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複製鏈接]

22

主題

58

帖子

2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lum1000 發表於 2015-12-13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 2015-12-11 10:30:44            
【摘要】對於今天中國教育面臨巨大危機,很多人估計遠遠不足。因為教育不同於政治、經濟、軍事活動,處理不當會馬上產生後果,立竿見影。

考察今天美國的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更為警策,更加清醒。除經濟總量之外,美國在軍事、科技、管理、教育、文化等眾多層面均領先於世界各國。支撐這個世界第一領跑能力的當然是實力。而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的背後,不言而喻是人才。從每年獲得諾貝爾獎各種獎項的人數,以及世界科技新聞,就可以看出美國巨大、雄厚的人才實力。同樣,在文化、體育、藝術、學術等方面,美國也具有巨大的人才儲備。
人才由教育培養出來。人才的培養大約是三十年一代人。今日在校學生到2049年(建國100年)時則為中國社會中堅。從這個角度省察中國今日的教育能否為此承擔歷史重任,是刻不容緩的戰略思考。
毋庸諱言,中國教育原先存在的根本觀念和體制問題,現在已經出現災難性後果,而且積重難返。對於今天中國教育面臨巨大危機,很多人估計遠遠不足。因為教育不同於政治、經濟、軍事活動,處理不當會馬上產生後果,立竿見影。教育造成的後果大約三十年以後才能出來。教育涉及每個個體的一生,涉及群體的是一代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訓是人們總結的真理。我們現在出現的社會問題,根源至少在三十年前。而我們當前更嚴重的教育問題,大概到三十年後會爆發為社會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對於教育立即作出根本的戰略性調整,則未來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無異於羊入狼群,後果令人不堪設想。
一、尖銳的兩大現實問題
1、龐大的教育規模後面是世界一流人才斷缺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和菲爾茨獎是公認的當今世界科學水準的一個重要尺度。中國大陸至今無人獲得這兩個獎項,說明中國大陸現有的自然科學家屬於世界一流的幾乎沒有。每年世界發布的十大科技新聞,至今也與中國無緣。這個現象常被人們提起,也成為國人的一個心結。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
(註:寫作此文時,屠呦呦尚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反思一個特殊的現象會讓我們不寒而慄:迄今為止所有獲得諾貝爾科學獎、菲爾茨獎的中國人(包括華裔外國人):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丘成桐、陶哲軒等人,都沒有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上過學。反過來說,1949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中國人數以億計,至今卻沒有出現一個諾貝爾獎、菲爾茨獎獲得者。
當然,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領域(例如人工合成胰島素)曾經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而從事「兩彈一星」和其他某些工程研究的科學家,不少應該屬於世界一流,例如錢學森、華羅庚等人。然而,這些科學家都不是新中國培養的,基本上也都是歐美的留學生。
1949年後中國仍然不斷派遣留學生,上世紀80年代后留學生更多。今日中國已經或曾經在海外留學的人員有3百萬之多,歸國者上百萬。按照一般規律,一個人從事科學創造的黃金年齡是30~40歲。如果說1970年代之前中國教育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那麼在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改革開放以後,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培養的學生包括留學生達到這個黃金時段的中國人至少幾千萬。但是,其中至今仍然沒有出現世界一流科學家。
簡單歸納一下以上信息,我們可知:第一,中國人有能力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第二,1949年以後我們自己卻培養不出世界一流科學家。結論自然指向一個總根源:教育。
這就是錢學森不斷提問的要害:為什麼我們的大學不能培養世界一流人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由於國際戰略的因素,今後中國不可能從外國引進頂尖的科技人才,必須靠自己培養。像1950年代大批海外科學家歸國的情景,是一去不會復返了。
可能也有極少數例外:陳景潤的成就應該是世界一流。最近張益唐關於「孿生素數」證明的成果也達到世界一流。但是這兩個個案不能從根本上回答中國教育在科技人才培養上的尖銳問題,即「錢學森之問」。
中國當前也在追趕世界科學技術前沿,航天和軍事科技猶為矚目。但是,這些都屬於模仿和追蹤,儘管是世界第二、第三,仍然不是領先。科技不能領先,成為世界第一政治、經濟大國的中國何以應對世界?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絕大多數領域,占居最高學術地位的仍然是「五四」一代學者。雖然哲學社會科學每年都有很多「成果」,也有國家重大項目和課題,但是,其學術水平實在乏善可陳。少數學科例如考古學,由於新材料的發現而有所推進;經濟學由於現實問題而拓展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對策。但是在學術水準上,仍然沒有重大突破。
