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港媒: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雄心空前 遠超印度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6-01-21 00:13: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賈元熙

核心提示:中國對於定在2020年開展的第一次火星探測抱有空前的雄心,將讓一個著陸器和月球車登上火星表面,並讓月球車機器人「巡邏」火星地面。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港媒稱,據一位中國科學家透露,中國對於定在2020年開展的第一次火星探測抱有空前的雄心,設定目標將比其他國家的首次火星任務都要複雜。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9日以《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是雄心勃勃的,可能趕超印度》為題報道稱,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表示,其他國家的第一次火星任務都只是飛近探測,而中國將讓一個著陸器和月球車登上火星表面。
報道稱,《人民日報》援引原所長的話說,有關部門現正擬訂火星探測計劃。同時他還透露,著陸器攜帶的月球車機器人將「巡邏」火星地面。
報道援引火箭專家龍樂豪的話說,兩年前,中國在把衛星送入繞火星軌道的競賽中輸給了印度。而對於此次的火星計劃,龍樂豪表示,中國的火星探測將使用較之印度大得多的航天器,設定的目標也更富挑戰性。
報道稱,參與此次行動的中國內地空間技術專家龐之浩說,火箭發射可能會定在2020年,該時刻恰逢大約每兩年一次的火星行至最接近地球的位置。由於火星探測技術的複雜性,2018年這一距現在最近的發射窗口到來時,中國恐怕還不能做好準備。
報道稱,完成著陸和月球車巡邏任務的挑戰是巨大的。
俄羅斯自1960年以來17次嘗試登陸火星,但均以失敗告終。
美國也遭遇過多次失敗,直到1976年「海盜-1」號探測器成功著陸。
參與籌備火星探測的資深航天科學家葉培建表示,中國已經具備了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術和經驗,「這樣我們就能一步走到國際先進的行列上去。」(編譯/何金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5年9月2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這張由美國航天局和亞利桑那大學聯合發布的圖片顯示,火星山丘上的「季節性斜坡紋線」是火星表面有液態水的有力證據。 新華社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沙發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冬開梅 於 2016-2-2 23:07 編輯

【延伸閱讀】中國火星探測正立項 模擬影片驚艷堪比大片(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模擬影片截圖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在立項,首次發射有望實現「繞、落、巡」的三階段探測任務。這是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今天在《國際太空》和《衛星應用》聯合主辦的年度全球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消息。
發布會還播放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製作的我國火星探索影片《探索 啟程》,製作精良堪比科幻大片。
《國際太空》雜誌主編龐之浩透露,我國火星探測的一時間點可能在2020年。
我國對火星探測的探討和計劃時日已久。
2011年11月9日,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曾搭乘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遺憾的是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未能按計劃實現變軌。
2014年9月,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MOM」已經安全進入火星軌道,印度成為亞洲首個擁有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同年11月,中國火星探測系統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3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冬開梅 於 2016-2-2 23:10 編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模擬影片截圖
國內科學家亦多次對火星探測立項一事表態。
