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南小城旅順口,現為大連市的一個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重要事件,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溥儀籌建偽滿州國、蘇聯紅軍出兵東北並進駐旅順十年……都與其有著密切聯繫。而這裡最大的秘密,莫過於已塵封半個世紀的蘇聯空軍參加抗美援朝的歷史真相。
202座墓碑意味著什麼?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的1600餘座造型各異的墓碑中,有一個202座墓碑組成的巨大方陣引起我的關注。墓碑的主人都是蘇軍飛行員,犧牲時間都在1950 年至1953年之間。202名飛行員,至少相當於5個團的兵力。即使是訓練充滿危險,也不至於在三年時間內有這麼多飛行員遇難,除非是因為戰爭。
而同一時期,世界上最大的局部戰爭要數朝鮮戰爭。但是,我們熟悉的歷史書上一直這樣記載著: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后,中蘇達成協議,由中國出地面部隊打擊侵略者,蘇聯出空軍進行空中支援。
但就在志願軍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前夕,蘇方突然說:他們的空軍還沒準備好。18日,毛主席和黨中央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持,照樣出兵抗美援朝。
19日,志願軍部隊按計劃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連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上將在《抗美援朝戰爭回憶》一書中也持同樣觀點。而彭德懷元帥在《彭德懷自述》中對此情節卻隻字未提。
「輕量級」戰勝「重量級」的秘密
據統計,朝鮮戰爭爆發初期,美國及其盟國投入了強大的空中力量,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當時中國空軍作戰飛機不足200架,比例是6:1;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多的達3000小時,志願軍飛行員飛行時間最多不足100小時,比例是30:1.
美軍飛行員大都經過二戰洗禮,戰鬥出動平均在300次以上,而志願軍飛行員剛剛放單飛,從未參加過戰鬥,比例是300:0。有人把朝鮮戰爭中的中美空戰形象地比喻為:「重量級拳擊手與輕量級拳擊手不公平的較量。」
然而,中美空戰中,志願軍空軍大發神威,擊落擊傷美機425架,其中擊落330架,被擊落231架,取得了1:1.3的赫赫戰果,「輕量級」打敗了「重量級」。
志願軍空軍是1951年1月21日與美機交火的,交火不久,也就是當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便大發感嘆:「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便成了世界上空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事實是,蘇聯空軍不僅在培訓志願軍空軍方面貢獻突出,在幫助志願軍「雛鷹」打擊美國「禿鷲」方面也是功不可沒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國際鬥爭中,特別是冷戰時期,中、蘇、美三大國在許多問題上是針鋒相對的。但在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這一問題上,卻心照不宣地嚴守機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幾十年。從目前收集到的史料來看,這一默契的核心是避免秘密泄露引起蘇、美直接對抗,從而引發世界大戰。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與蘇共中央政治局成員討論朝鮮危機時,一致同意:應該不惜任何代價避免蘇、美在朝鮮直接衝突,即使蘇聯被迫放棄北朝鮮。
一個月後,隨著戰局的變化和中方一再督促,斯大林在要求高度保密和蘇軍飛行員必須在蘇聯領土以外地區投入戰爭的前提下,終於下達了出兵命令。1950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第64防空集團軍軍長羅波夫率一個只有32架飛機的缺編團隊悄悄飛抵丹東浪頭機場。
為了防止暴露身份,蘇軍制定了多項保密措施,如將蘇軍飛機上的徽記抹掉,代之以中國軍隊的「八一」標記;飛行員穿上中國空軍服裝;禁止飛行員到美軍控制區和海上作戰,因為一旦迫降,極有可能被美軍俘獲。
不準和中國人一起照相,也不準互送私人照片;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在電台中講俄語--每人發一張卡片,上面用俄語字母拼寫了一些必要的中國話、朝鮮話。(此項命令因不適合作戰需要,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蘇聯空軍最初駐守浪頭機場,那裡緊靠鴨綠江大橋,便於防空,但不利於保密。蘇軍停機坪嚴禁中朝人員接近。不久,蘇軍又使用了大東港機場,而大浦和大孤山機場由中朝部隊使用。
半個月後,為便於指揮,中朝在浪頭機場成立了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即空聯司)。空聯司請羅波夫中將參加,並由他統一指揮作戰,卻被羅波夫拒絕。他說:「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則令人驚訝……我答應儘力協同。」
儘管蘇聯空軍採取各種措施進行保密,但美國很快就從各方彙集而來的情報中獲悉事實真相。令人吃驚的是,對於這種大規模的美蘇空戰,美國也是避而不談。
後來成為宇航員的約翰·格蘭說:他清楚地知道在同俄國人作戰,而當局不僅知道米格飛機里有蘇聯人,而且還知道蘇聯飛行員所受到的種種限制。
事實上,當時美國也是力不從心,它在歐洲僅有150架作戰飛機,不足一個師的兵力,要想具備與蘇聯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力量,至少要有2-3年的準備時間。