反觀今日之中國學校,尤其是大中城市,從幼兒園到大學,其規模之大,設備之新,可謂空前。全國「985」大學39所,「211」大學100多所,省市重點中學、小學更是無法統計。國家的教育投入雖然只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4%,但比起當年的西南聯大,甚至民國時期的北大、清華的投入,可謂天壤之別。此外,今日中國基礎教育基本普及,文盲基本消除。從每個家庭來說,子女教育可能是家庭除了買房之外的第二大投資,可謂不惜血本。社會上的課外教育是當前中國巨大的產業。教育,實際上得到舉國重視。然而,為什麼中國不能出現世界一流人才?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大批留學生中也沒有世界一流人才。這與20世紀初的中國留學生人才輩出的現象,形成鮮明對照。
原因在哪裡?
2、社會道德失去底線,人格教育失敗
人類社會總是從野蠻走向文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這一目標,培養社會公民的文明素養。故孟子曰:「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禮記·學記》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韓愈《師說》亦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沒有人天生就能獲得人類的文明,每個個體進入文明的捷徑就是教育。無教養的人就是野蠻人。因此,每個個體成長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接受教育。教育也因此稱為啟蒙、「開蒙」。這些教育的成果,對於每個個體會產生終生的影響。因此,在社會生活的長河中,教育是上游。如果上游污染了,下游是無論如何清除不了的。
當下中國社會出現種種空前嚴重的道德缺失事件,也從根本上暴露出教育的深刻危機。下面只提及一些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現象,這些現象雖然與一般的違法犯罪相關,但本文重在揭示這些事件背後深層的道德空缺。
首先是社會性的欺詐。幾乎所有的成年中國人都有遭遇詐騙的經歷,例如電話、手機信息、Email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詐騙活動幾乎天天發生,肆無忌憚。中國製造品的造假範圍和程度絕對世界第一,而且大面積涉及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突破安全底線。中國欺詐方式之新奇獨特堪稱世界第一,不僅有假公司、假警察、假軍官、假高幹,甚至有假學校、假軍隊。中國的騙子人數穩居世界第一是毫無問題的,可以推斷大多是受過教育的,甚至是掌握高科技知識的人。這些概括說明發生在中國的欺詐行為具有一種「社會性」。中國的社會性欺詐可謂無孔不入,難以想象,防不勝防。每個人在生活中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造成不同物質和精神損失。社會性的欺詐給人們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社會性欺詐表明進行這些欺詐行為的人對於道德的淡漠和蔑視,更從廣度上表明道德感缺失的社會普遍性、整體性。
其次是一些令人尊重行業的職業性犯罪。例如產科醫生販賣嬰兒,教師姦汙、猥褻幼女,醫生姦汙病人,法官犯法,等等。醫生、教師、法官的職業本身就具有道德的含義。所有這些犯罪人員絕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因此,這些行為不僅僅是犯罪,實質是喪盡天良,表明道德缺失前所未有的深度。
最後是校園血案頻發,更讓人們心驚膽戰。從1990年代開始,在校學生自殺和他殺的案件大幅度上升。一度在大學生中盛傳「感謝不殺之恩」成為畢業用語。這其中轟動全國的是「馬加爵殺人案」、「付成勵殺人案」等,轟動世界的是「朱令鉈中毒案」。
孤立地看這些似乎都是偶然事件,沒有普遍性。但是,從現在頻發的難以統計的校園自殺和他殺案件,應該不能簡單認為這些都是偶然事件。用金屬鉈毒殺自己同學的事件在不斷重演。1997年5月,北京大學1994級化學系兩名學生因同學投毒發生鉈中毒。2007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發生3名大學生鉈中毒。[2]殘殺室友的血案也不是清華個案,北大發生過,復旦的投毒案近日正開庭審判。這些中國最好大學中的殘殺室友案,實在是令人寒心徹骨,徹底絕望。甚至在中國政法大學這個法學最高學府的教室里,學生用刀砍殺老師,真是空前絕後的絕大諷刺!
更加令人憂慮的是,校園血案已經從大學蔓延到中學。2008年10月4日晚,山西朔州一中的郝旭東老師,被一名16歲的高一學生連捅幾刀,倒在血泊中。這個自稱是「倒數第一、差生、壞學生,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的學生,在一張活頁紙上寫下300餘字的「死亡筆記」:
不光是老師,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學也是,他們歧視我……我也不會去尊重他們,我的心靈漸漸扭曲。我採用了這種最極(端)的方法。我不會去後悔,從我這個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這種方式可以喚醒人們對學生的態度,認識社會,認識國家,認識到老師的混蛋,讓教育業(也)可以改變。
不難看到這個絕命辭所指何處。
校園生活應該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有什麼理由要毀棄、自殺?師生、同學之情是最珍貴的情感之一,有什麼仇恨要相互殘殺?我們很難完整統計近20年來中國校園血案的次數,也很難描繪具體的情景。僅從上面描述的情況來看,有一點可以肯定,今日中國校園發生的血案決不能看成是偶然。校園血案展示了在校學生心理和人格扭曲的極致,反映了當下學校人格教育的深層失敗。當然,古今中外也有校園血案,美國校園槍擊案也令人震驚。但是我們絕不能將此與中國校園血案混為一談。設想一下,如果今日中國的學生像美國學生那樣手裡有槍,校園情景我們能夠想象嗎?
社會對於每個人的約束分為剛性與柔性、內在與外在。法律、法規、上司、家長、老師等等的約束是剛性的、外在的。道德、信仰等約束是柔性的、內在的。我們社會如果只有剛性的、外在的約束,失去柔性的、內在的約束,也一定會崩潰。如果說,連受教育者甚至受高等教育者都沒有道德自律,社會的道德底線則絕無保障。更何況受教育者帶著心靈的創痛,扭曲的人格,他們的社會行為如何能有道德底線!
由以上兩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分析,足以證明當下中國教育在深層次上的失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