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組VS分裂:全球治理格局的新趨勢與新選擇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決定全球治理格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自由制度主義看來,制度的演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在建構主義看來,觀念、規範的變遷作用不可忽視。本文持現實主義的觀點,即制度、觀念的作用儘管重要,但全球治理格局的基本構成,仍然是國家間的權力關係。這是國際社會尚未根本擺脫「國家主導」的無政府狀態所致。每個國家都竭力使全球治理格局滿足自己的利益,而其中最大的作用槓桿就是權力。正是在當前大國權力變遷的背景下,全球治理格局呈現出重組與分裂兩種態勢,金磚國家本身就是這兩種態勢競爭的產物,其未來的定位與發展也必須在這兩種態勢背景下進行考慮。

  一.權力變遷與全球治理格局

  全球治理格局的形成,常常來自於霸權國家通過其權力的主導與推動。故,霸權國家的權力地位及其與其他國家的權力關係(包括追隨的、敵對的)常常構成了全球治理格局的基本框架。當然,之所以是全球「治理」而非全球「統治」,往往意味著主要權力國家之間很少有公開的敵對關係,亦很少以武力為解決問題的方式。依此邏輯,冷戰時由於美蘇的兩極對抗,世界上的相當一部分國家與美國領導的陣營處於對抗狀態,自然也就沒有「全球治理」可言。當前,美蘇兩極消失,美俄雖仍有潛在對抗,但基本上已同處一體系,故有全球治理的雛形。

  但治理本身並沒有排斥權力的作用。霸權國的主導權力以及追隨國的擁護權力構成了全球治理的基石與支撐,而潛在挑戰國的權力,則可能成為影響全球治理體系運作的變數。在這種情況下,各行為體之間的權力關係變動勢必影響到全球治理格局的變遷。這種變遷可從兩個角度考察。

  一是霸權穩定論。根據這一理論,霸權國家之所以樂於支持全球治理框架、提供公共產品,是因為它自己能從中得到額外收益。如果它的付出不變甚至增加而收益減少,或是霸權衰落導致其難以支付成本時,就會導致其減少對既有體系的支持。一個相關的衍生視角是,即使霸權沒有衰落,但它如果不能從現有的治理體系得到它所滿足的收益,它仍可能降低其支持,甚至另創新的體系。

  二是權力轉移論。由於各國收益一般根據其權力份額來確定,當新興大國出現迅速的權力增加而現有的收益分配出現滯后時,新興大國勢必會對原有治理格局不滿,從而提出改革原來體系的訴求。但由於不存在有效的權力與收益退出機制,霸權國家出於自利而不肯讓出時,權力鬥爭的張力便會勢必影響到全球治理格局的穩定及其未來走向。

  二.當前權力轉移及其矛盾在治理層面的影響

  以上所說的理論假設均已在現實中出現。

  一是美國作為霸權國家,對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了廣泛的不滿,從而開始謀求強化另一套可以由它單獨主導的體系。政治與安全上,它試圖弱化聯合國,轉而更多依靠北約和亞洲同盟體系。在經濟上,對世界貿易組織越來越不感冒,開始推行由其主導的TPP,想要制訂新規則。背後的原因,就是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使得美國在原來的體系中獲益越來越難,從而降低了其對現有全球治理格局的支持。美國萌生退意,對現有全球治理格局的穩定已構成一個重要挑戰。

  二是新老大國之間的鬥爭。其一是美俄之間作為老一對新老大國的矛盾。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美俄關係部分也是美蘇關係的延續,而美蘇關係則是冷戰時的新老大國鬥爭。當前,俄羅斯國力不再,但其部分實力基礎以及大國雄心使得它與美國的權力爭奪並未完全結束,未來還會延續,甚至還可能因為俄羅斯國力的恢復性增長而出現激化。其二是中美之間作為新一對新老大國的矛盾,這點眾所周知,而且有成為國際政治主要矛盾的趨勢。其三是發達大國與發展中大國的矛盾。即美英法德等老的發達大國與印度、巴西、南非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矛盾。後者權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不滿意於現有的治理格局。

  這兩種趨勢已影響了當前全球治理格局,具體體現為:第一,北約、美國亞洲同盟體系繼承壓倒聯合國發揮主導性作用;第二,G20、TPP等新興治理形式的(可能)出現,使得原來的G8、世界貿易組織、IMF等治理形式受到衝擊;第三,美國等發達國家被迫同意向新興大國讓渡部分IMF等機構中的投票權,但內心不願意兌現;第四,新興大國在失望之餘,開始組建自己的治理機構,如BRICS就是典型的形式;第五,諸種衝突背後的規則衝突,如公正貿易對自由貿易,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國家的利益訴求。

  更深以及更值得注意的前景就是:現有全球治理格局的弱化與分裂。

  三.重組VS分裂:全球治理格局的兩種趨勢與選擇

  拋開個體國家考慮不論,分裂的前景是一種重大挑戰,不值得羨慕與追求。其兩個負面後果:一是導致新的兩極對抗,全球治理完全瓦解,只有地區治理,甚至後者在全球對抗格局下亦難以存在;二是重建全球治理格局的高成本,漸進式改革的成本遠較推倒重來的成本要低。

  目前的危險之處在於新老大國之間仍處於「意志博弈」階段,老大國不肯適當放棄權力以滿足新興大國由於權力增加而增加的利益訴求,而新大國則試圖通過「另起爐灶」的方式給老大國施加壓力,同時探索新的治理出路。這意味著全球治理已進入一個調整時期,意味著當前的全球治理格局需要進行改革。如果仍無改革,相關方之間的負面互動烈度勢必超過一定值,那麼分裂的前景將勢不可免。

  所以,各方首先必須意識到當前局面的危險性,沒有改革就可能出現動蕩,從根本上動搖全球治理格局。其次,各方要意識到治理框架的形成來之不易,討價還價、旁敲側擊、另起爐灶只能是手段,目的是要改革和鞏固現有框架。再次是在規則上要重建共識,作一方不能追求將自己的規則壓倒對方的規則。最後各方要學會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妥協,特別是霸權國美國要有包容之心。依據權力變動而調整利益份額是必然,根本是權力競爭。權力變動的收益如果不能通過和平的制度變革來實現,就會通過更加激烈的非和平手段來實現。

  對於金磚國家來說,既要加強自身治理,又要參與全球治理。既要體現出某種獨立性,又要對整體的既有全球治理格局保持開放性,保留對接管道。獨立性與自身的強大是對西方施加壓力的籌碼,沒有這種壓力,西方不好主動改善現有的治理結構與規則。但有了壓力還要溝通,如果溝通不好,就會促進分裂這種勢頭,最終使全球治理格局一分為二,那樣對金磚國家自身也不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