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團干高原上打造「開心農場」

[複製鏈接]

4

主題

1770

帖子

200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vkqa117 發表於 2015-8-12 1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欄的話 對於歷經滄桑的雪域高原來說,1965年,是一個歷史轉折點——這一年的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召開,標誌著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

  50年的發展進步,催生了西藏歷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時代。在黨中央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關心支持下,一代代西藏各族兒女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輝煌成就。

  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生態良好……如今的雪域高原,正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從今天開始,本報開闢「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欄目,刊發反映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稿件,真實記錄和展示社會主義新西藏的方方面面。

  可能肖華鑫自己也未曾想到,一個長居福建龍岩的客家人會和祖國另一端的雪域高原——西藏林芝結下深厚的情誼。

  2011年,時任團福建省龍岩市市委書記的肖華鑫告別了團的工作崗位,擔任龍岩市新羅區委副書記。在新的崗位上剛剛工作5個月,37歲的他又被組織委以重任,於第六批援藏屆中參加對口支援工作,擔任林芝市米林農場黨委書記、場長。

  按照原計劃,肖華鑫工作一年半后,已經完成了第六批援藏工作,本可以回到福建。可是,他決定繼續留任延期援藏,成為第七批援藏幹部。回顧當初的選擇,他表示:「農場黨委制定的發展思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這個節骨眼上我不能一走了之,留下半拉子工程,必須帶著大家繼續干。」

  肖華鑫留了下來。在他和全體職工的努力下,短短4年時間,米林農場發生了一系列變化:2013年農場自主經營收入達305.39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實現扭虧為盈;2014年農場總資產達1.15億元,比2010年增長72%,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援藏不能滿足於『規定動作』」

  初到農場,看到職工還住在70年代修建的低矮平房裡、飲水都得不到保障時,肖華鑫深感責任重大,他把改善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援藏工作的首要任務。

  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工作啟動實施了重點民生建設項目——「嘎瑪花園」職工住宅小區,總投資2600萬元,其中援藏資金投入1600萬元,為援藏20年來米林農場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從審批到建成,短短兩年時間,包括5棟56套職工住宅樓和1棟職工綜合服務中心在內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這個速度讓很多農場職工嘆服。

  職工住宅每戶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其中80平方米住房,一樓還配有40平方米的車庫,內部裝修完畢,可以拎包入住。此外,該項目還投入資金140萬元,修建200立方米的沼氣池,鋪設1000米的輸氣管道,解決了職工日常生活的用氣問題。

  為解決農場職工的後顧之憂,肖華鑫通過各種渠道另外籌措資金100餘萬元,為職工解決了養老保險的問題;還將走訪慰問的覆蓋面擴大到包括退休職工在內的所有職工家庭。

  在肖華鑫看來,援藏不能滿足於「規定動作」,僅僅停留在「如何把對口援藏資金使用完」,還須積極作為,主動創新,打破單一的資金來源渠道。「通過爭取國家項目資金、盤活企業資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渠道積極籌措資金,注重建設項目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為農場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打下基礎。」

  據了解,在米林農場,第六批援藏工作共投入資金3990萬元,建設重點項目5個,第七批援藏工作預計將投入資金突破1億元,建設重點項目11個。

  目前,農場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了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嘎瑪園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還發展了白酒、生豬養殖、藏藥材種植、園林花卉等產業,從而確立起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在此基礎上,去年,米林農場為幹部職工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工資450元,2015年職工的工資比2011年增長2.5倍。

  「援藏工作同樣需要創新激情」

  「過去從事的共青團工作需要創新的激情,現在的援藏工作同樣也是如此。」肖華鑫說,援藏幹部的責任不僅僅是建設好幾個項目,還要為當地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觀念上的改變。

  自2012年起,他決定帶領農場職工打破沿襲多年的「大鍋飯」經營模式,積極探索企業集體經營、外商承包經營、農場職工領辦、入股合作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充分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大棚設施等企業資產,探索出一條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向的道路。

  不過,對於這場改革的到來,起初很多農場職工心裡並沒有底。

  「他們擔心,單幹之後少了基本工資,干不好還會賠本。」據肖華鑫介紹,為此,除了挨家挨戶做工作之外,農場黨委出台了相關文件,對於主動承包的職工給以獎勵,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給予租金減免。

  藏族職工扎西第一個站出來,主動響應黨委號召承包土地。隨後,承包土地的職工由兩三戶逐漸擴大到二十幾戶,越來越多的職工開始認同並嘗試「承包單幹」。

  「過去林芝只有西瓜,現在援藏幹部給我們帶來了油桃、葡萄、杏子等新品種,還請來技術員進行指導,加上獎勵政策,大家承包的幹勁兒都很足。」扎西告訴記者。

  如今扎西已經成為農場的致富帶頭人,還被評選為全國勞模。除去每年向農場上交的承包費用,他的年收入由過去靠工資獲得的兩萬多元,提升至目前的20多萬元。2014年,農場職工承包種植瓜果蔬菜的收入在400萬元以上。

  改革激發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目前,農場已發展成為西藏自治區最大的高原優質水果生產基地、果苗馴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態養殖基地。今年1月,米林農場被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評定為「全區農牧業產業化先進企業」。

  「援藏是對能力和意志的考驗」

  儘管米林農場的大部分職工都住進了「小洋樓」,肖華鑫還是和另外一名年輕的援藏幹部選擇住在農場的平房裡。

  4年的高原生活不僅把他的皮膚晒成了「高原紅」,手指甲「沒有一片是完好的」。最大的考驗還在於,遇到節假日時,如何忍受一個人身處他鄉的寂寞。

  「前幾批的援藏幹部都能堅持下來,我也一定能行。」在肖華鑫看來,對年輕幹部來說,這是對意志的考驗。

  「初來乍到,你必須學會適應在陌生的環境中開展工作,首先要做好群眾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這是肖華鑫的工作心得,在他看來,自己迅速在當地打開工作局面,得益於曾經的鄉鎮、共青團工作的歷練。「對一名年輕幹部來說,群眾工作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質。」

  「因為農場職工基本上都是藏族同胞,所以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影響民族團結。」據他介紹,當初農場為職工蓋新房,可有些人因為有養雞、種菜的習慣,不願離開舊房。為此,農場並沒有採取強制措施,而是尊重他們的習慣,劃出一定的範圍,供其養雞、種菜。「後來他們通過對比感受到還是新樓好,黨委再接著做工作,他們相繼搬進了新居。」

  「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根本的目的是讓藏族同胞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肖華鑫說,「如果有了援藏經歷,年輕幹部會對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312

主題

1309

帖子

3786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786
沙發
布信易 發表於 2015-8-13 07:06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4: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