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放下恐懼,一位華裔留學生眼裡的新疆(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23 1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放下恐懼,一位華裔留學生眼裡的新疆(圖)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查看華裔最新動態!
  


  我在美國長大的經歷中,第一次聽說新疆這個地方是因為一條公路。十六歲的我在上網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喀喇崑崙高速公路,而鑒於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也是絲綢之路的偏遠分支,它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影子。
  當時,我精力集中在與周圍的美國同學融合,還沒認同父母的中國人身份,也沒有關注中國的歷史或新聞。大學三年級我來到中國做交換生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解新疆的錯綜複雜——民族衝突、宗教壓迫,以及近幾年發生的襲擊。我身邊的中國朋友還有我自己的父母一直強烈反對我去新疆。對他們來說,只要你是漢人,在新疆隨時都可能會有維吾爾人攻擊你,但對此我一直在腦子裡保持了一個問號。在中國旅行多了,我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氣氛,走在街上可以感覺到它背後的歷史。新疆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交叉地帶,它與八個不同的國家接壤,還有非常多樣性的地理。放棄機會去這樣的一個地方非常可惜。
  


  過去60年裡,新疆的漢族人口激增。
  今年的七月底,我和兩位朋友用一周的時間遊覽了新疆。其中有一位中美混血的女生,因為皮膚稍微黑一點,在中國經常被誤認為維族人。另一位男性朋友跟我一樣,是美籍華裔,他母親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因政治迫害(解放前算地主)而被搬遷到了新疆。這次來新疆是我們一起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旅行。我們在過去一年去了中國的不少地方,但忽略了中國的西北邊。我那位男性朋友的幾個舅舅住在烏魯木齊,所以我們抓緊了這一次機會,周遊一個外國旅客平常不會去的旅遊地點。
  不過,我在中國新交的朋友並沒有分享我的激動。不久之前我準備去日本,多數人回應我必須吃東京的白草莓,請我替她們順手買化妝品。而這次我興奮地公布我要去新疆,得到的回應卻冷淡得多,那些不太熟的朋友只是輕輕地說一聲「噢」,而我最親密的朋友則說「你千萬不能去」。在這些中國朋友和我父母看來,我的這種熱情是一種無知的表現。雖然我拿著美國護照,可還是長著一張漢人的臉,其他漢人在那裡遇到的問題,我也不會倖免。但在我看來,這趟新疆之行對於完成一件我已經開始做的事情,至關重要:如果我來中國是為了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文化,那麼我就應該了解它的全部,而不僅僅是從那些除了讀讀新聞卻從未去過那裡的人所兜售的故事中去了解。老話說,眼見為實。
  突然,全中國的壞人變成了新疆人
  第一天,走在烏魯木齊的街道上,我感覺表面上這裡跟中國別的大城市沒有太大的區別。烏魯木齊滿街高樓大廈,偶爾路邊有個綠化公園,不少的標識里同樣也可以挑出彆扭的中英翻譯,比如水磨溝區的「愛派皇冠酒店」(Love Pie Crown Hotel)。新疆名為「維吾爾自治區」,但是經過幾代人在共產黨執政下的漢族移民和經濟發展之後,據2010全國人口普查,烏魯木齊75%的人口是漢族,12.5%是維吾爾族,剩下來是其他民族,包括回族、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蒙古族。觀察細一點,你才會注意到街上有賣駱駝奶的商店,有一些便利店只賣清真商品,商店名字是維吾爾語,裡面沒有漢族人。我第一天晚上走進了酒店附近這樣的一個商店找巧克力,發現裡面商品的標籤都是用一種突厥語言寫的,牌子我都不認識。排隊交錢的時候,商店裡的顧客都在看我,營業員猶豫了一下才接過我的錢。我這才明白漢族人平常不進這家商店,不知道是因為漢族對維吾爾族的刻板印象,還是漢族人不習慣用裡面的商品,或者其他什麼原因。
  


