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片精誠獻中華--追憶漳籍抗日英雄蘇精誠

[複製鏈接]

9

主題

9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cky66 發表於 2015-9-23 1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民政部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中有9名閩籍英烈,這裡面除了廣為人知的 「我們的女英雄」李林等人外,還有一個不為人所熟知的、同樣是為抗日、為中華獻出年輕生命的英烈蘇精誠。在中國國力日強、人民生活和平的日子裡,這樣的抗日英烈應該讓我們好好追思和懷念。

  蘇精誠,福建省海澄(今龍海)縣人,出生於貧苦農家。在就讀於廈門美術專科學校時,加入少共青年團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返回海澄組織游擊隊,並率隊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宣傳隊長、敵工科長、宣傳科長等職。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115師團教育股長,參加平型關戰鬥。1938年6月,調任129師385旅政訓處主任,后又調任386旅宣傳科長。1939 年2月10日,隨386旅參加威縣香城固戰役,率宣傳隊至前線激勵士氣,並參加戰鬥。6月,任386旅政治部主任,1940年6月兼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8日,蘇精誠在山西韓壁戰鬥中犧牲,時年僅26歲。

  救國圖強尋道路

  蘇家祖祖輩輩以種田為生,過著「吃了上頓愁下頓」的貧寒生活。在親友的接濟下,10歲的蘇精誠在虎渡小學念了初小,14歲時在東山小學念了高小。在這所學校里,有不少進步的教師,像蘇孝恭、蘇孝順(1945年3月改名蘇靜,後為開國中將)、蘇承榮等人,大革命時就接近過共產黨,參加過學生運動。在這些教師的啟迪下,蘇精誠閱讀許多進步書籍,從中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萌發了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意識。在新思想啟發下,他毅然離校回鄉,當了小學教員。

   1931年,蘇精誠在父母的要求下考入廈門美術專科學校。這期間,他與蘇靜、蘇夢梅租了一間房子,經常一起閱讀進步書籍,探討革命道理,議論國家大事。此時九一八事變發生,蘇精誠義憤填膺,開始投入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之中,並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4 月,中央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揮師閩南,於19日攻克閩南重鎮——漳州。蘇精誠從報紙上得知這一消息后,迫不及待地和蘇靜一道離開廈門搭船回到海澄。他們一踏上家鄉的土地,就組織發動老同學和親友40多人,籌集槍支30多支,成立了一支游擊隊,蘇精誠擔任隊長。之後,他們與進駐本縣的紅三軍十九團、紅四軍二十八團取得聯繫,此後便加入紅軍隊伍,並投身於隨後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中。

  火線宣傳是好手

  在當時,宣傳教育是發動群眾、鼓舞士氣的一項重要方式,一個好的宣傳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在抗戰中,蘇精誠以他強有力的宣傳教育工作保障了部隊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戰鬥情緒。

   蘇精誠由於體型好,相貌又英武,加之年輕時積極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有過教書經歷,自然便成了宣傳員最適合的人選之一。在擔任宣傳科長時,他經常登台演唱,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地展開政治工作,在當了旅政治部主任時仍是場場不落。蘇精誠結合群眾和戰士的特點,或講話、或演說、或自己編劇演戲,因其說話風趣幽默,內容豐富多彩,而廣受群眾和戰士的喜愛。

  由於表現出色,蘇精誠先後擔任了八路軍115師團教育股長、129師385旅政訓處主任、386旅政治部主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位。但即使如此,蘇精誠對待工作仍沒有絲毫的鬆懈,而是更努力地將政治工作貫穿到戰鬥行動中,經常帶著其他宣傳隊員深入前線陣地,冒著硝煙,用激動人心的口號鼓舞戰士們英勇殺敵。甚至他還常常不顧敵人槍炮的射擊,趴在塹壕,拿著話筒,高聲進行喊話,動搖敵人軍心。

  統一戰線建奇功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而日寇已侵入華北腹地。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一系列政治主張,把對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誠的西北軍的統一戰線工作擺在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促使東北軍走上聯共抗日的道路,推動了西安事變的爆發,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命運轉折。在這一時期,蘇精誠富有成效地貫徹上述方針,作出了特殊貢獻。

