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曾煒:戶口,多少恨已成往事?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講到戶口,我的腦子裡就會出現很多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可笑的、殘酷的、荒誕的。
  1994年,河南一對農民夫妻肖躍甫和陶會巧來到西安謀生。憑著一手壓面技術,兩口子逐漸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門面房。生意還不錯,小夫妻的日子過得也不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雖不是大富大貴,老實本分的小夫妻很知足。命運的轉折點,發生於2006年。妻子陶會巧因為車禍不幸身亡。忍著悲痛,丈夫肖躍甫走上尋求賠償之路。但讓人感到不解,也讓這個小家雪上加霜,肖躍甫被告知:雖然夫妻二人在西安勤懇工作12年,由於兩人戶口一直在農村,所以賠償只能按農村戶口標準,也就是4萬左右。而如果按照城鎮戶口標準,可獲賠16萬。
  這是十年前的一個真實故事,也是一個「同命不同價」的典型案例。根源,就是城鄉戶口之別。
  值得慶幸的是,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公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二元戶籍模式將退出歷史舞台。但願再無「同命不同價」。
  也是這個《意見》,給出了戶籍改革的時間表和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這樣的節奏和力度,不可謂不快不強。只是,這樣的目標真能順利實現嗎?最近出現的一些戶籍改革消息還是令人振奮的: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正式施行;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公開發布。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改革沒有停滯,承諾正在一步步兌現。
  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村裡不少人,在謀劃為自己和子女買一個城鎮戶口。當時買城鎮戶口,也不難,價格大概在3000元-10000元不等,具體看找什麼「路子」。據說只要證明在城裡有一個住址就行,即使那住址就是個廁所。買上城鎮戶口,有一個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規避農業稅。當然,也有人對此無所謂。因為,獲得實際好處,只是買城鎮戶口的目的之一。2006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種田不僅不用交稅還有補貼,也沒多少人覺得「太吃虧」。原因是,能夠儘早做個「城裡人」,獲得的榮耀和尊嚴,遠比實際的利益更重要。
  其實,「同命不同價」、城市與農村戶口的根本區別,不在於價格或利益,而在於人之尊嚴的高低。過去,有一種懲罰叫「吊銷城市戶口」,有一種人口流動叫「盲流」。這些侮辱性的辭彙和懲罰,意味著戶口,不僅是一種簡單的人口管理措施,還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說難聽點,農村戶口還意味著二等公民,是個歧視性辭彙。人們常說,戶籍改革,是為了利益的公平。其實,尋求尊嚴和人格的平等,才是人們熱切盼望戶籍改革快馬加鞭的深層理由。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等落戶限制。對於居住證制度,李克強總理說:「千萬不能把過去的暫住證換個牌子,變成『暫時居住證』,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李克強總理的話很重,由此也可見,戶籍改革遇到的阻力依然不小。同一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召開。裡頭提到,大中城市需要準確把握城市定位,發揮好企業和市場作用,改變不合理的落戶限制,取消「暗門檻」。何為「暗門檻」呢?說白了,還是戶籍改革道路上的阻力。
  戶籍改革道阻且長,急不來。戶籍改革的目的,不是那張紙上的名稱變化,而是徹底祛除依附在這張紙上的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公共資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因這個機制累積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化灰塵。
  對於所謂的80后90后,戶口這玩意帶來的衝擊力,已經小了很多。像《人生》中高加林那樣的故事,他們聽起來已經有點遙遠。但附著在戶口上的那層恐懼,至今依然沒有徹底祛除。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一紙戶口,依然意味著利益的分殊,身份的不同歸屬。不過幸運的是,這一代年輕人遇上了雷厲風行的改革,他們完全有機會跨越機制的藩籬,擺脫內心的枷鎖。相信會有那麼一天,那張紙會不再重要,僅剩一組編號。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