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靈] 知苦得樂 常除貪念

[複製鏈接]

720

主題

736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 摘錄盧台長講述於觀音堂
因為無所得,才能做到無所謂。有什麼所謂?這個世界,有你不多,沒你不少,謝謝你跟我走一場,什麼事情過來了不就過來了?感恩他,讓我學會了看人生;謝謝你,讓我懂得了什麼叫男人,什麼叫女人,什麼叫孩子,什麼叫父母;只有在無所謂的時候,你才是快樂的。有什麼了不起的?周老太太現在這麼大年紀了,什麼都無所謂了,對不對?你還有名利思想嗎?什麼都無所謂了,就這麼空空地走了,走的時候,佛法能夠讓我上天,這就是最好的人間福報,無所謂了。周阿姨現在無所謂了,開心了吧?過去兒子罵你一句,你氣得半死,你可以幾年不理他,現在他指著你鼻子罵,你也就沖他笑笑。無所謂了,你就快樂了;你對這個人有所謂了,你就痛苦了。師父的這種佛的概念只能一點一滴地幫助你們,如果一下子概念性的東西學得太多,你們接受不了的,因為佛法的理論有相當的哲學性。
我們真正的快樂要心靜才能常知是快樂,也就是說,你的心裡要知道這是快樂,你才快樂得起來;你自己連快樂和痛苦都不知道,你怎麼會快樂?很多人快樂到最後哭了起來,對不對?要不感到這是快樂,一個再快樂的事情,通過一定時間的磨合,等到他得到的時候,不覺得是一種快樂了。師父講的這個話,你們好好去體會一下你們生活當中的事情。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子最喜歡吃酒釀,外婆把酒釀做好之後放在那裡,他每天把蓋子打開,用鼻子聞聞真舒服,過了六、七天,等到酒釀做好了,他已經不要再聞了,因為他被酒已經熏得頭暈了。道理就是這樣的,師父說的都是真話,你們要懂道理,不要讓自己的心騷動。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動,你就什麼都不怕。最怕的是心動,那是你產生煩惱、快樂的根基啊。所以,心最好不要動,如果你的心動了,你的身體就不健康了;你的身體不健康了,你的肉體就受傷了;你的肉體受傷了,你就不會快樂。你們以為你們心中想的事情,你們的肉體一定能夠達到嗎?很多人肩膀舉不起來,看看很近的地方,以為自己可以把東西拿過來,你做得到嗎?你做不到的。如果師父手一伸,就把東西拿過來了,對不對?而你的手剛剛伸過去,因為你忘記了自己痛,但是馬上感覺肉體達不到心中想做的這件事情。
心安靜,神能定。一個人的心安靜了,神才能定下來。身輕安,一個人身體輕快了,他才能感覺安全。身體不輕,腿腫脹,手疼痛,眼皮沉重想睡覺,難過不難過?你的心會安嗎?師父跟你們講的不單單是佛法,它是學佛的哲理啊。所以,要等到這些假象全部克服之後,你自然會快樂。如果心不安,心就煩,例如,師父講了你了,你馬上煩惱了:「唉呀,師父看出我什麼了?」你心裡不安了,你的理智大亂,嘴巴開始亂講,動作亂來了,明白嗎?因為太多的人是求不到的苦。在人間,你求得到嗎?你想求什麼就有什麼啊?你喜歡這個女孩子,你求她,她就跟你好了?你想嫁給這個男的,你拚命求他你求得到嗎?你想求這個房子,馬上就行啊?今天你去租房子,一看,這個房子我很稱心如意的,十幾個人在那裡要呢,輪得到你嗎?這個世界沒有稱心如意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心要安,一個人才能沒有苦。
我們有時候需要一些孤苦的日子,孤苦的日子是什麼?就是有意地讓自己苦一點。越苦,等你第二天開心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越甜,聽得懂嗎?讓自己苦一點,有什麼關係呢?知道明天可以吃好菜了,今天吃得淡一點;想一想,明天可以吃得更好了,感覺就不一樣了。你們還這麼年輕,吃點苦怕什麼?讓自己孤獨一點,沒有關係。一個人在那裡,沒有人理你,心裡要不孤獨。為什麼很多人坐在那裡,半天不講話,沒有人理他,他照樣很開心呢?因為他的心不孤獨,而很多人表面上風光,東講西講,往邊上一坐,就想到:這兩天人家又來要錢了,我回去后怎麼辦呢?醫生叫我下星期去檢查身體呢,我還不知道會不會有事呢?你說你孤獨不孤獨?經常苦一點,經常讓自己的思維吃點苦頭,有好處的。
你們都知道師父為你們好,每個人都被師父講過,講得很厲害,講得有時候面子下不來。最近有一個人被師父講了幾句,他一下子覺得面子下不來,結果他去跟人家說三道四的講,你知道人家怎麼跟他講嗎?「就師父講你這兩句話,毛毛雨啊。你知道師父怎麼講我們的嗎?你沒有福氣,被師父講了這麼幾句,你就這個樣子了,師父講我們,我們得到加持了。」那個人眼睛沖對方瞪了半天。什麼叫加持啊?其實一個人身上有病被對方指出,就是給他加持。師父告訴你們,受不起,就是師父前面給你們講過的那句話,他是無主宰,因為把「我」看得太重了,他的身體上就沒有主宰他的力量,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師父實際上不願意講你們,師父為什麼要這樣講你們,是要去掉你們的傲慢心啊。你們都不懂的,你們來的時候,個個都以為自己是不得了的,小艾還是北大畢業的,小陳還是博士生,來的時候牛不牛啊?一個個都以為自己不得了,眼睛都長在頭頂上,現在師父把你們的眼睛全部給拉下來,每個人都有脾氣,要放下自己。師父講你們,是為了你們好,是去掉你們的傲慢心。師父對你們不嚴格,行嗎?要知道嚴師出高徒。