2014年5月,我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曾呼籲,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落後於印度,而中國的科學家有技術能力在2018年實現「既能繞又能落」的火星探測。他希望我國儘快開展火星探測。
葉培建當時透露,中國航天科研團隊已經為火星探測做了前期設計方案,同樣為「繞落回」三步走案,但是「既然我們已經在時間上落後了,我們就要在水平上做好」。他滿懷信心地表示,按照現在的技術儲備,「我們有能力搞一次既繞也落。」他希望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能同時創新地實現火星繞、落探測,而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國家在一次火星探測任務里同時完成這兩項任務,「這樣我們就能一步走到國際先進的行列上去」。葉培建介紹,火星探測的難點在於地球和火星每26個月才靠近一次,他非常希望國家儘早決策,在2018年實現中國的火星探測。
而火箭專家龍樂豪院士則認為,中國無論從火箭、探測器還是測控條件來說,「去火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嫦娥二號」已經飛到了8300萬公里遠的深空距離。「之所以沒有及時干,是因為我們還有其他的任務」。他認為,以中國現有的條件,發射一個比印度「曼加里安」號大得多的探測器的能力完全具備。他認為,我國火星探測的時間比印度晚一些,「但我們後來居上」。他認為,中國的火星探測方案可能不只是 發射一個小衛星,而是一次任務里實現繞、落和行走的「一箭三期」。「總體來說,我們火箭的能力要 比印度強」,龍樂豪說。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此前談到自己的中國夢時也表示,希望中國成為航天強國,「不僅要去月球,還要到火星去」,「這是我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的」。
據了解,日本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曾於更早的1998年發射,但5年後未能到達火星軌道。(記者馬麗 魏艷)
(2016-01-19 09:34: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4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11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美國或兩年內研發出太空艙 為探索火星做準備
中新網1月1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會2015年年末通過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包括向太空總署(NASA)撥款5500萬美元,在2018年研發出能供航天員長期生活的太空艙,為探索火星作準備。美國國會最近更要求NASA在180日內報告計劃進度,以及經費使用情況。
NASA過去幾個月多次強調正研發太空生活艙,預定2020年代開始測試,2030年代實現載人飛行到火星,如今國會似乎有意加快進度。
不過NASA一直拒絕透露研發計劃安排,甚至是生活艙的所須條件,宣稱不想太早下定論,以免惹來無謂猜測。NASA總部國際太空站主管希梅米上月表示,當局暫時未為新經費制訂特別計劃。
另一方面,NASA已跟畢格羅宇航、波音、洛歇馬丁等航天科企簽約,研究太空生活艙設計及生命維持系統等技術。這些企業將於未來一年,向NASA彙報研發進度,但據悉NASA未定下一階段的研發詳情。
(2016-01-01 13:51: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5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11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火星溝壑由乾冰地質活動形成 與液態水無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00年,美國宇航局宣稱火星表面存在溝壑,當時多數觀點認為這與液態水流動有關,但是最新研究顯示,火星溝壑是在乾冰活動性形成的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十年前,美國宇航局宣稱在火星表面發現溝壑,它們的形成年代相對較晚,大約僅有數百萬年的歷史。之所以令科學家們感興趣,是由於這些溝壑暗示著相對近期的年代曾有液態水流經火星表面。但是目前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溝壑實際是由乾冰構成,而不是水。
專家指出,乾冰層解凍誘捕在火星表面之下的氣體,導致氣體穿越形成奇特溝壑結構的土壤層,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塞德里克-皮羅蓋特(Cedric Pilorget)博士稱,火星溝壑地形類似地球泥石流,泥石流是由於液態水運動所致。這一現象被認為是火星過去幾千年裡可能存在宜居環境的證據。
然而科學家探測到不斷形成的火星溝壑表面狀況非常寒冷,不支持液態水存在,但是火星表面存在著季節性變化的二氧化碳霜凍薄層,隨著季節不同在火星表面時而存在,時而消融。