  一輛坦克面對著大巴扎停車場的入口。
  今年新疆七月份的熱量直飆40度,但烏魯木齊街頭上的警察與武警一點都沒歇著。有的街頭站著一群攜帶步槍的士兵,馬路上時不時能看到坦克慢慢地滾過。自從2009的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事件后,這裡的安保措施似乎日益加強了;當時,維吾爾族與漢族和中國政府軍警之間在二道橋一帶爆發了一系列的種族暴力衝突,其中尤以在新疆國際大巴扎的騷亂最為激烈,據中國官方報道,騷亂最後造成將近200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而烏魯木齊近兩年的暴力襲擊帶來了更加嚴格的管控。我們看到,一輛坦克面對著大巴扎停車場的入口,車頂上插著一個可口可樂牌子的太陽傘。大巴扎在解放軍南路的二道橋維吾爾小區里,周圍有清真寺和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商店。而曾經繁華的大巴扎裡面差不多是空的,商人躲在小攤後面乘涼。小販給我們講,自從2009年之後,許多遊客因為害怕再次爆發騷亂,紛紛避開這裡。
  我朋友的舅舅反覆警告我們,要當心維族小偷,嚇得我們來這裡的時候,我既不敢帶手機也不敢帶錢包,就在褲兜里塞了幾百塊人民幣。不過,這只是虛驚一場,因為那天整個大巴扎簡直就沒人。路過80米高的紅磚頭觀光塔,便道上的維吾爾商人馬上攔住了我和兩位朋友。「現在生意不好,」他告訴我們。「這個瑪瑙手鏈以前要幾百塊錢,現在只要80元,買嗎?」我們轉身要走,他抓著我們的手。「50元也行。30元都可以。」
  在巴扎裡面,有賣中藥的小攤,有賣匕首和圍巾的小攤,唯一擠滿了人的是賣骨刻的小攤,店主是漢族人,大巴扎的漢人遊客都擠在這裡。小攤的三面牆掛滿了刻有漢語成語和笑話的書籤和鑰匙扣,還看到一句「草泥馬」。第四面的牆拴了各種動物的牙;一顆狼牙要20元,馬牙和狗牙15元。在別的小攤,大多數動物牙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假的,價錢也要比這裡貴。我拿起狼牙在手裡轉,可以看到釉質和牙髓之間的分別。雖然骨刻並不是維吾爾特產,但它還是絲綢之路上的手工藝品之一。
  我們在大巴扎里轉了幾圈,尋找一座美食廣場,不知是關了還是隱藏在巴扎的什麼角落裡,最後也沒找到,但意外碰到了一個被篷布包圍的戶外餐廳,從外面走過去可以看到大鐵爐里在烤羊肉包子。太陽剛升到頭頂,但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了。由於地理位置靠西,新疆絕大多數的營業場所都要比中國其他地方晚兩個小時,烏魯木齊人上班也要晚兩個小時,吃飯時間也相應推后兩個小時,在實際生活中,這個地區同時以非官方的新疆時間和官方的北京時間為準。當早上八點起床時看到外面還是一片漆黑,晚上十點還能看見絢麗的落日,就讓人覺得怪怪的。
  除了老闆,餐廳里其他的維族小夥子不會說漢語。我們點涼麵和酸奶都是用手指,我突然感覺好像離開了中國。在相當程度上,這種感覺是新疆所獨有的,在我看來,它偶爾帶來的困惑並不會讓人惱火,反而成為此次新疆之行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國際大巴扎的內景。
  吃完飯,我和兩位朋友們第一次在烏魯木齊乘計程車,開到半路突然聽到車後面傳來小的爆炸聲。馬上,我們四個人的臉,包括我們的司機,就白了。我腦子裡充滿了我離開北京之前,最親密的中國朋友給我的警告:你千萬不要去新疆,那邊漢人隨便殺,不管你是不是外國國籍,對他們都是一樣的。當時聽到我還覺得有點誇張,但在此刻,我們的想像力跳轉到了最恐怖的結果。後來發現,那不過是後備箱里的可樂罐頭因高溫崩裂了。這讓我想起了那一句英文俗話——If you go looking for trouble, you』ll find it.(麻煩是越找越有),換句話說,如果你讓道聽途說的東西所左右,就難免先入為主。
  在近幾年,隨著關於暴力衝突和恐怖襲擊不斷增多,我感覺到漢族對維吾爾族的歧視或恐慌越來越嚴重。我還記得兩年前,我在美國認識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告訴我她手機在上海的市場里被「新疆人」偷走了。雖然沒有看到小偷的臉,但她確定是新疆人。我來到了北京以後,很多新交的中國朋友堅信地鐵口賣切糕的維族人都是新疆來的騙子,或者會說,千萬不要坐新疆人開的三輪車。我第一次告訴住在美國的父母我在考慮去新疆時,他們快急哭了。我媽告訴我她朋友的兒子被公司派到新疆出差,嚇得一直沒有離開旅館,見客戶也是在旅館的前廳。當然,民族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很複雜的現象,我也有一次在北京大學的校門前上過切糕騙局的當,但作為一個外國人,當我有時聽到漢人突然將全中國的壞人變成了新疆人的時候,我開始覺得不可盡信。
  在烏魯木齊,我也的確注意到漢人當中對於安全有一點點緊張不安,但要比我的父母和北京的朋友所得到的印象要輕微得多,考慮到安保舉措的增強,在烏魯木齊的街頭碰見暴力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會說維語的漢人和會說漢語的維族人
  開始規劃我們去新疆的行程時,雖然我向父母發誓不會去六月份發生炸彈襲擊的喀什(即使喀喇崑崙高速公路經過那裡),或南疆其他那些經常遭民族襲擊或衝突折磨的地方,他們還是不放心。但我實在難以放棄已經做好的決定,於是乾脆謊稱我不去了。
  


