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育的教和育

[複製鏈接]

3

主題

60

帖子

51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正常發布 發表於 2015-1-9 0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正常發布 於 2015-1-9 07:11 編輯

倍可親引用了清華大學錢穎一院長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首屆年會上的演講。錢院長稱作「三個觀察」比較貼切,因為演講中只「抱怨」了中國教育的結果不盡人意,卻沒有分析原因。感覺該論壇水準還有提高的餘地。

本人沒有研究過教育,不想、也沒資格看低錢院長。

儘管把教育從社會取向中分離出來有失便頗,但教育本身也自成體系。

我上學的過程只是在記老師課堂講述、背訟和考試,是「好」學生。幾乎沒有實踐過或想過要自己讀書、研究、」樹萬兒「。這應該是教育中的「教」。幾乎沒有」育「。多」教「少」育「的結果是大家水平平均,就是錢院長說的」均值「較高,既沒有超常產品(學生)、也少有不合格產品。從」小孩子就可以當小販「,到」怎麼還沒有得(科技類)諾獎的人「都是這一教育方法的具體體現。

較高的」均值「也是我們國家近三十年經濟成就的基礎,或至少是之一。

看自己的孩子在美國的學校讀書,教室布置的像是大玩場。老師和學生交流后,小孩去想和做,應該是「育」。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評論,可以叫作」教「。多」育「少」教「的結果是,好的(學生)更好,差的提高不多,就是錢院長說的」方差「較大並被不斷擴大。從」店員不會找零「到」又一個諾獎得主「是這一教育方法的具體體現。

較高的」方差「可以造就一些如臉書創始人之類的人。他們創造新框架,擁有」均值「水平的人就可以在更多的框架內勤奮(我找工作會容易些,哈哈)。

」人口紅利「日漸枯竭的情況下,也許是考慮提高」方差「的時候了。

觀點極端,可以拍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2: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