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旭之:我對台灣問題的憂患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2-16 0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旭之:我對台灣問題的憂患

近日我在網上搜索資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視頻,題目是《台灣小朋友眼中的大陸》,時長七分鐘,聽口音是一名大陸女記者在台灣的台北、高雄等地採訪小學生的一段對話視頻,其中的小學生大不過十三歲,小的也就六七歲。這段視頻,看完之後,我只能發出一聲嘆息。
  且看這段視頻的內容:
  記者給小學生們看的可能是帶漢語拼音的漢字「大陸」,先讓小學生們讀出來,這個問題還不算難,很多小學生多能讀出「大陸」的發音,記者接著再問,「大陸是什麼意思?」,有的小學生說是「很大的鹿」,「無敵大」,一位年齡十三歲左右的女生以及很多的小學生,則根本不知道大陸是什麼意思,有的小學生說「大陸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很遠的地方」,「是一個國家裡面的一個省」,記者再追問「哪個國家」?,「中國」。好幾個小學生只說「大陸是一個國家」。
  記者再拿出大陸的國旗問,得到的回答是,「新加坡的」,「沒見過」,或者「見過,不知道在哪裡見過」,「好像是北韓的」,「書上見過,是日本的」,只有一位小學生說是「中國」,旁邊的好像是一位老人,給孩子提醒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記者再問第三個問題,問小學生們,「學校有沒有教你們背些唐詩宋詞的東西」?有的說「有」,在記者的提醒下,這位小學生背了一首《春曉》,有的學生很乾脆地說「沒有」,有的說「學校沒有,可家裡有」,記者再接著問《春曉》的作者孟浩然是哪裡人時,這位小學生猶豫了很久說是「日本」,記者問唐詩是哪個國家的,小學生說「不知道」,只有那位年齡稍大的女生說「中國」,記者再問別的學生說學校有沒有給你們提到過唐詩?說「沒有」,記者問「床前明月光」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小學生說」學校現在都很少教唐詩,幾乎都沒有在教唐詩「。記者最後一個問題問喜歡哪部動畫片」?有的說「《火影忍者》」,有的說「喜歡《哆啦A夢》」,「《hello kitty》」,「《玩具總動員》」,「《海綿寶寶》」,只有最後一個答案還算沒有讓記者失望,記者問看過這個嗎?小學生說「《喜羊羊與灰太郎》」。
  這就是視頻的主要內容。這段視頻,如果讀者也想去看的話,可以在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NTY0NDI0.html的網址看一看。不知道讀者看完這段內容後會生怎樣的感慨,發出怎樣的嘆息!?
  台灣問題,仍是中國內政問題。自從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依仗美國的保護傘割據孤島,長期與中國大陸為敵,不過在蔣家時代,一個中國的問題從來不曾成為問題。台灣進入所謂民主階段之後,從李登輝開始,大搞去中國化,鼓吹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企圖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陳水扁上台之後,更是在去中國化中走得更遠,一直到馬英九,雖然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新拿回了在台灣的執政地位,但從馬英九執政以來的表現來看,祖國統一的希望仍是遙遙無期。后蔣家時代,台灣當局配合政治上的需要,在文化上也大搞去中國化,刻意強調台灣的本土化,分裂族群。
  上邊視頻內容中,因政權敵視的存在,除卻大陸國旗不強求認識之外,「大陸是什麼」「大陸在哪兒」和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繼承上等多方面,已經暴露出了台灣問題不及早解決之下的統一困難和民族分裂的隱患。根據視頻的內容,舉一例來說,雖然海峽兩岸同說中國話,同寫漢字,但是一邊一繁一邊一簡,大陸十三億人不可能再退回到難認難寫的繁體字體系,但是有可能因為這一繁一簡,在台灣目前還有從大陸過去的老人的時代,也許這個問題還不算太突出,但兩代三代之後,那些後人都是在台灣出生長大,受到的是與大陸不同的教育,又在去中國化(同時也丟棄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熏陶」下,必然自然產生台灣與大陸是不一樣的潛意識,而這種認為有差異的潛意識,就是分裂祖國和中華民族最為深重的也是最為有力的破壞力。
  而製造這種差異的源頭,就是台灣當局的刻意行為。他們罔顧中國近現代的歷史發展要求,不僅繼續謀求政治上的突破,還在軍事上繼續做著積極尋求美國的保護,也在文化、思想、民族認同上割裂著與大陸的聯繫,雖然近些年來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經貿往來很熱鬧、很繁榮,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台灣人來大陸經商,不過只是想從大陸經濟發展和資源中獲取經濟利益和賺取金錢,至於其他方面,在一直以來台灣當局所鼓吹的台灣經濟比大陸經濟更繁榮,民主更進步,台灣人富大陸人窮的教育下,好比一個強者俯視弱者一般,是不會取得什麼好效果的。
  而我們大陸,這些年來,為了追求所謂的和平統一,不斷放低任何底線,對美國公開售台武器也只是停留於口頭反對,柔身迎合所謂的和平統一之夢,這種自我矮化,自我放棄的對台政策,只能越來越被台灣人所不屑,也許台商從大陸賺取大把大把的鈔票返回台灣卻大罵大陸的應該大有人在。還是需要記住,在商言商,商人只是商人,商人眼中只有金錢,為了金錢「商人重利輕別離」自古以來就沒有改變。幻想用商貿往來捆住台灣拉向和平統一,我不願武端地臆想成功,很有可能是一場空。
  解決台灣問題,是必須要下最後決心的,這決心來自於對祖國的深愛,對民族的深愛,但是我看不到這種決心是否還存在於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陸國土上。大陸從上到下,都在各自尋求著自己發財的機會,好像除了發展經濟之外已經沒有別的事務存在,黨越來越像一個只搞經濟的黨,民都是只認錢的民,官都是無官不貪的官,祖國的統一,民族的聚合,這樣事關國家最終強大、民族最終崛起的希望的第一所在,就是解決台灣問題。
  那種「後代子孫比我們更有智慧的」所謂理論,是放棄自己的歷史責任而推向子孫的極其不負責任的理論。再不下最後決心解決台灣問題,台灣必將走得離大陸越來越遠。大陸將如何面對台灣問題的解決,是需要做出自己該有的歷史擔當的時刻了。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