  在火焰山,小販賣的地面上烤熟的雞蛋。
  但最後我還是買了飛機票。
  在去新疆的飛機上,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新疆人。我們的第一次交流是他問我為什麼飛機到了跑道上還沒有起飛。之後我解釋幾架飛機不能同時起飛,要等著排隊,我們就這樣聊了起來。
  他是回族人,家住在東疆,有一個挺小的兒子,有一份跟農業有關的工作。他沒有聽說過我大學的專業——比較文學,但他對我強調了學習的重要,尤其在中國學習漢語的重要。義務普通話教育改變了新疆人在新疆的機會,他告訴我,前一代的人要想「離疆」還是很困難,因為他們說不了外面的語言,也面對不少的歧視。
  他還給我講,他認為伊斯蘭教是一個很「霸道」的宗教。在身份上,回族和維吾爾族跟穆斯林是密不可分的,他說,不管你懂還是不懂這個文化。他自己一點都不了解伊斯蘭教,但一出生就算是穆斯林。「很霸道,」他又說了一遍。
  那是我第一次跟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有接觸——儘管之前聽了那麼多的故事和警告。而且我心裡記得,人都是立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和複雜性,無法一言以蔽之。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沙發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23 12:00 | 只看該作者
在另一方面,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和不少其他的社區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情景。街上的年輕女性頭上圍了不同顏色的希賈布,男性帶了花帽,臉上有鬍子。我們吃飯的維族餐館當然沒有豬肉,以尊重伊斯蘭教的信仰。國際大巴扎旁邊的二道橋清真寺一直有人進出,尤其因為我們是在開齋節的時候來到的烏魯木齊。對於烏魯木齊的許多維吾爾人來說,伊斯蘭教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儘管政府對他們的宗教習俗有不少限制。

  



  阿勒泰區的喀納斯湖。

  朋友的舅舅把我們從機場接到了酒店。他是新疆農業大學的一位司機,這次旅遊他幫了我們很多忙,給了不少建議:什麼景區最漂亮,去某一個地點要多少時間,幾天可以玩兒完。在車上,我注意到了他用維語跟維吾爾的泊車員說話。我轉身問朋友,他舅舅知道多少維吾爾語,是不是烏魯木齊的漢族人都會說一點?朋友回答說他別的家人一點都不會維吾爾語,但他舅舅認識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句子,這是為了不被他們當成外人——雖然他把跟維吾爾族的交流限制為業務交互。我朋友回憶他曾經問過在新疆長大的表妹同樣的問題,表妹回答說舅舅學維吾爾語是「為了得到真杯子,而不是紙杯子」——舅舅說有的時候在餐館之類的公共場合,說維語就會得到玻璃杯或者瓷杯,而漢人用漢語問的話就會得到紙杯子。同樣,停車時候,要是他對泊車員說維語,他認為會得到更好的停車位。至少這是他的邏輯。舅舅把語言看成了被其他民族驗收的關鍵手段。