皮羅蓋特博士和研究小組對火星進行了計算機模擬實驗,能夠深入分析火星表面之下的乾冰層和大氣層,該模擬實驗表明,乾冰層之下的氣孔被乾冰填滿,在解凍季節里,它們處於極端壓力變化條件下。他說:「後續的氣體流通變化動搖了表面物質,誘導氣體潤滑殘骸物質流動,使用火星溝壑結構具有泥石流等地貌特徵。」
此前科學界對火星溝壑的形成存在很大的分歧,多數觀點傾向於地下水溢流,但這與溝壑形成在沙丘和山脈頂部相矛盾。其他專家認為,在火星軸傾角高於現今的時期,開始融化雪水或者地下冰層。
研究人員曾猜測形成火星溝壑的根源在於冬季覆蓋在火星極地和中緯度地區的二氧化碳霜凍。皮羅蓋特博士稱,我們認為火星溝壑是乾冰地質活動形成的,並不存在類似的地球活動性,同時並不存在液態水。像這樣的乾冰活動可能幫助火星表面結構的不斷進化。
這項研究還分析了火星一定緯度範圍斜坡上霜凍凝結狀況,以及溝壑共同的方向。該研究模擬了火星表面大氣層和氣溫,從而確定二氧化碳在哪裡、在什麼時間濃縮凝結。預測的緯度和斜率與溝壑分佈狀況相匹配,傾向於在低緯度位置,溝壑朝向極地區域。
當氣壓下降時,火星表面二氧化碳霜凍將凝結,據悉,火星溝壑最早發現於2000年,科學家發現火星溝壑存在多種斜坡結構,其中包括:碰撞隕坑壁、山谷、丘陵、懸崖和沙丘等。通常它們位於緯度範圍30-60度之間,在較高緯度地區也存在著一些溝壑,很可能是受到氣候狀況影響。(悠悠/編譯)
(2015-12-24 09:13:0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6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17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外媒:NASA招募火星太空人 年薪高達14.5萬美元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展開招聘工作,成功申請者將前往人類史上最遙遠的地方——火星上班,年薪可高達14.5萬美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6日援引美國福斯新聞網報道,NASA特地開設一個太空人申請網站,到明年2月18日以前,凡是合格的美國公民都可以申請,經過甄選后參加NASA為探測火星所舉辦的太空人訓練課程。
NASA行政主管博爾登在招募公告中表示:「為進行極具野心的火星探測計劃,NASA將公開招募有不同背景與職業的男女公民參與協助完成計劃。今天我們把太空人訓練計劃甄選過程公開給民眾,優秀的美國人將可藉此在探險事業上邁出一大步。」
報道稱,被錄取者年薪為6.6萬至14.5萬美元,但必須遷往休斯敦居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火星
(2015-12-17 00:11: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7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6-2-2 23: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冬開梅 於 2016-2-2 23:19 編輯

【延伸閱讀】為去火星做準備 澳大利亞女候選人開始身心訓練



麥格拉思正在做全身心的訓練,以備有幸成為第一批「入住」火星的人。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澳洲網報道,46歲的澳大利亞人麥格拉思(Dianne McGrath),是7名入選「火星一號計劃」(Mars One)100位候選人的澳大利亞人之一。現在她正在做全身心的訓練,以備有幸成為第一批「入住」火星的人。
「火星計劃」旨在讓志願者登陸火星、建立人類聚居地,該計劃由一家荷蘭公司主導,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經多輪淘汰后,最終將篩選出24名「地球壯士」,並於2026年分成6個批次前往火星,他們在火星將會居住在一個巨大的充氣房間里。
麥格拉思的願望就是通過訓練,能有幸成為第一批前往火星的4個人當中的一員。
據悉,麥格拉思是一家可持續性發展商業諮詢公司的董事,她目前參加的訓練包括肌肉訓練和心理諮詢。進行肌肉訓練的目的是增加肌肉和骨質密度,以確保她在離開地球前身體狀況處於最佳時期。
除了身體塑造,麥格拉思同時還在參加心理諮詢,以確保她已經做好去火星的心理準備。麥格拉思開玩笑道,她在火星上的新生活將會是「無比的寂靜」。
據了解,「火星一號計劃」2103年剛剛宣布的時候,全世界就有20萬報名者響應該計劃,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只有100人出現在候選名單上,其中只有7位澳大利亞人。
「如果我可以成為在火星上激勵下一代的成員,幫助人類在外太空探索中邁出一大步,我認為這個計劃是最好的機會,我沒有理由要放棄。」麥格拉思說。
據悉,在報名時,麥格拉思曾一度以為自己不會入選,因為當時她的腿因為多年的運動而走路困難。不過在理療師Naomi Fyffe的幫助下,麥格拉思的身體狀況達到了前往火星的要求。在2013年,她還完成了5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比賽。
(2015-12-11 17:01:0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