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五年規劃,和老百姓有啥關係?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習慣上把五年當成一個階段性節點。今年是「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啟幕的關鍵一年。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為中國未來5年發展謀篇布局。

  個人和組織發展,需要一個規劃,一個國家更是如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看起來非常高大上,關係國家發展全局,表現為一個個發展目標和數字,但這些發展成就和目標,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人民生活上,體現在民眾衣食住行的變化中。

  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發展成效的標尺。「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就業基礎穩定、收入同步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健全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補短板、兜底線、織密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向著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穩步前進。

  國民經濟增長目標,是制定五年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和觀測指標。尤其是具有標誌性的GDP數據,小數點后細微的變化,都能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不過,我們重視GDP,但又不能陷入唯GDP主義。這五年來的經濟增長,不僅更重視質量和效益,而且更注重發展成果能否增進人民福祉,給普通民眾帶來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業崗位、更高的幸福感。反之,以消耗資源、環境為代價,甚至犧牲公眾利益的增長,數字再漂亮,對民眾來說也沒有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期間中國就業發展目標為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僅在前4年,2011年至2014年就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119萬人,提前實現「十二五」目標。尤其是在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帶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空前高漲,同時也進一步帶動了社會就業。

  而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更是直接與民生相關。交通、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教育、醫衛、文化事業的持續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環境。精準扶貧的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城鄉醫保、養老保險的全覆蓋,更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就定下了民生投入不下降的「軍令狀」,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並沒有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我國將財政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保障民生投入,既是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本職責,也會給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當選總書記后首次與記者見面時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這平實的話語,準確詮釋了改革發展和保障民生的關係。保障、改善民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莊嚴承諾,要體現在國家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中,還要能翻譯成老百姓聽得懂的民生話語,落實為普通民眾能夠感受到的民生變化。(丁永勛)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