經常要讓自己孤苦一點,包括自己身體的痛,都是好事情。讓你們牙痛痛,這裡痛痛,你們就知道愛護身體了。你知道很多人為什麼會死的嗎?就是因為一輩子沒有什麼病啊,突然發病走掉了。經常這裡痛痛、那裡痛痛的人,是死不掉的,因為他有所防備。要明白,吃點苦,有什麼關係呢?經常吃點苦,身體上有點病痛,不會讓我們有多餘的貪念啊。師父講得精彩吧?你們知道什麼時候你們最沒有貪念啊?就是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手拿不起來東西的時候,沒人理你們的時候,很孤獨的時候,那個時候,你還會想著貪嗎?當一個人吃點苦,身體有點不舒服的時候,貪念就會少啊。一個男人身體好了,出去以為自己神氣得不得了,突然間生病了,躺在病床上,馬上覺得人生沒有意思。這就是知無常,去貪念。師父跟你們講的絕對是精華,好好往腦子裡進。要明白,吃點苦,不會有多餘的貪念,暫時的痛,會讓我們離開、迴避人間的愚痴啊。
很多人本來還想干這干那的,有些人還想開生意,等到往醫院裡一躺,渾身痛了,就想到人怎麼會這個樣子呢?那個時候,你還想開店嗎?很多人本來不捨得賣房子的,一看自己生癌症了,馬上賣掉吧,本來為了五萬塊錢,一千塊錢的浮動他都不捨得讓,一生病了,身體這麼不好,就不跟人家搞了。很多人打官司也是這樣,打著官司生病了,然後不打了,輸了,打官司就叫愚痴。要離開迴避人間的愚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一個人永遠地順利,一個吃了苦頭的人,就知道找方向了,一個不吃苦頭的人,一直順利的人,最後就闖禍。很多當官的就是這樣,一帆風順,好了,最後要麼不出事,要麼出大事。就是說,一個人不要太順利,太順利會害死你自己。一個小孩子也是這樣,你不要讓他太順利,就是要讓他吃點苦頭。一個孩子生
出來,醫生護士就讓他吃苦頭了,噼噼叭叭兩下就往屁股上打了,馬上就開始哭。只有在痛苦當中,我們才能有所深思,才會去想一些問題;人不苦的時候,誰會去想問題啊?人家離開我了,我才會想:我是不是自己也做錯了?他為什麼會離開我呢?——開始深思了吧?痛苦了才深思啊。
我們要去掉自私的固執,是難事,是非常難的。因為人很固執,有時候人為了一點面子會損失很多,其實做人學佛,只要人家說得對的,你就必須改。有可能別人說你的時候,是菩薩在他身上叫他說的,執著會害死人。要改固執非常難啊,你們女孩子為什麼嫁不出去?因為太固執。你們男孩子為什麼娶不到老婆啊?也是因為太固執。不要太固執,不要用自私和貪瞋痴的心態在人間生活,貪心重的人,瞋心重的人,痴心重的人,不就是個大白痴嗎?拚命要去把假的東西爭回來,不要恨的東西根本不要去恨,到最後是恨死自己啊。很多小朋友告訴師父,他小時候要一樣東西,媽媽不給買,他就每天不吃飯,最後餓得實在不行了,就趁媽媽沒有看見的時候,偷偷在冰箱里拿牛奶喝,最後拉肚子被媽媽發現了,這不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為什麼死要面子呢?
學佛就是要放下面子,就是要被人家講,講了就是要開心,要無所謂,同時要改正。要學會粗茶淡飯過日子,就像和尚、尼姑一樣,粗茶淡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無所謂,這樣就能留住幸福。天天隨便一點,隨意一點,你就能留住幸福,你就能明白人生的幸福,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幸福。人不容易啊,你們想想看,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全世界這麼多的人都要成為師父的弟子、入室弟子和徒弟,但是要求是越來越高啊,所以你們必須要努力,你想阻止人家那是不行的。你們想一想,過去就你們這幾個人在裡面,你們是何等的快樂,現在有了這麼多弟子,你們坐到前面來了,對不對?你們不能排擠人家,不能嫉妒人家。要記住,讓人家進步,你會進步得更快。人家個個都在進步,你就在進步,這就叫浪打浪、浪推浪。同樣這個地方一直有浪推你,你才會往前進啊。
師父今天跟你們講的主要是要懂得心裡要法喜,要真的開心,要笑得出來。真笑,你會自己很舒服,假笑,就像跪在菩薩面前,假拜佛一樣,很不舒服的。希望你們好好學、好好修,你們以後要學會,當師父在講某一個人好的時候,你們要替他高興,你們有功德,你們都不懂的。如果你們心中一起嫉妒,比方說,他是一個菩薩喜歡的人,是一個好人,師父一講他好,菩薩都感覺很好;如果你心裡不舒服,你就跟菩薩背道而馳,你肯定是損功德的。如果你說這個人好,你很開心,你就增加功德了。經常去嫉妒人家的人,活得難受啊。不能有嫉妒心,人家好了,你要覺得開心。你說人家都好,你自己腦子裡都是好的;你說人家都壞,你就是一腦子的壞水,這難道不生惡病嗎?這就要本心和佛心的光接在一起,你就能找到光明。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