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高謀殺秦始皇是為了復仇嗎?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10 0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秦始皇是被趙高謀殺的,這點我在《 趙高謀殺秦始皇的如山鐵證》一文中已經做了詳細論述。至於趙高為什麼要謀殺秦始皇,現在被人們廣為傳頌的是趙高復仇之論。

  

  現代有不少人多憑主觀臆想認為: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於是又衍生出趙高為故國——趙國復仇(尤其以長平之戰的國恥家恨)而潛入秦國,陰謀顛覆秦朝,族滅秦國王室。這種看法並不是空穴來風, 清代有名的史學家趙翼,在《陔余叢考》卷四十一《趙高志在復仇》條云:「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及者也。」這種說法,據他自己說出自《史記索隱》,影響頗大,連郭沫若先生主編的《中國史稿》第二冊中「秦末社會矛盾的激化」章節中也引用了這個觀點,認為「趙高原是趙國遠支宗室外的後代,因其父犯罪被處宮刑,當了宦官……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

  儘管對趙翼的這一觀點,不少學者並不認同,因為查遍今本《史記》三家注中「索隱」部分,並無這種內容。但是這卻導致在後世的一些文學作品和評論中,不乏對趙高的溢美之論,認為趙高是一個真正的復仇之雄!古人就有很多詩在讚美趙高,就連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屈大均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可憐百萬死秦孤,只有趙高能雪恥。趙高生長趙王家,淚灑長平作血死。報趙盡傾秦縣郡,報韓只得博浪沙。」

  

  其實趙高復仇之論是缺乏歷史根據的無稽之談。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趙高的身世,趙高根本不是什麼趙國人,更不是什麼趙國的公子。有關趙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記》蒙恬列傳曰:「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這條材料,是人們現今發現的了解趙高身世的唯一史料。

  「諸趙」的「趙」字實際是指姓氏,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趙國。趙國的國君姓趙氏,但是秦國的國君也同樣姓趙氏,例如《史記·秦本紀》最後一段總結性的指出秦國王室的姓氏稱謂:「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即秦國與趙國同祖同宗,同姓同氏。按照先秦(包括秦朝)貴族禮制,男子用氏,女子用姓,所以名字叫趙高而不是嬴高(這也就揭示了正史中稱秦始皇為趙政而不是嬴政的真實原因)。從秦始皇對趙高如此信任來看,趙高應當是秦國王室遠親。趙高的父系,是秦國王室一族的遠親。究竟是什麼樣的遠親,何時從趙氏公族之中分出,因為沒有其它更為確切的史料,已經無法準確地知道。至少在趙高這一代時已與普通庶民無異。

  另外我們還必須注意趙高也不是什麼受過宮刑的宦官。從史料來看,趙高的母親受過刑罰,趙高兄弟數人,都出生於「隱宮」,世世代代,低下卑賤。《正義》將 「隱宮」解釋為「蠶室」,為處宮刑以及宮刑者療養康復之處。這就出現了一個在道理上完全講不通的問題,即便趙高的母親受刑,趙高兄弟數人為何會生於這種地方?還是馬非百先生的考證有道理,他以為,隱宮當為「隱官」之文誤。他根據《雲夢秦簡》秦律十八種軍爵律及法律問答,考證出隱官為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後身體有殘缺的受刑者作工。趙高的母親有罪「被刑僇」,身體有殘缺,赦免后在「隱官」做工生活,趙高及其兄弟數人,出生於這裡。我們現在還可以根據《張家山漢簡》戶律,得知「隱官」一詞的確切含義,它不僅用來指稱收容刑餘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稱被收容於隱官的刑餘之人,在爵制等級身份的秦漢社會中,隱官是一種法律定義明確的身份,其身份與(減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沒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有量的限制為半頃半宅,相當於庶人等級的一半,允許單獨立戶。也就是說,隱官是介於庶人和奴隸之間的一種身份,相當於今天的刑滿釋放人員。因為母親的身份為刑餘隱官的原故,所以史稱趙高世世卑賤。

  

