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控制猜疑要從四個方法入手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kylelong 發表於 2015-6-8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控制猜疑要從四個方法入手

猜疑心理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自我牽連傾向太重,何謂自我牽連太重,就是總覺得其他什麼事情都會與自己有關,對他人的言行過分敏感、多疑。人們為什麼會出現猜疑心理呢?

3個原因導演著猜疑心理

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對環境、對他人、對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聯繫。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損失和感情挫折,結果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控制猜疑要從四個方法入手

1、用理智力量克制衝動情緒的發生。

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尋找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沒有形成思維之前,引進正反兩個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個農夫,如果失斧后冷靜想一想,斧頭會不會是自己砍柴時忘了帶回家,或者挑柴時掉在路上,那麼,這個險些影響他同鄰人關係的猜疑,或許根本就不會產生。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於猜疑者的頭腦被封閉性思路所主宰,卻會覺得他的猜疑順理成章。此時,冷靜思考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養自信心。

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處理好人際關係,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當我們充滿信心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便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

3、學會自我安慰。

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惱。如果覺得別人懷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閑言碎語所糾纏,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4、及時溝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如果誤會得不到儘快的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誤會。猜疑者生疑之後,冷靜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靜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該通過適當方式,同被疑者進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誤會,可以及時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過談心,了解對方的想法,也很有好處;若真的證實了猜疑並非無端,那麼,心平氣和地討論,也有可能使事情解決在衝突之前。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