  總之,在烏魯木齊,漢族和維吾爾族對彼此的態度似乎是各過各的。我們沒有看到維吾爾人和漢族人在街上或市場里一起嘮家常。但在這沉默的面目下,一種無言的緊張仍然存在,或許這尤其是因為近幾年發生的「恐怖」襲擊。在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路程上,我們幾次路過安全檢查站,此時我注意到由維吾爾人乘坐的車必須停下來,每一位都要出示身份證。我和兩位朋友正在操心我們沒有帶護照,但警察一看到我們漢族的司機還有我漢族的朋友坐在前面,沒看兩眼就讓我們過了。類似,有一次跟朋友的舅舅吃完晚飯,他在幫我們上計程車的時候,不讓我朋友跟維吾爾的司機一起坐在前面,因為他就怕萬一出事兒。

  但在個人交互的方面,我們自己跟新疆少數民族的交往則比較特殊,這是因為我另一位混血的朋友經常被誤認為是維吾爾或哈薩克人的緣故。比方說,我們在阿勒泰草原上騎馬的時候,哈薩克馬夫把最調皮的一匹馬領給她,邊說,「你看上去最勇敢。」後來發現她不是哈薩克人時,馬夫表現出驚異的神情。同樣,我們在火焰山的時候——那裡的地面溫度有75度,雞蛋都能烤熟,一群小販的確就在賣地面上烤熟的雞蛋——兩位開沙灘車的維吾爾人轉身對我的混血朋友開始說維吾爾語。她搖頭用普通話回答聽不懂,兩位維吾爾人很驚訝,解釋說,憑長相,他們真的以為我朋友也是維吾爾族的。身邊有一位長得像維吾爾族的同伴很可能幫助了我們,也表明民族之間的認同感在新疆還是很強烈。

  備受打擊的新疆旅遊業

  離開了烏魯木齊之後,我們前往新疆阿勒泰區的喀納斯湖,從烏魯木齊坐飛機要一小時多一點。這是在新疆旅遊容易忘記的事情——新疆的面積佔中國六分之一。北邊的阿勒泰區離南邊的和田一共有一萬多公里。用一星期的時間周遊新疆不可能都看完。因此,我們必須有所取捨。

  喀納斯大多數的酒店都位於一個小村莊,名叫賈登峪,從機場坐大巴過去要一個小時,從賈登峪到喀納斯景區另外還要坐一小時的麵包車。第二段路可以騎馬,但要四個小時,行李也是一個問題。在機場上大巴以後,我翻開了手機查時間,就看到了一條莫名其妙的簡訊:「新疆好嗎?」是我爸爸發的。

  一下子,我的心臟沉到了肚子里。他當時是怎麼知道我去了新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搞清楚,當時我覺得很驚慌,也覺得害羞,於是馬上又把手機塞回書包里。鑒於我的爸爸現在住在深圳,在科技產業里開公司,也認識了不少科技達人,我當即開始懷疑:難道他是派人跟在我的後面嗎?還是在我手機里注入了什麼跟蹤器?但既然我已經走了怎麼遠,不可能再回頭,所以我暫時沒有給他回信。

  



  被潮汐衝到沙岸上的水瓶中,有一張捲起來的紙,上面寫著維吾爾語的留言。

  喀納斯湖的水在不同的季節會變成不同的顏色。五月份雪剛化的時候,水是白色。七月底,我們來的時候,水反映了湖邊的松樹,是深綠色。再過幾個月,到了秋天,水又會變成綠松石的海藍色。

  走在松樹的影子里,聽到水打在石頭上的聲音,如果不是因為那耀眼的綠水,我會以為自己在加州的優勝美地公園。我之前去過的雲南石林,八達嶺、金山嶺、山海關這些地方的長城,還有兩位朋友剛去的九寨溝,都沒有這麼純粹,這麼荒涼。

  湖邊有一個木頭走道,從漂流點沿著湖邊向西走。我們第二天沿著這條小路一直走到了底,那是在喀納斯湖的一道灣。剛從山莊出發的時候,走道上擠滿了旅客搶位置在水邊拍照,漢族人也有,其他民族的人也有。看起來新疆的僵局至少沒有損害喀納斯的旅遊,整個賈登峪村裡的酒店差不多沒有空位了。旅客增加很可能是因為齋月剛結束,整個新疆都在公休,所以很多人是從新疆的其他地方來過周末的。因為近幾年的恐怖襲擊,新疆的旅遊產業不太景氣,根據報道,從2013年的五月份到2014的五月份遭遇了40%的衰退,但是伴隨著在新疆發生的大規模暴力事件(至少此類事件的報道數量)有所降低,加上政府主導的優惠與宣傳活動 ——中國國家旅遊局宣布2015是絲綢之路旅遊年,新疆的旅遊業有所回暖,包括南疆的一些地區。

