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木春山:中國軍改的三大全球著眼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1-27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軍隊改革大幕拉開,今後將逐步有更明晰的政策順次出台。與經濟深化改革一樣,軍隊改革也將成為貫穿習時代中國發展變革的革命性事件。
此前不少人用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建制例子來解釋中國軍隊改革。其實中國軍隊改革不只要改變外在模式,也在改革裡層空間,和美俄的軍事建制有同有異。木叔談談初步觀察到的改革的三個著眼點。
這一變革符合世界軍事變革潮流。
習在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提到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未來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這些「新詞」有一個潛台詞就是軍隊戰區劃分的變革。外界通常會用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建制來做類比,其實美俄兩國軍事體制雖然不同,但對作戰區域的劃分卻有相似之處,特別是會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比較重大的調整。
從俄羅斯方面來看,根據5年前頒布的《關於俄羅斯聯邦軍事行政劃分》指令,形成了中央軍區,南部軍區,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四個軍區。俄羅斯幅員遼闊的土地,只劃分四個軍區,既可以精簡冗員,有效快速反應;又能夠合理配置資源,集中精力投入軍事建設和鬥爭準備。
2014年俄羅斯設立了一個北極司令部,這一司令部的地位相當於第五軍區,因為該司令部將其他軍區涉及到北極地區的相關部隊都涵蓋在內,並且成立了兩個新的快速反應部隊,完全具有大軍區性質。而且也與美國方面以戰區司令部制主導的全球軍事區域劃分和作戰管理協調指向非常類似。
美國的軍區劃分並非從國內考慮,而是從全球考慮。2013年之前有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2013年之後新成立了非洲司令部,以示對非洲地區的戰略重視。這些司令部所轄的地區就成為一個個戰區。
美國人叫其「戰區」是符合自圓其說的邏輯。因為戰區的概念綜合了政治、歷史、地理等因素,是以作戰為目的或執行戰略任務而劃分的作戰區域。比如太平洋司令部和歐洲司令部1947年就成立了,這是二戰後應對當地局勢的一種反應。而北方司令部的北方戰區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才成立的,以示對全球反恐局勢變化的應對之策。
因而在美國毫不掩蓋其全球利益的背景下,戰區就是明確維護美國全球利益的基礎性軍事行為平台,一旦本戰區轄區出現損害美國利益的事件,戰區的戰時運作體制將會有效行事其職能,戰鬥準備隨時完成。
這種劃分,反過來看,也是美國沒有將其本土分成多個戰區的原因——全球戰區的數十年實踐,已基本將美國的防禦體系推進到了境外各地,刻意保持著一種前線遠離本土的狀態。一旦戰端一開,全美國就成為一整個因應主體,需要全國步驟統一來應付外來之敵。
中國的軍隊改革是在借鑒美俄雙方優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行的自我特色變革與創新,適應中國軍隊發展邏輯以及面臨的威脅和挑戰。特別是在美俄都在最近幾年新建司令部的背景下,中國軍隊改革的必要性也呼之欲出。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改革並不是以美俄哪一方為模板進行的,而是符合世界主流軍事發展方向,目的是提升戰鬥力和防禦能力。
這一變革符合「習式改革」的必然邏輯。
早在2013年中國的軍事變革就一直在路上,時快時慢,但一直前行。比如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立了國安委,這不只是軍隊改革的任務,但符合軍隊改革的邏輯,也是中國整體安全改革方略的重要一步棋。軍隊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改革中發生一些結構性變化。
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划設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這是一個具體舉措,也是數十年來解放軍對近海軍事防禦方針的一次重大轉折,具有當然的改革甚至變革意義。
半年多后的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組織」針對軍事問題的集體學習。習在會上提到了「軍事創新」以及觀念轉變的四個問題。用習的話說,破除思維定勢,需要思想「大解放」。這等於是給軍事變革做了輿論準備。幾乎與此同時外界已經透出風聲稱中國軍隊改革大幕已然拉開。
木叔曾寫過評論,注意到習當時提及「改變固守部門利益的思維定勢,樹立全軍一盤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觀念」,以及「改變單一軍種作戰的思維定勢,樹立諸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思想觀念」。這與如今強調軍事改革的態度高度一致。
彼時幾個月,解放軍在渤黃東南四大海域分別進行了海軍演習,在東南沿海的軍區也進行了陸空演習。力度罕見。特別是朱日和軍演,打破了「紅軍必勝、藍軍必敗」的思維定勢,以軍事鬥爭現實為出發點的實事求是精神,抵消了既有利益模式的干擾和侵襲,是軍事思想領域變革的重要一步。
另外,《漢和防務評論》去年就透露中國在最高戰略層次設立了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國防部發言人耿彥生在被問到此問題時也沒有否認,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探索,「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改革之路。」這與習強調「全軍一盤棋、全國一盤棋」的觀念,本質上也是不謀而合的。
這一變革著眼於「內外兼顧」。
軍隊的任務本質上是防止外敵入侵,保護國家領土安全。因而軍隊的本質是對外事務,具有外交特質。
任何國家的軍隊改革當然有對外的目的指向性,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因而習在這次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了「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信息化」是現代軍事發展的核心,也是中國軍隊必須適應的世界軍事變革現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江任軍委主席的時代,特別是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以及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后,中國開始在軍事創新領域加速前行。10多年後的世界更是如此,網路和空天都已經成為新邊疆,最近中美就所謂「解放軍黑客」攻擊問題頻頻過招,其實就是一種信息戰的戰爭形態。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弱勢一方的損失可能比機械化戰爭的損失還大。
「信息化戰爭」也對國家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所以習在多個場合都提到了要維護綜合安全。其中軍隊負有重要的安全保障職責。
傳統安全主要是維護國土安全、主權安全。這是軍隊的基本職責;而綜合安全則更加重視網路安全和海外利益。這是現代化軍隊的保障必須。目前中國的國際環境出現了一些複雜因素,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面臨恐怖襲擊等非傳統安全因素的滲透和挑戰;同時隨著中國海外政治經濟外交活動的深入,維護海外必要的戰略高地也成了中國利益的合理延伸。
在此背景下,軍隊任務的潛移默化改變,以及軍事變革適應這種全球變化趨勢,就成了題中之意。
但本質上講,習的講話是對中國軍隊體制變化提出的「內生型要求」。域外國家或恐怖主義對中國的刺激,只是加深了習對軍隊變革緊迫性的認知,也是在30多年中國軍隊未戰的大背景下,變軍事被動為軍事主動的一次戰略大調整。再結合習在軍隊強勢反腐等大事件也可以看出,軍隊改革時間表和任務內容的出爐,根本目的維護的是國內穩定、周邊安穩的發展環境,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提供足夠的戰略支撐。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