挑起的。
  他說:「為什麼美國的偵察機要抵近偵察?為什麼美國的軍艦要駛入南中國海巡航?為什麼美國的軍費如此龐大?」他說,所有這些「你無法讓中國人民相信美國沒在圍堵中國。」
  他批評外界對中國領導人集權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指責,「看看全世界,哪個國家沒有民族主義?華盛頓、東京、首爾,都是民族主義。」
  他承認,美中之間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互不信任,並得出結論:「美中必須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解決中美和世界面臨的問題,否則世界將面臨麻煩。」
  朱將軍在隨後回答有關「中國民主化后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是否會採取不同的立場」的問題時表示,「無論外界怎麼看中國,中國一直在逐漸民主化。」他說,美中關係的複雜性與中國的社會制度無關,「兩國關係的複雜性緣於中國的發展,緣於中國沒有完全按照美國一些專家學者指出的路走。」
  朱將軍:中國越來越民主自由
  他說,「中國正越來越自由,中國看上去越來越像資本主義國家,而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看上去卻越來越像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制度的不同、價值的不同、意識形態的不同,這是問題,但不是影響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
  另一位與會的中國學者對洛德的對等原則建議做出回應。他是原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中國計劃(China Initiative)共同主任、資深研究員孫哲。
  孫哲說,美國應該鼓勵中國官方和私人媒體、鼓勵更多中央電視台記者到美國來,「從短期看他們是在宣傳,但長期而言,他們是向中國介紹美國的形象。」
  他也提出了三個基本看法,第一,雙方存在信任赤字,應研究如何在不信任的情況下尋求合作;第二,雙方應認識到軍事力量都有限;第三,防止第三國損害中美關係,防止日本利用尖閣列島損害美中關係在南中國海重演。
  他建議美國取消1989年六四鎮壓后對中國實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和武器禁運,他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存在潛在危機,他提出美國應減少不必要的EP3間諜機對中國近海的偵察。
  在美國之音的專訪中,洛德大使對中國專家學者的看法作出回應。他認為,朱成虎將軍關於美國造成南中國海緊張局勢的說法「完全是胡說(nonsense)」。
  洛德:周邊國家都認為中國導致緊張
  洛德說:「這不僅是美國的看法,而是該地區幾乎每個國家的看法,即,中國導致了緊張局勢;所以,這不是美國和中國的辯論,而是中國與周邊幾乎每個國家的辯論;不僅是那些爭相聲索的國家,如日本、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還有,比如,中國最近跟印度尼西亞的緊張關係也加劇了。」
  洛德說,說中國現在更加自由了是很荒謬的。他表示,首先要搞清楚在談什麼自由,「毫無疑問在言論自由、媒體自由、結社自由、法治方面,情況正好相反,在習近平領導下,有關自由的各個領域正在倒退。」
  洛德承認每個國家都有民族主義,「如果表述正確它不僅自然而且合法」。他批評美國在大選中出現的令人擔憂的民族主義傾向;他認為中國應享有相稱的民族主義驕傲,但是他指出「當民族主義變得像在南中國海那樣具有挑釁性,被部分地利用去分散民眾對國內問題注意力的時候,就變得不合法、變得很危險了。」
  不過,洛德在朝鮮問題上持與朱成虎將軍相同的悲觀看法,認為幾乎不可能讓現有的朝鮮政權放棄核武導彈計劃。但洛德認為,朝鮮問題中的關鍵是中國:「因為中國認為在其邊界保持這個共產主義緩衝地帶,比讓韓國主導統一、在美軍監督下實現民主更為重要。」
  洛德認為,朝鮮領導人對此心知肚明,「朝鮮知道無論它遭遇多大壓力,中國總會讓它擺脫困境。所以它沒有回到談判桌的動因。」
  洛德:我對中國朋友深表同情
  洛德認為,中國專家學者作出的他不能同意的很多表述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他們必須那樣說,如果他批評自己的政府,他就不能離開中國來參加這個會議了。所以我對中國朋友深表同情,他們在現在的氣氛下必須極為小心。」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