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王青博士:美國的富裕在哪裡? [列印本頁]

作者: 言近旨遠    時間: 2015-5-21 12:29
標題: 王青博士:美國的富裕在哪裡?
美國的總體國力世界第一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每一個到美國來的中國人都試圖找出美國的富裕在哪裡,我每次回國,這個問題也一定要被問到。為了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我苦苦求索了二十年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近年來這麼多中國人來看過了美國,能夠回答上這個問題嗎?如果有一個清楚的答案,國人從此也就不要再孜孜不倦地追求這個答案了。直到上個星期五,我六歲半的兒子花一美金買回了一份這樣的東西,無意之中讓我看到了這個苦苦追尋的答案。

二十年前我首次離開國門,到了美國。行前看了一個台灣留學生寫的一篇文章,提到看美國的富裕,要一看平等,打開總統的冰箱和打開一個普通工人的冰箱裡面的食物都差不多,還要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好像國家動脈一樣繁忙不息地輸送著經濟活力。我當時奮力睜大了好奇的雙眼希望看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我看到了不同階層的美國人的冰箱,的確十分接近。超市裡飯店裡出售的食品也是非常接近,沒有那麼多特別昂貴的東西。我在電視里看到對一個百萬富翁的採訪,他剛剛簽了一張數十萬美金支票用於自己公司的採購,下班后就帶著兒子在超市裡,對商品一件一件地比較價格,節約每一分錢。從這些可以看到美國人生活水平的平均以及日常生活的節儉。美國那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更是給了我無比的震撼。可是,當我給國內的父母親朋寫信時,我卻依然不能清楚地說出美國的富裕在哪裡。

二十年前中美經濟實力的差距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國內做大學老師全部各項收入加在一起,每個月只有一百多一點人民幣,出國后要面對每年一萬多美金的州立大學的學費,怎麼過來的現在想想還都恍若隔世。可即便在那時,當我帶著國內過來的友人四處參觀時,始終不能很好地給他們指出美國的富裕在哪裡。最有說服力的算是這樣的細節:不論是校園裡的餐廳還是街邊的快餐店,免費的紙巾、刀叉、小袋調料總是放在那裡供人隨便拿,每個地方的廁所里廁紙和一次性的坐墊總是整齊地放在那裡。這些是中國看不到的。

之後我海歸生活十年,命運讓我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讓我看到中國的高速公路網路神速發展、街頭豪車越來越多,我不停地參與數千甚至數萬人民幣一餐的宴席,我親眼看到浙商老闆在高檔場所給洗手間里遞毛巾的小弟派百元大鈔做小費。中國的摩天大樓遠遠超過了美國,各級政府的辦公樓更是讓美國相形見絀,中國的房價高過了美國,物價也開始全面趕超。最近幾天發布的數據,直接就說中國家庭凈資產的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那麼,美國還有富裕可談嗎?

上個周五我帶兒子去看的露天電影是城市給大家提供的一個免費的暑期休閑項目。放電影,自然要有賣爆米花的。我當時看了一下價目表,不貴。一份爆米花半個美金,一份Nachos只收一美金,兒子的故事就出在這份Nachos上面。

Nachos原文應該是西班牙語,我找不到中文翻譯,簡單說就把類似辣椒、肉類等食材熬制進乳酪里,使乳酪保持在一個半融化的溫度,然後澆在玉米片上的一種小吃,源自墨西哥,可以說是美國現在最流行的小吃。玉米片可以成袋從超市買到,類似薯片,但是比薯片要健康,尤其它是烤出來的而不是油炸的。

可惜兒子第一次買回來的Nachos我找不到照片了,用一張網路圖片做個示例。露天賣的不可能有圖片里這麼複雜,裡面的許多調料是沒有的。他們用一個類似電飯煲的容器通了電,給乳酪保持溫度。我們兩周前去看第一場露天電影,兒子很興奮,自己前後去買了兩次Nachos和一次爆米花。


(博客圖片)

時隔兩周,我們第二次去看電影,這回我們有了經驗,什麼防寒的衣服呀、坐的墊子呀都準備好了,不像頭一次那樣要打電話喊媽媽送來。我還專門帶了蘋果、冰的飲料和一袋玉米片。到了電影快開始時,給了早已按捺不住的兒子一美金,讓他去買Nachos,結果他買回來的只有乳酪,沒有玉米片,就是本文的第一張圖片。

我就禁不住有些納悶,於是父子間展開了這樣的對話:

「你買的怎麼只有乳酪,沒有玉米片呢?」

「我們不是自己帶了玉米片嗎?」

「那他們怎麼知道?」

「我告訴他們的呀。」

「然後呢?」

「他們說,多給我一些乳酪,我們吃自己的玉米片。」

我聽完了,感慨良久。我的眼前,那個苦苦思索幾十年關於美國的富裕在哪裡的問題出現了清晰的答案。如果把富裕比作水,美國就像一塊吸飽了水的海綿,每一個毛孔里都透著富裕,可是還一滴都不往外漏,不炫耀、不浪費。

作者: 想飛的兔子    時間: 2015-5-25 10:19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