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十個主要斷層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11 0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小兵:您對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斷層分析如何解釋?

  安德魯:我最近在考察中反覆對「常態經濟」進行了思考,為中國今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大家可以拿來參考。我考察了農村和城市,也考察了學校和媒體,甚至採訪了一些個人,努力地進行了溝通。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秉承「發展就是硬道理」口號,快速發展固然能夠大大提升了經濟規模,但也掩蓋了許多發展斷層,未來這些斷層會陸續浮出水面,如何應對是個嚴峻問題。我把這些問題總結出十點,稱之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十個斷層」。我從比較簡單的斷層講起,從人口斷層講到文化斷層,從國內內部斷層講到中外斷層,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中國人口斷層。過去只是從人口統計數據看這個問題,如今到外企加工區看了,才知道招工難的問題有多麼嚴重,比如,富士康為了找到可以接受的廉價勞工採用了不斷搬遷的放式,但這顯然到了一個退無可退的角落中。我十年前看到中國城市中都是年輕人,如今到了農村才發現中國老人那麼多集中在農村裡,留守兒童並無想象中的多,他們都跟爺爺奶奶生活,缺少父母的身教,心理自卑問題比較嚴重。這種情況如果放大的全國,我們可以推斷出為未來中國經濟消費能力和建設能力的大衰退,對社會福利和未來工作人口具有很大影響。

  ,中國正在產生一個巨大的農民無產階級隊伍,這些農民工不會種田,他們是工作地點和農村故里之間的一群候鳥,卻依然沒有享受到城市福利和教育。表面上看,中國沒有很明顯的貧民窟,但城中村有類似作用,更多的「候鳥」被臨時安置在企業宿舍中,他們的家還是在農村,然而他們卻被統計成了城市人口,這掩蓋了中國城市化的巨大漏洞,我稱之為「身份斷層」。由於這個無產者隊伍長期透支體力心力,人數空前龐大,也正步入老齡化,民粹主義色彩濃重,這個斷層給中國未來民主政治增添了巨大未知數。

  三,中國面臨嚴重的城鄉經濟發展斷層。這種斷層體現在土地利益的對立方面。政府大規模徵用農村土地,轉手數十倍價格拍賣,但農民賣地所得甚少,在目前土地資源枯竭和房地產市場飽和時期中,農村缺少足夠資產回收能力繼續投入發展城鎮,而城市因為地產泡沫而無法吸收農村人口,變成了農村和城市同時進入衰退階段,無法形成互補發展。

  四,家庭結構斷層。上面我提到了爺爺奶奶養孫子們的問題,這僅僅是中國家庭結構斷層的一個部分。夫妻分居在中國「候鳥」人群中十分普遍,傳統男女倫理在這種條件下正迅速瓦解,加上沒有信仰倫理的填補,家庭結構變得十分鬆散,家庭文化也日漸消亡。中國還沒有形成像西方教會那種家庭人群的「抱團取暖」的放式,人情關懷無法通過居委會這樣的機構實現,這是一種「人倫心理斷層」。

  ,我稱之為「價值觀斷層」,它體現在民眾對於自己固有傳統觀念的深刻懷疑上。由於官方宣傳的道德標準和社會大量存在的貪腐現實產生了巨大落差,人們在心理上萌生了普遍懷疑態度。人們懷疑一切,思想變得非常封閉,在封閉之中容易產生某種極端思想,比如,報復社會,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這種情況從上到下都普遍萌發,在社會法治不健全的條件下尤其嚴峻。這顯然不是儒家國學可以解決的問題。

  六,中國代溝問題顯然比其他西方國家更加明顯。在中國,中老年人有自己的圈子,年輕人有自己的圈子,這並不奇怪,而奇怪的是兩種圈子之間的文化溝通和分享障礙巨大。過去三十年中,中老年人是房價升值的利益既得者,是公有制資產轉化的收穫者,是提前退休的獲利者,而年輕人雖然教育水平提高卻無法獲得相應的社會福利,面臨自相競爭挑戰,形成了自己的「階級」,包括思想和政治理念,具有很強烈的反叛性。顯然,年輕一代會融入太陽花和雨傘運動這類政治形態,這只是時間問題。

  七,我稱之為「中國與外國關係斷層」。由於中國過去一直沒有妥善處理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分歧,在教育上和宣傳上依然按照舊有價值觀推進,這讓宣傳內容與實際情況反差越來越大,比如,早上媒體會上可以罵美國,下午趕去辦留學美國簽證。無數中國人邊罵美國邊愛美國,這與國家積極發展中美關係卻一直用老套方式譴責美國類似。這種心口不一的行為方式恰恰反應出中國意識形態和國家關係的矛盾。

  八,如今非常突出的是「官民關係斷層」。在一個金字塔權力結構中,權力來自上面,監督權據說來自下面,當然只是據說。社會需求與公共資源供給不相適應,權力佔有與滿足社會需求能力不相適應,有能力的不能做事,無能力的占有權力地位,造成社會運作低效化。GDP政績掩蓋了這種斷層,但恰恰也激化的這個斷層的分裂程度。

  九,這個斷層叫著「資源與慾望斷層」,在中國開寶馬的比美國多,但馬路卻比美國少,人流擁擠,車輛堵塞,霧霾籠罩,這僅僅是一個例子。能源資源、空間資源、生產資源、技術資源等等都無法與中國人的慾望需求發展成正比,提供服務和產品的人要自己利益最大化,接受產品和服務的人無法獲得滿意感受,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情緒,產生了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造成整個生活品質下降。

  十, 「心與手的斷層」,這是中國人行為方式中最大的斷層。這種斷層表現在陽奉陰違和心口不一上,不是如今才有的,卻在現代文明世界中顯得如此突出。顯然,中國人的「心」不是依靠個人審美體驗獲得的,而是靠背誦「聖人教條」或「理解領導意識」產生的,這是與西方人的巨大差別。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中國人總是講許多自己也不相信的話,比如,客套話、吹捧話、面子話等等,沒有必要說卻總是不得不說。他們往往喜歡說自己都不理解的內容,說了有像沒說,該說的卻隱約地說,讓你去「領會精神」,玄虛的很。條款空洞無物,無法實施;精神境界無比偉大,卻根本毫無實施意圖,明明是失敗卻成了勝利成果,辯證來,辯證去,總是自己偉大無比,恆古正確。更貼切地說,中國人文化思想無法進入邏輯程序,流露出極強的原始巫術循環論特點,很難形成正確是非判斷與有效共識,形成了我們常說的,一個人一條龍,三個人三條蟲現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