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調查:中國家庭換匯意願增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17 0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 戴維•懷爾德

  

  圍繞中國資本外流的輿論風向轉變得何其快。就在兩個月前,一切都還是恐慌,投資者押注於中國外匯儲備會迅速枯竭,賭中國政府何時會投降、放棄保衛人民幣。

  後來,輿論恢復了平靜。中國高層官員正利用每一個機會大談人民幣穩定性,與此同時,圍繞美聯儲(Fed)下一次加息會在何時的新的不確定性,使得美元不再火爆,也讓人民幣得以更加穩定。此外,中國央行(PBoC)已實行讓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新制度。2月中國外匯儲備降低286億美元,是去年10月以來的最小降幅。

  對於一個最近看起來還在滑向世界末日的匯率制度來說,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扭轉。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的分析表明,滑向末日的危險從未降臨在我們身上。

  國際清算銀行對中國借款人跨境債務的最新季度估算結果主張,中國沒有遭遇資本外逃,而是經歷了套利交易平倉和中國企業轉而償還美元債務。該行指出,第三季度境外銀行對華凈跨境貸款下降了1750億美元,其分析確定的這一趨勢得到了中國央行的貸款數據的支持,後者表明1月份的人民幣借款達到創紀錄水平。

  有關中國外儲降低並不表明資本急於退出,而是反映美元債務有序償還的主張,與中國貨幣當局觀點一致。

  清華大學經濟學家和政府顧問李稻葵駁斥了《華爾街日報》(WSJ)上個月發表的有關中國危機的言論,指出中國的家庭「還未精明到」想要擺脫人民幣。

  但這種說法可能掩蓋了一個事實:中國家庭已經對圍繞著人民幣的不確定性、以及整體上的經濟下滑做出了回應,有些人正用腳投票。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服務部門《投資參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對家庭和外匯代理機構的調查發現,面對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存在對外匯不斷增長的強勁需求。

  我們的調查發現,45%的中等收入受訪者希望將儲蓄的至少10%存為外匯,而目前已經這樣做的受訪者比例為29%。在三線城市,近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至少有10%的儲蓄為外匯,而26.7%的人希望這樣做。

  在受訪者中,一位名叫葉倩(音)的上海白領已兌換了價值2000美元的外匯存入存款。而來自北京的29歲金融分析師潘奕(音),今年已經用光了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兌換限額(去年也是),並用外匯購買了低收益理財產品。他說對人民幣感到擔憂,也擔憂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

  認為中國家庭並未助推中國資本外流的觀點,也未能解釋為什麼監管機構已悄悄收緊資本管制,限制中國零售儲戶兌換外匯。

  中央政府在正式場合否認施加了新的資本管制限制資本外流,但《投資參考》調查了幫助中國客戶以合法途徑將人民幣兌換為外匯的機構,這些機構確認,旨在阻礙外匯兌換的官僚障礙大量增加。

  近85%的受訪銀行官員表示,他們已經增加了客戶用人民幣兌換外匯的難度,還有同樣比例的銀行官員表示,他們預計資本管制將在接下來6個月收緊。

  即使政府能夠成功地阻礙資本合法外流,也不乏能夠繞過資本管制的機構。超過80%的受訪銀行家表示,要轉走大筆資金雖然變得更困難了,但依然是可能的。

  《投資參考》的發現並不表明恐慌籠罩了中國家庭,即使人民幣正面臨壓力,經濟增長也在放緩。但這些發現的確表明,由於人民幣停止升值,中國家庭對本國貨幣的觀點發生改變,他們有更大的意願持有外匯,而且這種意願還在不斷增強。近幾周也展現出市場觀點變化得有多快。

  不過,即使政府成功地恢復了一定程度的平靜,侵蝕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的因素依然擁有十足效力,可能會在2016年引發新一輪的恐慌。

  中國政府或許贏得了這一場保衛人民幣的戰鬥,但戰爭還在繼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