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熱帖:國共抗日爭主流,誰是支流與逆流?(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9 0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熱帖:國共抗日爭主流,誰是支流與逆流?(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北京舉行了大閱兵儀式加以紀念。國共雙方再度開始爭辯誰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都說自己才是抗戰主流。既然大家都是抗戰主流,那麼,誰是支流和逆流?

  誰是抗戰砥柱中流?

  抗戰的中流砥柱,最早的這種說法是毛澤東在抗戰期間(1941年)提出的(當時毛在《論聯合政府》文中說:共產黨領導的武力和民眾已成了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以後,特別是中共執政后,成了中共所有專家學者的抗日功勞論之基石、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真理以及敲打對岸國民黨政府的主要工具,從而掌握並牢牢抓住了抗日功勞簿的話語權。

  在海外,今年發出的不同聲音,來自華人世界的主要還是台灣的郝柏村上將(代表作: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有欠公道)和流亡美國的華裔作家辛灝年(代表作:誰是新中國)。他們都認為,毛澤東這個觀點和結論不值得一駁,因為種種歷史事實和數據表明,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美國華裔學者韓連潮今年另闢蹊徑,在VOA網站上發表了《美國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一文,引起關注。

  參加過抗戰並長期擔任中華民國重要職務的郝柏村上將今年圍繞抗戰中流砥柱之爭議發了一些言(台灣媒體,VOA,BBC),再度對北京宣傳的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之觀點表達不同意見,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環時7月4日)撰文和郝柏村商榷。

  鑒於徐焰在中共史學界地位(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史專家,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防大學軍事歷史學科帶頭人,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歷史分會副秘書長),有必要把徐焰的文章簡論一下。他文章標題是:駁郝柏村老先生國共抗戰功績論。其中,對郝柏村的抗戰中「毫無疑問,正面戰場是決定性,敵後戰場只是一個補充性的」說法,「筆者深感此說差矣。」徐焰對郝柏村提出的抗戰正面戰場95%,敵後戰場5%的說法也不理解,他認為,國共兩方各領導一個兩個戰場,兩個戰場相互支援,地位都重要,缺一不可。

  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中共圍繞這一主題,特別是圍繞國共抗戰功績如何劃分等議題,發表不少文章,展開一些討論。在北京的宣傳歷史學(黨史)界,都和徐焰持相同觀點。[任天佑,人民日報(9月1日):中共何以成為全民抗戰的中流砥柱;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海鵬,環球時報(3月23日):正確看待抗戰是兩個領導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中新網(8月13日)國民黨在抗戰中犧牲100多位將領,僅是一個說法。]

  徐焰少將還在另外一文中(中共歷史網8月28日)發文標題是:中國共產黨無愧中流砥柱。文章主要闡述了三個論點和結論(這也是其他中共學者專家的共識):一:看待抗戰功績,要看誰最早提出抗日和態度是否堅定;二:敵後抗戰雖以游擊戰為主,卻能拖住日軍;三:回顧抗戰不僅要看「打鬼子」,還要看誰代表社會進步。

  有網友跟帖說,邏輯來看,徐文第一點第二點,即便是事實,但也同功勞簿並無多大聯繫。特別是最後一點,誰代表社會進步,是一種價值判斷,更和抗日功績這個事實判斷沒有聯繫。這裡,完全是兩個問題。

  在中國史學界很有一些名氣的南京大學/華東師大的歷史學家高華(1954-2011)(代表作《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曾有其一篇文章發表在共識網(2012年1月4日)標題是:談談抗戰歷史的幾個問題。文章提到,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最早旗幟鮮明提出反日,但國民黨大軍對共產黨領導的各個蘇區發動持續圍剿,在這種形勢下,共產黨自然談不上和蔣的合作,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文章說,1935年(長徵結束后中共在陝北延安建立根據他),中共發表八一宣言,提出願意和一切黨派合作抗日。聖誕前,蔣介石派陳立夫到蘇聯秘密交涉,也希望同中共打開關係。但陳到德國后,消息走漏,蘇聯擔心日本有所反應,蔣只好讓陳回國。

  次年,國民政府駐蘇聯武官鄧文儀和同中共駐蘇代表團聯絡,王明回答說,國共兩黨中央都在中國國內,談判也應在國內舉行。中共代表團派潘漢年回國,國共雙方開始秘密接觸。

  高華說,從1927年到1936年,「中共與國民黨的關係在這10年間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西安事變后,內戰結束。經過國共雙方多次談判,在1937年9月23日,蔣終於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

  習近平:抗戰勝利,功勞國共分享

  按照中國大陸領導人、學者/專家當下說法,抗戰是中共中流砥柱,功勞是國共平分,一家一半,不分主流支流,(文革以前的說法一直是:抗戰八年,蔣介石躲在峨眉山,抗戰勝利後下山摘桃子)。習近平九三閱兵講話,只是籠統提到中國人民,沒有提到中流砥柱,更沒談及國共抗戰功勞如何劃分。

  習近平說:「今天,是一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那場戰爭的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

