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如何突破美國打造的南海包圍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1-20 0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殿成
自2010年美國高調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加緊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強化亞太同盟體系,擴大盟友合作以制約中國影響力的增強。聯繫近期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明裡暗裡拉偏架,甚至親自調兵遣將在南海採取挑釁性的軍事行動,積極打造對華南海包圍圈。與此同時,美國力推「跨太平洋夥伴自由貿易」(TPP),企圖邊緣化中國、以確立其對亞太區域合作的支配地位,對中國拓展區域經濟空間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對華戰略已呈咄咄逼人之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何突破美國打造的南海包圍圈呢?
美軍逞強示威 推進「亞太再平衡」
亞太國家間存在著歷史遺留的敏感問題,讓美國找到了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切入點。對於南海問題,美國政府一直公開聲稱不選邊站,保持中立,但明裡暗裡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南海爭端國勾結。同時,美國以南海航行自由為借口,挑戰中國對該海域的領土主張,挑唆菲越馬等南海爭端國家與中國展開面對面的對抗,還縱容、協助菲律賓將中國告上聯合國海事法庭。由於這種做法收效甚微,美國就公開派遣先進艦機進入南海爭議海域,直接為菲越馬等國保駕護航,直接挑戰中國南海主權底線。
10月27日美軍導彈驅逐艦「拉森號」非法進入中國南海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的12海里水域;11月5日,美國海軍CVN-71羅斯福號航母駛入南海敏感海域並與「拉森號」匯合;11月8日-9日,美軍B-52戰略轟炸機於連續兩天飛越中國在南海人造島礁附近海域。美軍接二連三的進入具有戰略敏感性的南海海域,導致緊張南海局勢驟然升溫,其目的無非就是拉升南海問題的關注度,鼓勵南海各聲索國保持對華強硬姿態,迫使中國強硬出擊,繼而破壞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為其加速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務,為其能夠名正言順介入南海事務,遏制中國和平崛起找到最好的「遮羞布」。
美國盟友大串聯 打造對華戰略包圍圈
美國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與中國在亞太不存領海爭端,更不是東海或南海主權爭端國,只能以所謂的「航行自由」或「航行安全」為借口,有限介入地區海洋權益爭端。於是,為了更大範圍地牽制中國,美國挑唆、拉攏東海、南海各聲索國保持密切配合,以抗衡中國的海洋維權行動,繼而打造和形成對華戰略圍堵之勢。
美國的這種想法也正中菲律賓、日本等國下懷。從菲律賓方面來看,自阿基若三世上台以來,菲律賓與中國關係一直受到各種因素困擾。特別是黃岩島事件后,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了強硬立場,但菲自知國小力弱,其一方面加強與美日等國的軍事合作,增加與中國周旋的籌碼;另一方面不顧中國強烈反對,提起南海仲裁案,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進而推動南海問題的國際化和複雜化,企圖逼迫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做出更大的讓步。就日本而言,自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日本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的關係,一方面希望以此助推美國亞太戰略,並成為美亞太布局的「次軸心」,形成以美日同盟為基礎的多邊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利用各種外交場合,肆意詆毀中國在南海的合法行動,不顧事實地宣揚「中國威脅論」,加緊與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行軍事和外交串聯,藉此打造「亞太海洋安全同盟」,並強化對華遏制態勢。
美國公然介入亞太地區島嶼爭端,或明或暗地站在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那邊,實際上破壞了區域穩定,因為它不鼓勵區內國家不去尋求外交方式解決爭議,不僅讓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更難以進行協商,還使得菲律賓這樣毫無軍事實力的國家,以為可採取他們本來不該採取的冒險行為,並在南海相關國家中產生了一定的示範效應。繼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向海牙國際仲裁法庭提起上訴之後,印度尼西亞在南海問題上也逐漸顯現出強硬的姿態。印尼安全部長表示,如果不能與北京就南海的「領土主權問題」通過對話來解決,印尼有可能將中國告上國際刑事法庭,這可能為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相關各方調整姿態 南海局勢有望緩和
以往,在南海爭端中宣稱不持立場的美國,曾向菲律賓、越南等國提供不少安全援助,對挑戰中國的行動予以暗中支持,但這些國家大都表現「力不從心」的姿態,責怪美國的幫助遠遠不夠。如今,美國親自上陣派兵硬闖南海,按理說他的盟友應積極配合美國。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美國雖然敦促日本多多介入南海問題,但鑒於中日關係剛剛有所好轉,日本也不想惹怒中國。日前,越南也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中越兩國領導人均提出要積極探討解決南海爭端的辦法,利用現有機制管控海上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而作為本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東道國,菲律賓更是明確宣布APEC會議並非是討論南海問題的合適場合。菲總統阿基諾表示,要給予習近平主席熱情接待。可以說,中國周邊國家正積極調整對華外交政策,並希望能夠將政治議題與經濟議題分開來談,而中國也希望利用經濟貿易改善和強化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並助其建立獨自與中國周旋也能獲得利益的能力和信心。
客觀而言,中國周邊國家希望能夠得到美國的安全保障,更希望能從中國和平崛起中獲益。美國攪局南海,操縱小國聯合圍堵中國,以便「漁翁得利」的做法,不僅讓南海周邊各國感到失望,對中國也沒有起到預想的威懾效果。在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同時,中國仍繼續加快在南海島礁建設行動。其實,美國也在調整對華外交姿態,共同規避海上衝突。11月16日,美國海軍「斯特蒂姆」號驅逐艦抵達上海,開始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中美海軍軍艦還將在長江口附近海域進行通信、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演訓、以及聯合搜救等科目演練。由此可見,美國軍方的激進情緒有所平復,逐漸恢復戰略清醒,保持政策的模糊性顯然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短期內,南海緊張局勢或有望得到緩和。
推動地區和平與多邊合作 實現外交戰略突圍
目前來看,美國在亞太的戰略部署尚未調整到位,因此「介入但不捲入,摩擦但不失控」仍是美為盟友提供支持的底線,隨著其戰略部署調整到位,「強力間接支援與有限直接交戰相結合」可能逐漸成為軍事選項。在這種背景下,未來南海或將難以平靜,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將更加複雜,維護地區和平與海洋權益的阻力也會進一步增大。
對於中國而言,這是大國崛起中必然面臨的一種情況,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不輕易被環境所挑動。同時,中國沒有局限於近周邊,以及海洋纏鬥和角力,而是在保持這些涉及主權權益問題上的持續用力同時,在大周邊開始發力。而且,這種發力不是傳統地緣戰略,結盟對抗的形式。中國將以持續推動地區和平與多邊合作,實現外交戰略突圍。
在G20和APEC「雙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用中國智慧向世界傳遞中國好聲音,闡述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實現亞太自貿區的政策建議,並通過"一路一帶"以及國際產能合作轉移等新的合作倡議和"中國方案"。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將與這些國家構建起「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切實鞏固周邊及更大範圍的安全環境,無形之中突破美國打造的南海包圍圈。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