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家庭的10種界限不清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9-20 1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家庭的10種界限不清

導讀: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較好,相互獨立,不需要對方也能夠活得下去,另一種情況,就是彼此之間的關係沒有分化,在象徵層面的相互吞噬,沒有界限。

第一,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一個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因為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裝模作樣的來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拚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

第二,過分嘮叨的媽媽

就是對家庭里的事情過分控制,有可能指責,有可能嘮叨,總是對孩子說很多很多話,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她的嘴巴滿足她的幸福,簡單說,她就是還停留在口欲期,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嬰兒他跟這個世界的鏈接就是嘴巴,那麼一個到了媽媽級別的人,那麼多的攻擊性和情緒都是通過嘴巴出來的話,那就說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對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

第三,家庭里的話題被限制

在中國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談起,也最容易掩蓋事實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有點耳熟,爸爸媽媽跟孩子沒有任何的話題,只能夠談學習,這是被中國家庭最高談論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學習的後面,感覺比較安全,但是,當父親開口談學習的時候,就是他們掩蓋他們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他們自己也沒有能力處理,所以就拿學習這塊遮羞布來擋住。

第四,過度象徵化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對中國目前的一個印象是,全世界華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鋼琴就是一個高度象徵化的一個代表,人民在它上面賦予了很多的意義,比如,高貴,優雅,階層等等。用靠近此物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這個也隱含著一些攻擊性的需要,比如帶著孩子去考級,看我孩子把別人打敗了。

過度象徵化會導致虛偽,還有導致一個人實際的生活能力的降低,還可以導致過度的情感隔離,因為,在可以直接對一個人說我愛你的時候,他不說,我給你彈一首曲子,這個時候也可以看到,心與心之間遙遠的距離。

第五,過度背景化

現在社會上,很常見的一個詞「拼爹」,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學,現在甚至在幼兒園,在入學前,老師先要調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好像現在這個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師還潛伏地在做,而孩子們之間,談論的也是,我爹是做什麼的,我媽是做什麼的。

拋開社會道德的大旗來說,我仔細體會了一下,這種言論的心理動機是什麼,一個人的背景已經把這個人本身給掩蓋,對於父母來說,過度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的社會背景,說明他心裡很虛,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個好父母,所以需要這些背景來擋住前面,來隔離孩子跟真實的自己靠近。

說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裡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而他們又害怕孩子們看到這一點,所以,就努力地編製了一副宏偉的背景,來擋住孩子的視線,很遺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讀心器,在孩子們心中非常清楚,他們的父母在做什麼。

第六個,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拚命的工作,然後被孩子給忽略了。他們為什麼要拚命地工作呢,就是因為如果他要是有過多的時間在家裡的話,他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因為家庭里是一個少講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說,是一個很容易接近真實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別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來就不用那麼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過度的勤奮工作給毀了,他們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對這樣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所以這樣的父母對國家、民族的確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實在是虧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第七,限制孩子的某一個興趣特長

比如說有的孩子人際關係好,但是學習一塌糊塗,反過來說,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但是人際交往一塌糊塗,孩子是想用成績不好的方式來跟父母進行病理性的連接,意思是說,如果我有缺陷的話,你就可以乘虛而入,指責是,我全神貫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沒有什麼缺陷,然後就攻進去,這就是家庭成員之間沒有界限的表現,所以,指責是想進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簡單說,孩子如果有某項能力上的缺憾,就說明父母離他過近的一個表現,是父母的攻擊性行為把孩子給無能化了。

第八,家庭角色

這種在中國家庭中也比較常見,比如說,爸爸在家庭一直處於一種去世的狀態,而媽媽呢,擁有這個家庭過多的權力,這個一方面是性別的認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這種方式防止父親在這個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擊性和侵略性要強一些,而媽媽呢,就算它再兇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對家庭的傷害就會少很多。

第九,隔代捲入

就是一個沒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個沒有分化好的女人結婚,然後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種很黏糊的關係,因為他們怕這種黏糊的關係帶來的錯亂,所以他們有意無意的邀請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進入家庭,這就是關係入侵,這樣子呢,就稀釋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關係,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庭的特徵,三代人像一鍋粥那樣的在煮著。

第十,功利化的關係

這個意思就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你擁有了什麼,比如說,你擁有了很多的才藝,你必須會彈鋼琴我才愛你,或者說,你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愛你。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中間的時候,尤其變得悲哀。

如果家庭中的血緣之愛、親情之愛被加入了這些功利性的東西的話,就很不知道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幸福是一種什麼東西了。籠統的說,我對某個人功利性的愛,有條件的愛,是為了隔離我對他無條件的愛。人格沒有成長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沒有分化好的人這種無條件的愛,會讓他覺得恐慌,會讓他覺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這種有條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來隔離跟另一個人親密的關係。(曾奇峰)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