「老大哥」為何「出爾反爾」
一開始,蘇聯不同意介入朝鮮戰爭,後來,又派出強大的空軍,怎麼解釋?朝鮮戰爭爆發,使剛剛建立的社會主義陣營受到嚴重挑戰。作為「老大哥」,蘇聯真的能袖手旁觀嗎?據新近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紀事》、《百萬大軍在朝鮮》等專著披露,蘇聯空軍參戰,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是蘇聯遠東空軍基地遭到美軍轟炸。1950年10月8日,海參崴附近的蘇哈亞列卡空軍基地被美軍噴氣式戰鬥機轟炸。實際上,這種空襲自8月份以來就開始了,只不過轟炸是沿蘇聯邊界進行的。
美國最初否認空襲事件,但11天後又以「意外事件」賠禮道歉。自身安全受到威脅,蘇聯還能坐得住?二是斯大林有言在先。1950年10月8日晚,周恩來從北京乘飛機赴蘇聯與斯大林會談。
斯大林表示: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抗美援朝所需的飛機、大炮、坦克等軍事裝備,但蘇聯空軍未準備好,須待兩個月或兩個半月才能出動。這表明,蘇聯並未把話說死,而是做了兩手準備,可進可退,進退自如。
三是斯大林不願坐視美國在遠東擴張勢力。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承受了巨大的犧牲,急需一段和平時期休養生息,積聚國力。但美國把戰火燃到自己的家門口,實在是欺人太甚。因此,斯大林決定秘密出兵,給美國一個「響亮的耳光」,教訓教訓他。
是美國人最早披露了「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這一重大機密。1988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高級智囊人物赫伯特透露:「我們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當時一旦把它揭露出來,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壓力--要我們與俄國發動一場戰爭。」
1992年6月,俄國也開始公開談論這一敏感話題。葉利欽在給美國參議院戰俘和失蹤人員調查委員會的信件中稱:「我們認為,有1309架美國飛機在北朝鮮上空被擊落,有262名美國飛行員得救。」
信中葉利欽沒有具體說明,這些飛行員是被蘇聯空軍擊落的,還是中、蘇、朝空軍共同擊落的。朝鮮戰爭專家達恩茲·布拉塞認真閱讀蘇軍檔案后發現,朝鮮戰爭空戰中,蘇軍飛行員出動架次約佔70%,「他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北朝鮮沒有空軍力量,蘇聯的幫助絕對是壓倒一切的。」中國的保密工作做得最好。
直到2000年2月,一級戰鬥英雄、前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在《我的戰鬥生涯》一書中,才寫道:「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
後來的大機群作戰,特別是與F-86大機群作戰,仍由蘇聯空軍唱主角,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協同其完成作戰任務……沒有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空軍就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志願軍空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相關閱讀:志願軍空軍的當頭炮:空戰首次擊落美機紀實(鳳凰網)
1950年12月4日,人民空軍「積蓄力量,選擇時機,集中使用」的方針最終形成的同一天,空軍空4師第28大隊即奉命進駐前沿機場進行實戰鍛煉,成為志願軍空軍援朝作戰的先頭部隊。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在命令中指出,這次參戰是志願軍空軍第一次戰鬥行動,參戰成績的好壞影響極大,必須十分謹慎小心,絕對不能馬虎行事。由此,空軍作戰部隊在實戰中練兵,邊打邊學;在指揮體系方面,則加快建立志願軍空軍的領導機構;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加緊戰前突擊訓練;搶修朝鮮境內的作戰機場。這就是空軍抗美援朝作戰的第一個階段——參戰準備階段。
在志願軍空軍緊鑼密鼓準備參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經過五次戰役,把「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打退到「三八線」附近,並將戰線穩定在這一地區。1951年6月上旬,雙方轉入戰略相持。6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相應採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實行輪番作戰,用「零敲牛皮糖」的辦法,逐漸削弱美軍。1951年6月22 日,毛澤東就空軍參加抗美援朝問題面示劉亞樓:朝鮮戰爭可能出現停戰談判,空軍要抓緊時機參戰,以求得戰鬥鍛煉;新兵種初次參戰不可能等到準備工作完全充分;初次打仗不要設想一鳴驚人,一鳴則已,不必驚人。
到1951年9月志願軍空軍採用大規模輪戰的方式反擊美國空軍「夏季攻勢」之前,志願軍空軍的參戰準備階段歷時8個多月。在這個階段,志願軍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為即將到來的較大規模的戰鬥完成組織、訓練、後勤等各項準備工作,輔以實戰練兵。其間,1951年1月21日,人民空軍空4師10團第28大隊首次和美國空軍交手;29日,第28大隊隊長李漢等擊落擊傷美軍戰機各1架,初露鋒芒。這些戰例初步證明了新生的志願軍空軍是一支能打仗並且打得贏的隊伍,志願軍空軍獲得了初步的空戰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