  在喀納斯的路邊,有一個小男孩牽著一隻小白羊,喊著「綿羊拍照,一人」——但我們沒有聽到一張照片要幾塊錢,因為小男孩的哥哥突然從樹林里出現,開始用另一個語言來訓斥他。喀納斯本地的居民是哈薩克族和圖瓦族,通常長輩不會普通話,我們在賈登峪的便利店買速食麵的時候是老闆娘的八歲女兒幫忙做翻譯。同樣,第二天在喀納斯騎馬,我們的嚮導是一位十二三歲的哈薩克族男孩,在同一匹馬上坐在我後面。路上遇見的其他嚮導都是這麼年輕。

  喀納斯這個景區感覺遠離民族摩擦。走得越遠,人越少。幾乎走半小時才見到人,通常也是同樣的一群人,有時候在前面,有時候在後面。走道也好久沒有被維護了,路上倒下了整棵的樹,必須得從樹榦中間爬過去或者在周圍的草叢裡繞過去,衣服和皮膚都被各種野草和樹枝劃破了,感覺自己好像在玩兒真人大小的神廟逃脫。走到更偏遠的地方,我們發現了一個水瓶被潮汐衝上沙岸,裡面有一張捲起來的紙。紙條上寫了一句維吾爾語的留言。我們不會讀,所以就把它重新疊好,放回水瓶,把它重新扔到了浪里,好奇下一個發現它的人會是誰。後來回到北京有別的認識人告訴我紙上寫的是一個男人的名字。

  在一個小山坡上面,走道結束於有著四萬年歷史的吐魯克岩畫。岩畫實際上是用石頭工具刻出來的,但因為它外表看起來像是描畫的,所以還是叫畫。在這個沒人、冷清的小山坡上找到這一排石頭上刻的小動物,讓我感到心裡非常平靜。

  後來,回到山莊躺在床上時,爸爸又發來一條簡訊:「看到了喀納斯的大魚了么?」我又吃了一驚。他怎麼可能知道我在這裡?我一邊希望它只是夢,一邊閉上眼睛昏昏睡去。

    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吐魯克岩畫

  在烏魯木齊剩下來的那幾天,我記憶里最清楚的插曲是跟朋友的舅舅們吃飯。桌子上擺滿了燒烤和啤酒,椅子里坐滿了親戚,有舅母、姨媽、姨父、表妹,時不時爺爺也會從隔壁的單元走過來坐坐,看看電視。我和另一位朋友算是外人,我們坐在邊上互遞眼色,感覺好像侵入了一家人的親密。

  我朋友的媽媽是全家唯一離開了中國的一位(她在河南大學畢業之後當了會計師,遇到了我朋友的爸爸。爸爸是按摩師,後來在美國找到了工作,兩人就一起移民到洛杉磯附近的小城市)。吃飯時,大家對我朋友在美國的生活進行各種打聽,看了他媽媽的照片后,大聲說,「你媽去美國之後長胖了!」

  當我問我朋友的其中一位舅舅對烏魯木齊的安全問題怎麼看時,他回答在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之前,漢族和維吾爾族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存在。那時候存在,現在也還存在,他說。但他給出的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條建議是,最「危險」的地方也同時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會有更嚴格的安全措施,例如國際大巴扎。由於更強勁的警力和軍事存在,他沒有覺得有危險。他對社會摩擦的存在已是習以為常。

  「再喝一杯!讓她們也吃。My friends!」各個舅舅一遍又一遍的給我們倒啤酒,往我們仨的盤子上堆燒烤。

  我自己在美國的親戚從來沒有怎麼聚過。這次家庭晚宴,令我想起了爸爸,於是我把手機從書包里掏出來。「看到大魚了,」我寫道。「我們把它吃了。」

  之後回旅館的時候,我收到了他的回復:「嗯,不錯!」

  爸爸又發來一條簡訊:「烏魯木齊安全嗎?」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mWy9XHL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2: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