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十大產業領域大有可為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8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中國經濟將大步進入「新常態」,有一些產業進入大調整和大蕭條,而這種調整和蕭條也是一個企業發展和創業的大好機會。當然,作為企業和創業者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開拓經營。

  第一,汽車、發動機、飛機、晶元、海工等重大產業和領域將有重大投資。只要你認為你能做什麼,提出科學的方案,必能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家也將在這方面提出規劃,向企業進行招標。當今的中國更強調獨立自主,在重大產業產品方面的重點發展將迅速推進。去年中國對國外汽車進行反壟斷制裁,最近又對高通公司進行反壟斷制裁,在汽車、晶元領域的自主需求十分強烈。汽車和電子都是最重要的產業,是巨大的產業大樹,有能力的企業都能從中找到機會,分享成果。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汽車銷售已經是世界第一,不能製造中國自己的汽車,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不再不能通過賣國外的高價汽車賺稅收。工業革命300年,我們還做不了先進的發動機,這也是一種恥辱。中國在經濟和產業發展上再不能搞政治否定,而是埋頭若干,要拿出具體的成果。

  第二,國產化。這是一個涉及所有產業的問題。在每一個產業和產品,都有國產化的機會。比如在電子信息領域,不只是核心科技的晶元,而且在幾乎所有的電子元器件和原材料方面,中國都面臨國產化的問題。有的元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但精密度不夠。大多數電子產品還需要進口國外的電子元器件。在重大裝備產業方面,中國進口的也太多,都需要國產化,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地去攻關。一個企業攻下一個產品,就了不起了。即使是在傳統產業和傳統產品當中,趕超國外產品的空間也非常大。比如我們能不能把日化產品做出比寶潔更優的產品?中國葡萄酒能不勝過法國葡萄酒?中國的茶油能不比過國外的橄欖油?等等。這個題目非常大,這篇文章非常大。你如果做得好,就能得到國家的支持。

  第三,農業。這是一個講過多遍的產業,要從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上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關係中國糧食安全,中央非常重視,需要企業去探索出方向和道路。比如中央制定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應該有企業去耐心地失去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而不是跌入農村城鎮化,總想著去開發房地產。在這個問題上,中央很重視,但涉及的問題很多,基本還沒破題,需要企業去創新開拓。比如,誰能做出讓中國人放心喝的奶粉?對糧食安全問題,不能只是埋怨,而大家要行動,要儘力。

  第四、傳統產業做精做細。中國的傳統產業基礎不小,但現在也面臨很大壓力,有的企業也困難重重。中國市場這麼大,做一個小產品,就是大市場,有足夠的市場支撐。但中國傳統產業的問題是做得不精不細。企業多把精力放在市場營銷,而不重視產品質量,總是搞些模式之類的花花概念,讓老百姓厭煩,被拋棄。日本馬桶蓋被中國人搶購賣斷貨,就是對中國傳統企業的一個重要啟示。你的差距不是在創新,是在製造,是沒有產品做到極致,沒有做精做細。別去搞什麼新花樣,把你普通 的產品做精做細做好就行了。

  第五,互聯網上機會多。互聯網的機會不是互聯網產業,我也反對像湘鄂情這樣的餐飲也改行做互聯網,你做不上餐飲,就能做好互聯網?鬼才相信。原有的企業一定要觸網,互聯網只是一個先進手段。絕不能放棄原有的產業、專業,去專做互聯網。但是新創業的企業,可以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在互聯網上找到更多創業機會。可以這樣比喻,互聯網就是建了一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這就是馬雲和馬化騰這些人做的事情。路上要跑車,車裡要拉貨,貨是什麼貨,這些都是產業的機會。我認為更多的機會還是在貨。什麼貨呢?也有一個比喻,一列火車拉得貨,比不過一卡車拉的貨值錢,一卡車拉的貨不如一個小汽車拉的貨值錢,一個小汽車拉得貨不如一個提包提的貨值錢,一小汽車的貨不如一顆藥丸大產品值錢。但不論貨貴貨賤,做運輸的都賺錢。特別是運輸那顆值錢的藥丸。可能需要幾部車,還要好多人武裝押運。這麼想想,互聯網的機會無限廣闊,而不能只盯著去修路,設卡收費。舉個例子,我家鄉有個小鎮有做柳編的傳統,以前就是一年收入幾萬元,後來是幾十萬元,前些年是幾百萬元,但近兩年銷售額過億了。就是在互聯網上銷售,銷售渠道拓寬了。

  第六、二三縣城市將是創業樂土。中國的房地產將從二三線城市崩盤,隨之崩盤的是當地經濟。因為這些城市基本上是以房地產和城市開發為主,製造業等都非常薄弱。反腐敗和房地產崩盤,將使當地產業和企業大洗牌,以前的政府和官場關係資源等都將被打亂打破。創業的機會阻力就小了很多。而低房價是創業的低成本。如果你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回去創業,到價低的二三線城市買房的時機就要到來了。租房辦廠的成本也降低了。因為當地有很多房子空置。而這些地方多是製造業空白地,回去創業做實業就是大好時機。另外你有在深圳等企業工作的經歷,有了一技之長,深圳是一個依託,創業的項目選擇就很多。另外,二三線城市靠近鄉村,發展農業也便利。最好是能找到當地土特產,加工辦廠,最有特色。還有一個三線城市市場已經夠大,能夠支撐一個不錯的企業,做產品代理也是一個路子。總之,利用好深圳的資源,回鄉創業,現在也已經是一個時機,中國幅員那麼大,總有你的機會。就看你是不是那塊料,是不是做企業的人。2015年還不是最佳時機,但你要現在就去深入進去,去做準備,時機一至就出手。互聯網已經將地球縮小為地球村,沒有一個地方是偏遠的,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創業不必留戀大城市。大城市成本高競爭強,二三線城市反而創業更從容,

  第七,三來一補仍然是中國的機會。最近一些台資企業撤離大陸,而且最近進出口數據下滑,有人就中國的三來一補企業將撤離中國大陸。我不這麼認為,反而認為中國三來一補仍然大有作為。第一,世界經濟衰退,影響全球消費,但適合中國製造的產品的消費可能會增加,因為減少高檔消費后,會去中低檔消費,這是適合中國製造的產品。第二,隨著反腐敗,房地產和金融業的調整,中國製造業的成本會降下來。第三,像蘇州諾基來代工廠的關閉和東莞一些廠的關閉,反而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原因。諾 基亞的訂單早就被 蘋果和華為取代,它的衰退已經是幾年事情,沒必要大驚小怪,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些在三來一被中覓食 的企業,還是可以繼續做下去的,並且能夠找到一些新機會。

  第八,走出去的機會太多了。去年以來習近平規劃了「一帶一路」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強力推銷中國的高鐵和基礎設施建設,沿著「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能找到非常多的機會。這是國家的對外戰略,企業要儘力去搭乘。

  第九,金融房地產的調整也有機會。遊戲規則變了,過去的企業不適應,就會有新的企業來代替。比如,這麼多房地產庫存需要消化,這裡面當然有機會。金融規範了,一些企業規範死了,就是新的企業的市場空間。

  第十,文化傳播產業。習近平非常重視文化和文化產業,這裡機會很多,水很深,當然不是一般人能走進去的。在微信的衝擊下,傳統的媒體和出版業受到巨大衝擊,但這麼產業只會越來越大,不會變小,更不會消失。只是要有新形式和力量來取代它。這當然也是創業者的機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