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恆星,從引力波中汲取能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1-23 0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恆星,從引力波中汲取能量艾麥樂 發表於  2014-09-23 19:02

  

  引力波對物質可能有更多的影響,例如使振蕩頻率相符的恆星短時間內增亮。圖片來源:哈佛大學

  科學家已經證明,引力波,也就是在時空結構上傳播的不可見漣漪,或許可以通過觀測恆星而被「看到」。這一新的模型提出,恆星能從與自身振蕩頻率相同的引力波中吸收能量,從而增加亮度——這是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新預言。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巴里·麥克南(Barry McKernan)說:「在愛因斯坦提出這一理論近100年後,我們仍然能夠找到其中隱藏的寶藏,這真是酷斃了。」他還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曼哈頓社區學院擔任教授,並在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任職。

  你可以把引力波想象成地震發生後向外傳播的地震波,只不過時空中這些「震蕩」的源頭都是一些高能天文現象,比如超新星(爆炸的恆星),中子星雙星(一對恆星爆炸之後殘存下來的兩顆燃盡的核心),或者黑洞與中子星的併合。

  儘管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知道引力波的存在,但他們還從來沒有直接觀測到引力波,只是在地面和太空通過一系列實驗試圖能夠做到這一點。直接觀測引力波之所以如此困難,部分原因在於,引力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

  不過,麥克南和他來自紐約城市大學、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共同提出,引力波對物質的影響或許要比先前人們認為的更多一些。

  新的模型證明,如果恆星的振蕩頻率與正在穿透它們的引力頻率相符,就能夠產生共振,從引力波中吸收大量能量。「就好像你有一個能以特定頻率振動的彈簧,你以相同的頻率敲擊它時,就會使它振動得越來越劇烈。」麥克南說,「同樣的事情,對引力波也適用。」

  如果這些恆星吸收了大量能量,在緩慢釋放這些能量的時候,短時間內它們就會像「被打了雞血」一樣,變得比平常更明亮一些。這可能給科學家提供了另一種方式,來間接檢測引力波。

  「你可以把恆星想象成木琴上的琴鍵——它們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天然振動頻率。」研究合作者莎維可·福特(Saavik Ford)說,「如果兩個黑洞相互併合,發出某一特定頻率的引力波,那就相當於一次只擊打木琴上的一個琴鍵。不過,由於黑洞越靠越近時,引力波的頻率會發生變化,這就相當於你擊打了一連串的琴鍵。因此,你很可能會看到較大的恆星先變亮,隨後越來越小的恆星也會相繼變亮。」

  這項研究還提供了另一種方法來間接檢測引力波。從地球上或者太空中的某台引力波探測器的視角來看,當一顆振蕩頻率恰好合適的恆星從一個高能引力波源(比如正在併合的黑洞)前方經過時,探測器測量到的引力波強度會出現下降。換句話說,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在內,都可能會「掩食」背後的引力波源。

  麥克南指出,「說起『掩食』,通常你想到的是恆星被什麼東西遮掩,而不是反過來。」

  這項研究於9月22日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通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上。這些科學家還將繼續研究這些預言,嘗試確定還需要再過多久,我們才能在一台望遠鏡或者一個探測器中觀察到這些效應。(編輯:Steed)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