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造得出高鐵也要造出好圓珠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1-11 1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為何造得出高鐵、大飛機,卻造不好圓珠筆和馬桶蓋?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認為,「圓珠筆不好用」等問題背後,還是技能人才的培養問題,「一個國家最頂級的產品有一批高端人才去生產,但是更大眾化、更常用、進入家庭或者說我們經常用的筆,則需要靠更多的勞動者尤其是技能勞動者在日常生產當中提高質量。」(《中國經濟周刊》11月10日)
時下的「中國製造」,可以讓高鐵飛馳、蛟龍入海、玉兔登月,甚至中國技工也能在世界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為何卻難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圓珠筆、一個國人在海外瘋搶的馬桶蓋?這個令人神傷的問題背後,對應著「中國製造」所處的尷尬現實,即「重點領域領先,系統性落後」。
2015年年初,《去日本買只馬桶蓋》 的網文引發熱議。此後有數據說,上半年國內智能馬桶的銷量增加了5~8倍,甚至有些企業增長了十幾倍。這說明兩點:一是中國製造業不缺乏勵精圖治的精神;二是在製造技藝上,我們未必不能短期內追趕上先進。那為什麼就不抓不改、不重視不自強呢?其實道理也不複雜,一個人見人愛的智能馬桶蓋背後,依附著諸多寶貴的產業要素:暢通的技術轉化與轉移機制,優良而穩定的工藝保障機制,成熟的人才與誠信的市場機制。中國人多,集中優勢力量攻破馬桶蓋或圓珠筆領域,不費吹灰之力,但要在所有大眾產業上保持這樣的水準與態勢,難免就捉襟見肘了。
產品好不好,用戶最知道。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佔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伴隨著「海淘」數字的天量走勢——被誤讀的德國也好,被誇張的日本也罷,民眾對製造業的價值期許,似乎始終離不開「匠人精神」。對於製造業來說,這是個刷臉的時代,也是個為情懷充值的時代,更是個日益褒賞「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的時代。我們還剛剛從「山寨之都」轉身走向「創新之城」,標準、技藝、程序、服務、制度,與製造強國仍有不小差距:習慣了山寨顏值,卻臨摹不了靈魂;見多了高仿A貨,卻懶得費心創新。一切只為早點兌換為市場價格,哪還顧得上產品里的情懷與溫度。在產業工人中,最大規模的技能人才的缺失,是馬桶蓋或圓珠筆之殤的根源之一。
一個常見的誤區是:高精尖領域需要大師,大眾產品學徒足矣。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這個「常識」成為逼著國內消費者「海淘」的致命性成見。此前發布的《中國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5)》指出,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沒錢的時候,買東西圖個「有」;錢包稍稍鼓起來時,買東西就得講究「好」。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市場鐵律。不過,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奔跑的節奏太快,來不及精益求精;二是因為藍領技工的價值兌現通道過於狹窄,大師級工匠難以找到接班人——結果呢,一支圓珠筆或一個馬桶蓋上,還難以容下價值堅守與職業精神。
好在我們已經認識到這個短板,比如人社部聯合財政部,從今年8月開始在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全國12個省區市推廣「新型學徒制試點」。不過,就像「暴發戶易求,貴族難得」一樣,工人易找,工匠難覓。培養一個不上心的操作工,和錘鍊一個會走心的大師級工匠,遠不是一個概念。遠的道理不說,近的共識起碼要形成:「中國製造」2025年要與世界接軌,那麼,大眾產品便離不開大師級工匠的技藝支撐。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