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性看待「日貨」

[複製鏈接]

9

主題

9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cky66 發表於 2015-9-25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今網路上個別人成天宣揚「抵制日貨」論調,今天抵制日系車子,明天抵制電飯鍋、馬桶蓋。社會上對此類言論的評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曰「愛國論」,二曰「愚蠢論」。前者以為日本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對中國的依存度很高,只要我們團結起來抵制不買日貨一個月,日本經濟就會崩潰。那樣他們的政府便會向我國服軟,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便會順利解決。後者則強調中國市場對日本產品的需求極為廣泛,這種抵制很難落到實處,同時,即便真的實現了對日貨的抵制,也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危害。但是,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真正要害在於要理清三個層面的關係:1、從事實上界定「抵制日貨」的概念;2、從價值上判斷「抵制日貨」的意義;3、從後果上思考「抵制日貨」的效用。
首先讓我們先界定一下何謂「抵制日貨」。「抵制日貨」從其字面意義上有兩重含義,一為政府層面拒絕進口日本商品,二為公民個人基於個人意願不買日本產品。顯然,目前中國政府雖常常指責日本,但兩國關係尚屬正常,看不出它有禁止進口日本商品的意圖。那麼所謂「抵制日貨」指的就是第二種含義了,即公民個人基於個人意願不買日本產品。不過,近幾年來中國的「抵制日貨」行動已經不僅僅限於不買日本產品了,比如在西安、北京等地發生過打砸日本車的事件,在揚州等城市的一些消費場所出現「日本人禁止入內」的標誌。這些行為能否稱為「抵制日貨」呢?筆者認為當然不行。打砸日本車是公然侵犯私人的財產自由權,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應予嚴懲。而在消費場所貼出「日本人禁止入內」的標誌一方面屬於明顯的市場歧視行為,另一方面也違反國際私法中外國人享有相同國民待遇的相關規定,一樣應明文禁止。由此可見,只有公民基於個人意願不買日本產品的行為才能稱為「抵制日貨」, 它完全是合法而正當的,因為它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下面我們就從價值上判斷一下「抵制日貨」的意義。
「抵制日貨」的意義在哪裡?筆者認為其意義就在於如果這種行為完全出於公民個人基於「愛國」的理由,那麼對他以及和他持同樣觀點的人來說這種行為就具有正麵價值。但是,在此應特別注意,這種正麵價值僅僅是持「抵制日貨」愛國論者的個人觀點,他們可以支持「抵制日貨」,但也要允許別人反對「抵制日貨」,因此那些認為「抵制日貨」十分愚蠢的觀點同樣可以與其共存,國家沒必要非要在二者之間分出對錯。在社會中不同觀點的存在是合理而必要的,我們不需要單一的聲音。不管是支持「抵制日貨」還是反對「抵制日貨」的言論,只要基於理性,沒有逾越法律的邊界,都應該允許其存在。
那麼「抵制日貨」的實際效果如何呢?筆者認為,就可見的事實而論,「抵制日貨」對日本的經濟影響幾乎沒有。這是因為「抵制日貨」者的數量在消費者中所佔份額過於低微。雖然在各種媒體上號召「抵制日貨」的聲音很大,但在現實生活中將之付諸實踐的則寥寥無幾。與「抵制日貨」的聲音相伴相生的一種聲音認為「抵制日貨」會對我國經濟及民眾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不可行。可事實上,這種擔憂純屬杞人憂天,因為沒有幾個人會真的不買日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抵制日貨」如果僅是公民個人的行為,則無可厚非。這種行為在事實上既不會對日本經濟造成什麼損失,也不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那麼對此行為應如何應對呢?很簡單,筆者認為絕對不要把此事看得過於嚴重,越把它當回事,它就越會成為一個問題。在輿論上應對這種行為既不鼓勵,也不反對,但應指出以不得違反法律為限。如此,則「抵制日貨」不會成為什麼嚴重的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