  那是在8 月下旬的一天,紅一軍團在隴東固原以北同東北軍何柱國的騎兵第六師發生戰鬥,消滅了該師4個連。隨後紅軍主動停止攻擊,同騎六師在清水河一線對峙著。紅二師領導同志感到這是做東北軍工作的好機會,命蘇精誠連夜趕到一線連隊,主持爭取東北軍的工作。他一接到任務,就親自到前沿陣地,組織戰士們進行喊話,希望騎六師官兵「停止內戰,聯合起來,把槍口對準日本帝國主義」,並領著大家唱起了《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騎六師官兵被喊話和歌聲所撼動,激起了他們的民族義憤,遂派人過來進行聯繫,這樣,蘇精誠當天就與騎六師聯絡上了。

  第二天清早,蘇精誠穿上一身乾淨的灰布軍裝,精神抖擻地隻身一人應邀到騎兵六師十六團,與該團副團長董道泉直接會談。會談中,蘇精誠以雄辯的口才講述團結抗日的道理,首先向對方表明對昨天戰鬥的看法,說:「我們是不願意打東北軍的,這次出於不得已。現在上級決定把全部人員、馬匹和槍彈放還。」董道泉一聽,不住地點頭稱是,連連道謝。

  會談進行得十分順利,並取得了雙方在現陣地上停止敵對行為的口頭協議。此後,蘇精誠時常出入騎兵六師,每去一次,總要抽機會與官兵拉家常,與該師的下層官兵建立了良好的朋友關係,並取得了他們的信任。9月中旬,紅軍與東北軍騎六師終於秘密達成「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協議。

  蘇精誠前輩返回后,雙方進一步加強聯繫,人員往來頻繁。從此,清水河一線,成了一條奇特的戰線。白天,戰線上鴉雀無聲,晚上就是另外一回事,東邊紅軍戰士唱起「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河西邊東北軍就唱「打回老家去」。有時雙方還在戰地舉行聯歡會。

  對於蘇精誠成功說服東北軍並肩抗日的事迹,聶榮臻元帥在《回憶錄》中高度評價道:「蘇精誠對騎兵六師進行的工作是很成功的。……這都推動了日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捨身抗敵灑熱血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階段。日軍將其在華兵力的60%以上集中於敵後抗日戰場,向抗日根據地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面對日軍的緊逼,1月26日,陳庚旅長率旅部和直屬隊邊打邊撤,艱苦轉戰抵達武鄉縣韓壁村。當時,旅部僅有警衛連、通信連和十八團的一個營。可恨的是,這消息竟被一漢奸偷偷地泄露了出去。

  正月初一凌晨4時許,雪下的正緊。日軍一個大隊由偽軍引路,身穿八路軍服冒充我軍決死隊,鬼鬼祟祟地混過了哨卡,從西、北兩個方向繞道迂迴,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韓壁村附近。恰巧警衛班的幾個戰士到南邊的山溝里打水,便發現敵軍如潮水般壓下了山來。警衛員馬上就近報告了蘇精誠,其餘的立即跑向東頭報告陳庚旅長。

  適逢用餐時間,當蘇精誠接到報告時,敵人的槍聲已經到了村邊。蘇精誠見狀,拔出腰上的槍往外衝去,並高聲大喊:「敵人來了!敵人來了!大家快準備戰鬥,注意保護旅長安全!」他一邊指揮著從房子、窯洞里出來的士兵參加戰鬥,一邊組織人員往東邊突圍。混亂中,蘇精誠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一顆子彈射穿了蘇精誠腰部,鮮血頓時從傷口中不斷湧出。一旁的警衛員常小明見狀,忙趕去扶住蘇精誠往東撤離。不幸的是,沒走幾步,警衛員也身中數彈,但他依然堅持將蘇精誠拉入了南邊的溝里。當大部隊打回韓壁村時,在南邊溝谷的一個避雨的小窯洞里,找到了蘇精誠和警衛員常小明的遺體。那時的蘇精誠年僅26歲。蘇精誠的一生雖短,但他竭盡其所能地將其一生投入到了黨的事業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抗日戰爭中,在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黨的政治建設以及宣傳發動群眾方面做出卓越的貢獻,最後連最為年輕亦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祖國。如今,和平之花開滿大地,蘇精誠等先輩的精忠報國之懷沒有空付。我們應當深切緬懷蘇精誠英烈,這是我們對歷史的銘記,對正義的堅持,對和平的嚮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