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國時期「荷蘭大使館」修繕 建造者為蕭薔之祖父

[複製鏈接]

249

主題

346

帖子

170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ckchina258 發表於 2016-1-15 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位於南京鼓樓區老菜市8號的荷蘭大使館在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后,終於揭開了面紗。在南京市文廣新局組織的探訪中,記者發現,荷蘭大使館不僅以「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了本來面貌,其神秘身世也被揭開。原來,這棟南京僅有的中式風格的民國大使館建築,其建造者竟然是著名武俠小說家蕭逸的父親、著名演員蕭薔的爺爺。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冷天博士介紹,荷蘭大使館採用「中國特色大屋頂式建築風格」,和其他西式大使館建築相比,明顯是個特例。而整個頤和路民國公館區,採用中式風格的別墅只有兩座,除了荷蘭大使館,另外一座是寧海路5號的馬歇爾公館(原金城銀行宿舍)。

荷蘭大使館原來是一組建築群,共有混凝土結構樓房9棟,後來只剩下1棟二層建築。南京市文廣新局對該樓進行過全面檢查,結論是這座曾經美輪美奐的民國建築已是「危樓」。

去年下半年,荷蘭大使館的維修正式啟動,這也是這棟建築建成以來,首次動「大手術」。

冷天博士是這次修繕項目的主創設計師。修繕完畢后,荷蘭大使館老樓保留了主體的磚混結構,外牆採用泰山青磚清水砌築,直抵10米高檐口,兜圈設置一道精美的「壽」字紋水泥花磚。鋼質外窗和上口的磚砌平拱,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這次修繕中,一些原有的建築細節得到保留和再現。冷天說,修繕前,二樓陽台門窗上僅保留著一塊老玻璃,他們據此定做了一模一樣的玻璃,進行安裝替換。衛生間的瓷磚也很有特色,只鋪設到牆體的中間,猶如牆裙。最上面的瓷磚有特製的收口,與美齡宮衛生間的瓷磚很相像,這個建築特點在修繕中也得到重現。

記者看到,荷蘭大使館室內還保留了一大塊當年的水磨石地磚,為傳統中式的「壽」字紋。

其他的建築細節,如地下室的排氣孔、木地板、長格窗、鋼門,此次維修中都根據歷史照片進行了復原。

為什麼南京現存民國大使館建築中,只有荷蘭大使館採用中式建築風格?這個問題在此次修繕中,隨著歷史資料的豐富,也得到解決。

冷天告訴記者,為了搜集該建築遺產的歷史資料,他給荷蘭駐華大使館發去電子郵件。

很快,來自民國時期任荷蘭駐華大使艾森後裔和荷蘭國家檔案館的一批珍貴老照片,「飛」到了冷天的手中,荷蘭籍獨立學者張克雷先生也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冷天說,以前一些著作中「荷蘭大使館建於1935年」的記載可以否定了。原來,最早的荷蘭駐華公使館,位於南東瓜市3號,該樓抗戰期間被封存。抗戰勝利后,荷蘭大使館遷回南京,1947年6月中旬,荷蘭大使館才正式從臨時場所進駐老菜市,使用這棟中式建築。

「這棟建築不是荷蘭大使館建造的,而是從一個名叫『蕭成夫』的人手中買下的。」冷天說,見證人蕭之楚是民國著名將領,根據民國時期政要常常以親屬名義建房的情況分析,老菜市8號荷蘭大使館的真正建造者和最初的產權所有者,極有可能是蕭之楚,其建造年代是1946年-1947年左右,落成后就賣給了荷蘭大使館。也就是說,荷蘭大使館的中式建築風格,其實是蕭之楚確認的。

冷天介紹,蕭之楚很多人並不知道,但他的後代卻非常知名。蕭之楚的兒子蕭逸,是著名的新派武俠小說家,與金庸齊名。而蕭之楚的孫女,則是中國台灣著名演員蕭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