  習近平沒有提到的是,到抗戰勝利的1945年,一直都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在領導全國抗戰,不管是從1937年盧溝橋事件開始的八年抗戰,還是從1931年九一八日軍攻陷張學良/張作霖瀋陽北大營開始的十四年抗戰。

  原中共領導人趙紫陽的秘書鮑彤(RFA 9月5日)說,抗戰真實的歷史是,接受共產黨領導的軍民,和不接受或拒絕接受共產黨領導的軍民一樣,全體都在當時的抗日戰爭中進行著英勇的鬥爭。「毛單獨給一部分人戴上『中流砥柱』的桂冠,意味著對大多數人的敵視、違反事實,分裂了抗日力量。鮑彤說,習近平這次講話中,沒有隨聲附和前人的錯誤論斷,發人遐思。錯而能改,理應成為新的開端。

  毛澤東:抗戰的支流

  按照毛澤東的辯證法,話經常可以分兩頭說。共識網(2014年5月2日)發表徐焰文章題目是: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是「一個支隊」。(原載同舟共進網:標題:抗日戰爭的真實戰況。

  徐焰文章說:1956年9月24日,毛澤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是一個支隊,不是主力軍。」(同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那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談話)。

  中共一直說(過去,現在)中國是反法西斯戰爭中東方主戰場。支隊如何打主戰場?主力部隊是誰?不是蘇聯就是美國。這是唯一答案和結論。而這一結論,正好符合韓連潮的觀點。

  有網友評論,徐焰引用毛澤東這一觀點,其潛台詞就是國民政府即便領導了抗戰,那中國戰場也只是反法西斯戰爭中一個支流。如果這樣一個前提和條件成立,那麼,處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屬於國軍序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豈非支流中的小支流?

  徐焰在其文中也承認,對日作戰美國展示了最強實力,戰後處置日本才掌握了主導權。

  不過,毛澤東這個「支隊」說,五十年來中共當局、學者和專家卻很少引用,足見歷史學,也可以摘其能用,為我所用。

  抗戰國共雙方犧牲對比

  作為主力部隊和支隊,國共各方犧牲多少。中共的學者們一直說,不能以犧牲將領人數多少來論英雄。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8月13日)說,國民黨說犧牲的100多位將領,僅僅是一個說法,還需要從史學論證的方法進行考證。

  不過,有關國民黨犧牲的將領一說,很多報道都有說明,有名有姓有軍銜。況且,國方一直說,是兩百多國軍將領為國捐軀,不是一百多。郝柏村對美國之音說:抗戰期間將官陣亡的,是我們最多。我們陣亡了兩個集團軍總司令,兩個集團總司令等於美軍的軍團司令。我們陣亡了八個軍長,我們陣亡了20個師長,這是主要的將領。我們總共有200多個將領陣亡。

  至於共產黨將領,高永中說:共產黨犧牲團以上幹部700多。高認為,因為當時中共軍隊沒有授銜,這些幹部都應算作將領。北京許多學者專家都提到過這個數字。不過,北京方面提到的這個數字,從來沒有提出過具體姓名和詳細名單。

  國共開始合作抗日時,共產黨領導的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3個師(115、120、129師)12個團,3萬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四軍一個軍,1萬人。這兩支隊伍,加起來也不過20個團。共產黨在彭德懷領導下,搞了一個主要是晉察冀軍區和八路軍129師120師參加的百團大戰(1940年秋冬)。即便團長都犧牲了,也不過105個。

  抗戰中,國軍和日軍進行過22次會戰,大小戰鬥數萬次,國軍傷亡三百多萬,空軍陣亡4321人、戰機損失2468架,海軍全軍陣亡,國軍打死日軍將領129名。

  共軍方面,打死三名日軍將領(阿部規秀陸軍中將、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吉川資陸軍少將)。實際應是五名,還有兩名:沼田德重陸軍中將,1939年8月12日被八路軍擊傷死於山東。吉川貞佐陸軍少將,1940年5月17日被軍統和共產黨員聯手刺殺於河南開封。

  誰是抗戰逆流?

  至於抗戰逆流如何定義,國共基本無大分歧。應是汪精衛一派。因為汪精衛欲成立親日政府,(1939年)蔣介石才派戴笠組織軍統殺手到河內去刺殺之。不過,共產黨認為,抗戰期間,一部分國民政府「頑固派」軍隊,不去殺日人,專門和共軍搞摩擦(如伏擊新四軍等),此類人才是抗戰逆流。但國民政府方面則認為,類似吉鴻昌這種將領,名為抗日,實為顛覆中央政府。歷史學者馮學榮在其文章中說:事實上,吉鴻昌當年被國民政府槍斃,並不是因為他的抗日事迹,而是因為吉鴻昌的反蔣暴動行為、武力顛覆國家政權的事實。

  持這種觀點的網友認為:身為共產黨員的吉鴻昌,這樣的人才是破壞抗戰的逆流,應和韓復榘享受同等待遇。韓復榘(1891-1938)是北伐名將,官至山東省主席。1938年1月,蔣以抗戰不力、臨陣退卻之名將其捕殺。

  旅美學人曹長青說:大量史料證實,中共根本不是中流砥柱,只是支流,而且很多時候還是破壞抗戰的逆流。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lAzRaLZ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7: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