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偉人風範――《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

[複製鏈接]

30

主題

3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咨 發表於 2003-11-13 0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日報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日,人民出版社適時推出《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一書,表達了對一代歷史偉人的深切懷念和追思。

  毛澤東一生博學多才,結交天下名流,交往範圍極為廣泛,其中,與其詩文唱和者有之,與其相互共勉者有之,與其意見相左者更有之……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不僅具有卓爾不群的優秀品格,同時也富有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這種別具特  
色的人際世界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向人們展示了他豐富多彩的另一面。

  近年來,國際國內雖然已有多部反映毛澤東題材的作品問世,但《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一書,以全新的視角,立足於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交往,共收文章四十二篇,或由當事人根據回憶直接撰寫,或由文史工作者專門採訪編寫,真實地記錄了毛澤東與丁玲、于光遠、馬寅初、艾青、艾思奇、馮友蘭、馮雪峰、齊白石、李達、李苦禪、吳晗、何其芳、張西洛、陸詒、陳獨秀等四十二位名流交往的經歷,從不同側面真實再現了毛澤東的人格魅力、豐富情感以及虛懷若谷的領袖風範。相信該書所具有的珍貴翔實的文獻資料和獨特巧妙的敘事角度的成功結合,必將成為吸引讀者的焦點。

  《新青年》雜誌的忠實讀者、北大圖書管理員、天安門前的聽眾,毛澤東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指引和感召下,初識馬列主義。他將李大釗視為「真正的好老師」、「第一楷模」;稱陳獨秀「創造了黨,有功勞」,在某些地方好像俄國的普列漢諾夫。毛澤東同中共早期領導人的交流,充分展示了他與戰友憂國憂民,尋找革命真理、立志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宏偉抱負及為共同理想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

  毛澤東與民主人士的交往在書中佔有較大篇幅。毛澤東不僅是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策略的偉大創造者、奠基人,而且親自做統戰工作,是貫徹執行黨的統戰政策的帶頭人,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胸懷,從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對黨外民主人士坦誠相待,主動求教,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同他們建立了誠摯深厚的友誼。在延安與黃炎培的一席「窯洞對」,被傳為千古佳話。毛澤東熱情、坦率、幽默、風趣、樸實的作風以及不以領袖自居、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優良作風,使人由衷敬佩。同戰地記者一邊嗑瓜子一邊談話的音容笑貌,令民主人士直到耄耋之年,仍唏噓不已。

  毛澤東酷愛文史、諳熟詞律、熱愛戲劇曲藝藝術,他一生中與科學家、哲史學家、作家和藝術家交往頻繁。私人往來、思想交流、學術切磋、合作共事、詩詞唱和、藝術欣賞等等,雖然形式不一,但終其一生幾乎從未中斷過。在平山西柏坡專門就《朱元璋傳》同吳晗談了一個晚上,圍繞文藝方針問題特地去信請艾青「惠臨一敘」;關於如何辦好報紙,鄭重向趙超構建議,應該經常到下面去接觸群眾;與柳亞子、郭沫若等人的詩詞唱和,更是為中國詩歌史增添了不少光彩……這部分內容,可以說是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態度的最佳詮釋。

  毛澤東對老師和親友極重感情。他對黎錦熙等老師非常尊重,始終保持密切關係。彼此相互影響、密切融洽、情深意長。1948年底,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黎錦熙斷然撕毀國民黨政府的「撤退函」,公開聲稱要坐等「令唐宗宋祖都稍遜風騷」的偉人的到來。毛澤東愛家庭、愛兒女,對親朋故舊也更重友情。他堅持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論誼的原則,在濃濃的親情中,也從不放鬆對親朋舊友的嚴格要求。

  通過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展示給讀者的,既不是歷史學家筆下程式化的毛澤東,也不是教科書上概念化的毛澤東,更不是經過藝術加工神話了的毛澤東,而是一個偉大而普通的人民領袖,一個真實、鮮活的毛澤東。

  《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一書的寫作風格不僅僅是回憶與懷念,更是對毛澤東作為一個偉人、同時又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種解讀和再現。這種解讀以毛澤東一生所經歷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以他同名流們商討中國革命和治國安邦大計及對他們平易友好相待為依託,重點著眼於毛澤東個性的表現、個性的發展和個性的魅力;這種再現以敘事的方式、以樸素的語言、以拳拳的真情在毛澤東的偉績與個性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突出表現他的人格魅力。從1976年至今,毛澤東逝世已經二十七年了。在這二十七年間,幾乎一整代和毛澤東同時代的人離開了人世,同時也有一整代新人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成長了起來。在這新的世界里,《毛澤東與文化界名流》將帶著敬仰他、懷念他的年長一輩的讀者,帶著仰慕他、想了解他的年輕一輩的讀者一同去感覺毛澤東人格化、個性化的平凡,去體會他因平凡而產生的偉大,因偉大而產生的永遠。(魯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22: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