  趙高謀殺秦始皇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與生俱來的野心所致。

  趙高雖然是卑賤之人,但智能並不低下,他並不甘於一直過這種卑賤的生活,要與命運抗爭,這無可厚非。趙高生性狡黠刁滑,善伺人主之意。他看到,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就是一個「以法為教」的國家。尤其是秦始皇,非常推崇法家,並信奉陰陽五行的「五德終始說」那一套。秦始皇認為周為火德,秦取周而代之,所以應該為水德;水德屬陰,陰主刑殺,故嚴定刑法,「事無大小皆決於法」,造成秦法特別嚴苛。趙高看準了秦始皇這個本質特點,於是就「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很快就精通了當時的顯學——「獄律令法」。他能夠強記秦朝繁瑣的律令,又寫得一手好字,而且儀錶也不錯。因此,秦始皇對趙高頗為賞識,提拔他為中書符令。這是一個負責宮廷車馬和機要文書的宦官頭目。官雖不大,但必須是皇上的親信才能擔任。這就使趙高有了一個既可接觸國家機密、又可以接近皇帝以表現自己獲取寵幸的機會。當時,秦始皇為了在全國推行文字統一,把原來繁瑣的大篆(也叫籀文)改作筆畫簡便劃一的小篆(即秦篆),又讓丞相李斯撰寫《蒼頡篇》、趙高撰寫《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撰寫《博學篇》,作為範文頒行全國。可見秦始皇的趙高的器重和信任。

  趙高的第一步打算雖然實現了,但並沒有以此為滿足,而是開始了深謀遠慮。他想,狡兔尚有三窟,自己雖然得到了皇帝的信用,但秦始皇百年以後,自己又將依託何人呢?於是,他對秦始皇的二十幾個兒子的德行、才能、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的情況,都做了細緻深刻的了解。按常理來說,長子扶蘇寬仁忠厚、德才兼備,在朝臣中最有威信,繼承人非他莫屬。但是,因為他屢次勸諫父親要寬仁待民,反對以嚴刑酷法來治理國家,所以常常激怒秦始皇。特別是他堅持反對焚書坑儒,更加惹惱了剛愎自用的父親。秦始皇一怒之下,便把扶蘇打發到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去當大將蒙恬的監軍。

  在其他諸子中,趙高發現秦始皇最寵愛的是年僅十幾歲的小兒子胡亥。於是,他想方設法籠絡並討好這位嬌縱無知、缺乏主見的紈絝子弟。他事事迎合胡亥的心理,滿足胡亥的需要。憑著他那見風使舵、八面玲瓏、能說會道的本領,很快就得到胡亥的寵信。秦始皇見了,也很高興,後來乾脆讓趙高作胡亥的老師,教他書法、文字及獄律令法的知識。

  得到秦始皇父子的歡心后,趙高的行為更為大膽,有時竟招權納賄,舞文弄法。有一次,事被發覺,秦始皇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審理。蒙毅不敢徇私,按律判趙高死罪。行刑之前,秦始皇卻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念趙高明斷有識,辦事練達,格外加憐,特下赦書,不僅免其一死,還恢復了他的官職。這件事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它既使趙高和蒙恬兄弟從此結下了仇怨,又使趙高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一旦秦始皇駕崩,扶蘇繼承了皇位,蒙氏兄弟勢必受到重用,到那時自己的結局將是非常可怕的。這就迫使趙高更加明確地倒向胡亥,而且野心勃勃地想讓胡亥取代扶蘇繼承帝位。

  正好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病,而且病得還比較重,這對趙高來說是天賜良機,於是謀殺了秦始皇,假傳遺詔,一步一步實施他的計謀。運用權術,步步緊逼,先利用胡亥消滅異己,然後孤立胡亥,最終達到了竊取高位的終極目標。

  想不到一世英名的秦始皇竟然死在了趙高手中,始皇帝在九泉之下肯定死不瞑目。把趙高謀殺秦始皇說成是為趙國復仇,是美化了這個不擇手段兇殘卑劣的野心家, 對這種野心家根本不值得,反而對歷史是一種褻瀆。如果趙高都成了正義的化身,那歷史上就沒有壞人,全是好人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